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学科概念的“徽学”,在20世纪0年代就已经提出。随着研究的深入徽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内涵的认识也越越迫切。《探索与争鸣》开展对徽学的论,既适合了这一需要,也是把徽学作新的学术生长点推向学术界、引起学术注意的一个很好的举措,前面各期所刊的文章都给我们很有益的启迪。200,我曾经在《徽学》“发刊词”里表述这样的认识:徽学“是以大量的徽州文与文书以及物质文化遗存为基础的,以史上的徽州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进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因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徽学研究的学术思路做法。徽学的学术基础以地名“学”的学问并…  相似文献   

2.
从三部著述看"民族文化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颖 《思想战线》2000,26(1):52-54
90年代以来 ,南北学人振臂同倡建立一专以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为己任的新学科———民族文化学。围绕学科建设 ,诸子百家在学科草创时大胆各陈己见 ,之后又潜心著书立说 ,使学科体系的构建渐趋成熟 ,并逐步形成统一的学术旨趣及学科特点。这其中 ,贵州民族学院潘定智教授勇为先锋 ,于1 992年即出版了《民族文化学》一书 ;中央民族大学徐万邦、祁庆富 1 996年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 ,体现了民族学者进入文化研究的思维特点 ;1 998年云南大学张文勋教授与弟子施惟达、黄泽、张胜冰合撰之《民族文化学》更整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诸多理…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 ,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 ,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 ;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 ,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 ,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 ,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 ,从中寻找理论解释 ,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 ,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民族文化学》 (张文勋、施惟达…  相似文献   

4.
5月27日至29日,海峡两岸学者会聚于广东佛山科技学院,举行‘“中华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学初论》、《中华统一史》二本学术专著首发式。“中华学”是由佛山科技学院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肖君和研究员于1997年首先提出的。中华学是中国人建立的,从宏观的、总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角度研究、认识自己的国家民族,亦即研究、认识中华及其规律,并且与诸多学科研究,特别是国外中国学(国际汉学)研究接轨的综合性学科。具体而言,中华学是研究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条件、规律和战略的学问;中华学是研究与揭示中华民族56个民族物质…  相似文献   

5.
熊迅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5):191-196
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视野中,对少数民族研究的数量和经典作品都为数众多.相比起来,针对汉民族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具有极其广泛时空分布、文明成果丰富的民族来说,已有的研究并不算充分.徐杰舜教授出于学以致用的主位关照和追源溯流的学术追求,一生潜心研究汉民族并通过研究文本来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认同.《汉民族史记》是其多年研究和大量相关著作积累之后的攀峰之作,一方面延承《史记》和史学研究的传统智慧;另一方面融入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视角,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嵌套,大小结构的编织来呈现华夏文明的一体多元,揭示社会文化发展的潜在规律以及文明延续不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1998年《公安大学学报》征求下列选题的稿件: (-)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当前,对公安学的称谓学术界有两种叫法:一种叫公安学;一种叫警察学。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公安学就是警察学;一种认为警察学不能同公安学画等号。同时,对“公安”与“警察”的概念及学科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范围、体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还存在较大分歧,需深化研究,展开讨论。 (二)公安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公安学各分支学科的一些基础理论,如学科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范围、体系、名称规范等,学术界尚存在分歧,需深化研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民工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在政府动员或号召下参加修筑公路、堤坝或帮助军队运输等工作的人;二是指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既然字典里都已经明确地写明了,似乎也就没什么可争议的了,但登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民工”这个称谓该退出历史舞台了》,让自己觉得还是有话要说。现实生活中,人们每每一提到“民工”二字总会和卖苦力、低素质等联想到一起,就连各种文艺晚会的小品中,也常常出现对于民工形象的负面表演。民工之所以素质“差”,也许和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有关,之所以让那么多的人“讨厌”,也许确实有少部分人做了…  相似文献   

8.
天尔 《今日民族》2002,(1):14-20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是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有必要从最基层的农村社区──村寨开始,让最普通的村民也能够亲身参与其中,并从提高文化素质和改善经济状况两个方面受益。为此,《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提出了“建设遍布全省的各种‘民族文化生态村’”的设想,把最初由一批学者进行尝试的‘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纳入全省规划,从学术主导的应用实验项目升格为政府引导的乡村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9.
王树盛 《前沿》2002,(2):12-15
196 5年 11月 13日 ,乌兰夫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发表了一次很有新意的讲话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这次讲话中提出了 :“巩固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基础”。这一新思路 ,被写入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决议》 ,当时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中最突出的是 ,出现了研究内蒙古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 ,重视农牧结合和大兴水利的热潮 ,以及重视民族工作 ,自觉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蒙文、蒙语的新风尚。但是 ,不久“文革”开始 ,这一新思路被称之为“三基论” ,遭到围剿…  相似文献   

