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溧阳、溧水两地区,尤其是溧水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1941年11月至1943年下半年,溧水是我苏皖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和苏南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史上重大的历史公案,是国民党蒋介石背信弃义,利用他的最高统帅地位,布置陷阱消灭异己,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皖南事变”的发生,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事情,它涉及的问题很多,既有国民党方面的问题,也有共产党自己内部的问题。与国民党方面的争论已被历史作出公正的审判,但现在港台的一些史书中仍有颠倒黑白之说,如台湾李守礼所著《国民革命史》中  相似文献   

3.
宋庆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举世闻名的杰出人物,一生从事革命活动,历尽艰辛并富有传奇色彩。在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宋庆龄继承先生遗志,坚持新三民主义政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积极支持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革命进步事业,  相似文献   

4.
<正>黄山市徽州区洪坑村是有名的进士古村落。步入村头,一座明朝修建的粉红麻石四脚三楼洪氏"世科坊"巍然矗立,上面镌刻着历史上21位科举进士和荐贡进士的姓名,雕梁画栋,威风凛凛。村中尚存"状元厅""洪氏家庙""洪家园林"等古建筑。村庄位于黄山市东北,徽州区岩寺镇(新四军军部旧址)东5公里,是一个拥有1000多人口的大村。这里绵延起伏的小山环绕四周,松林茂密,山下大片农田绿油油的,如一块小平原,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百姓生活富足安详。抗战爆发时,日军打到宁国便停止了进攻,战争的硝烟渐渐远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反共独裁的蒋介石集团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逆流,其中最为险恶的就是震惊中外的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周恩来同志在皖南事变的解决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多人转移。1月6日,他们行到投县茂林山区时,突然遭到任县国民党军队的阻击。接着,顾现同调来七个师大约7000人的兵力,围攻新四军。新四军被迫迎战,经过七昼夜血战,在敌众我寡弹尽粮绝情况下,我新四军只剩下不足千人冲出国民党防线,其余全部牺牲。其中有政委项奖、参谋长周于昆,政治部主任表国平。叶挺为…  相似文献   

6.
“皖南事变”前,顾祝同为剿灭“江南新四军”煞费苦心,积极部署。(一)在皖南部署嫡系52师、东北军108师、川军144师和145师,“限制”与“防范”新四军行动。1940年10月,何白“皓电”发出后又从江浙调集79师、40师、146师分兵把守皖南太平、旌德、三溪、休宁、屯溪等地,使皖南国民党兵力达7个师8万余众.几近皖南新四军兵力10倍,形成包围态势。(二)顾派遣战区上校高参、军统特务陈渍如到新  相似文献   

7.
马铁 《党史纵横》2008,(9):55-56
在郭立言老人沈阳的寓所里,笔者拜访了她,她正戴着老花镜在看书。老太太虽然有儿有女,但仍坚持一个人生活。她不愿意拖累儿女。郭立言老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艰辛,这些事情都颇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8.
皖南事变后,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这三个团级干部的叛变,给新四军造成极大的破坏。最终,这三个叛徒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赵凌波被新四军击毙赵凌波,四川泸县人,1908年生。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北撤时,赵凌波任第一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九年七、八月间,我由新四军三支队六团三营调到军部警卫连(也称特务连)当战士,全连只有九十多人,编为三个排。当时军部驻在皖南的南陵县和泾县之间的云岭镇,我们连驻在军部附近的六甲村,任务是为军部担任警卫工作。当  相似文献   

10.
1931年1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一面退守南丰、宜黄、乐安、永丰、吉安、泰和、兴国等要点,构成弧形阵势,防止我军向外扩展;一面继续调集兵力,积极准备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围剿”.2月,蒋介石任命其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总司令兼南昌行营主任”.他接受第一次“围剿”的失败教训,确定第二次“围剿”首先在苏区周围“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实行经济封锁,然后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企图消灭我军主力,摧毁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1.
历史曾有如此惊人的相似!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其在皖南的部队9000余人,遵照中共中央顾全大局、坚持团结抗战的决定,由皖南北移,途中突遭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2000余人相继突出重围外,其余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1月,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新四军第五师等6万余人按照国共双方签署的“双十协定”,撤出豫西,在途经宣化店地区就地待命时,又遭国民党3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中原告急,周恩来力主进行实地停战调处leq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  相似文献   

12.
《支部生活》2011,(8):53-53
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爆发,在突遭8万余国民党部队的包围袭击下,新四军浴血奋战7天后,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痛。“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有1300余人突围,其中就有担任军部侦察科长和作战科长的李志高。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月4日,我江南新四军军部及主力8000余人为了顾全抗日大局,遵照党中央向国民党让步的决定,向长江以北移动。但行至安徽泾县以南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军7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叶挺被俘,项英等死难,是为“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举国震惊,全国各界人士纷纷谴责国民党反动派这一破坏抗日统一大业的倒行逆施,对共产党与新四军表示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月14日,即事变结束的当天,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指示:“中央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迅即准备作全面大反攻,救援新四军,粉碎反共高潮。”“除已令苏北、山东迅即  相似文献   

14.
正"保育院我的家,阿姨爱我我爱她,阿姨待我像妈妈,教我要听党的话。团结友爱守纪律,要做革命好娃娃……"这首创作于70多年前延安时期的儿歌,如今依然在北京海淀区玉泉山下的六一幼儿院中回响。在歌声中,院子里的"马背摇篮"雕塑和一幅幅壁画无言地诉说着70多年前那场动人心魄的"长征"——为了保护革命的后代,延安第二保育院的保育员们带着130多名儿童走上了3300余里的大转移之路。  相似文献   

15.
1940年10月新四军打败韩德勤。5天后蒋介石发出皓电,强令华中中共军队撤到黄河以北。同时令河南汤恩伯和覃连芳两军东进,国共磨擦战火即将扩大。重庆周恩来为消弥这灾祸,散发皓电内容,揭露内战阴谋。此时冯玉祥愿意为和平奔走,并建议周“文章要做得委婉,不带发气,表面添上服从他的命令,实际上可实行自己的办法。”同时嘱周转达毛、朱,无论如何不与蒋分裂。不久,朱、彭等发出的复电采纳了冯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次未遂的兵变,但它却实实在在令蒋介石和国民党“层峰”出了一身冷汗,事情发生在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后的第15个年头……  相似文献   

17.
刘亦实 《世纪桥》2005,(10):44-46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蓄意谋划了震惊世界的皇姑屯事件,利用在铁路上埋设定时炸弹,炸死了从北平乘坐蓝钢专列返回沈阳的奉军统帅、东北铁腕人物张作霖。然而,发生在9年后的第二次“皇姑屯事件”,因未能取得成功而且又发生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第3天而被烛天战火淹没,长时期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正1944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作出"德、日法西斯的灭亡已成定局"的判断,提出部队南下"到日本军队后面去收复失地,发动群众,解放自己,推翻敌伪的残酷统治,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为此,"我们的战略方针是: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就是要向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发展"。即收复失地,连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5,(12)
<正>有"胡子将军""飞将军"之称的王震,在革命战争关键时刻总是勇挑重担,出色完成任务,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是毛泽东最为欣赏的将领之一。1944年11月10日,王震肩负党中央、毛泽东赋予的特殊使命率部从延安出发,战胜日伪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山岳河流险阻,克服严寒酷暑、饥饿伤病等困难,辗转两万余里,历时658天,于1946年8月29日胜利回到陕甘宁边区,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毛泽东