10.
上个月我在《生活时报》上发表了两篇《闲话“闲谈”》的文章,有朋友见了,说:何不就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履行职能,再“闲话”一篇?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现住,就试着如下写来。“闲话”的缘起,是从一则古籍资料引发出来的。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讽刺小品文集《古今谭概》,前面有一篇冯的好友梅之熉(音:云)写的小序,其中写道:“然则谈何容易?不有学也,不足谈;不有识也,不能谈;不有胆也,不敢谈,不有牢骚积于中而无路发摅(音:出,舒也),亦不欲谈。”由此看来,闲谈也并非易事,学、识、胆三者俱备,并且还得有情绪感触上的冲动,方能谈得起来。小小闲谈,何其难也。所  相似文献   

11.
“六山六水”调查 (贵州民族调查 ) ,是我国民族研究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重大学术研究工程 ,为贵州省的民族研究事业、为全国的民族研究事业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将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乃是对这一调查研究工程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1997年《公安大学学报》征求下列选题的稿件: (一)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当前,公安学的称谓学界有两种叫法:一种叫公安学;一种叫警察学。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公安学就是警察学;一种认为警察学不能同公安学划等号。同时,“公安”与“警察”的概念、学科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范围、体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还存在较大分歧,需深化研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公安大学学报》征求下列选题的稿件: (一)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当前,公安学的称谓学界有两种叫法:一种叫公安学;一种叫警察学。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公安学就是警察学;一种认为警察学不能同公安学划等号。同时,“公安”与“警察”的概念、学科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范围、体系等一列基本问题还存在较大分歧,需深化研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跨文明研究     
当前,一个世界性的学术思潮正在涌现。这一学术思潮,既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反映,也必将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将这一学术思潮概括为“跨文明研究”。清醒地认识这一重大学术思潮并明智地加以对待,恰当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关系的处置,尤其是学术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跨文明研究”是我在“中国比较文学第七次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当时在会议上即引起热烈的反响与争论。其后我相继在《中国比较文学》、《学术月刊》、《求索》、《外国…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当代和历史的共通性与共同性、内在联系、历史会影响当代以及当代也会变为历史等诸多原因,可以认为“当代即历史”或“任何当代都是历史”。为此,在当代行政学、扩展了的公共管理学研究中,有必要纳入历史研究路径,发展系统的历史行政学、历史公共管理学子学科。发展历史行政学等,既是发展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和世界意义上的中国公共管理学派的需要,是发展中国当代公共管理文明和治理文明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的需要。历史行政学等对历史的研究维度有作为资料的历史、方法的历史、透镜的历史、对照的历史、参考的历史、当代因素的历史、文明延续的历史和超越对象的历史等多个维度;并且需要从研究团队、教学教材和学生培养体系以及学术共同体等基本路径入手。但是,历史行政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绝不能简单复古,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且超越历史,必须坚持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必须坚持久久为功及切忌一哄而上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刘伯山先生近期著文指出:徽州文化不仅仅是地方性的区域文化,其所蕴含的内容有着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价值和地位。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都“可以从中获得自己广阔而独具特色的研究空间”。(《徽学研究的多学科价值》.《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9期)这对开启我们的思维,加深对徽学研究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然而,在刘先生的文章中,对徽州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价值这一关键问题并未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与空位。在以往有关徽学的学科建构和研究路径的探讨中,许多学者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及社会学方法对于徽州区域社会…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先生有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新材料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陈寅恪:《陈垣敦煌劫馀录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徽学之所以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正是随着一大批“新材料”——徽州文书的出现而提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人大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般地说,一门学科的建立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有独立的研究对象;二是这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已经基本廓清;三是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人员达到了一定的量和质。用这个标准衡量,建立“人大学”的条件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19.
文化涵化作为文化变迁的一种主要形式,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人类学研究论坛上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涵化”(acculturation)这一学术用语,以三位美国人类学家的界说最具有代表性。早在1936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M.J赫斯科维茨就在他和R.雷德菲尔德、R林顿两人合著的《涵化研究备忘录》中对“涵化”下了定义,认为:“涵化”指的是“由个体所组成的而具有不同文化的民族间发生持续的直接接触,从而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形式发生变迁的现象”;在其1938年出版的《涵化:文化接触之研究》一书中,他又重申了这一定义产1953年,R.比尔…  相似文献   

20.
《思想战线》2013,(Z1):1
张文勋先生是全国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文艺理论家、中国古代美学专家、文学史家、民族文化学家、诗人,在全国文学研究界和高校中文学科中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诗词审美》、《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刘勰的文学史论》、《张文勋文集》等。张文勋先生于1948年入云南大学文史系读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学校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在云南大学从教60年来,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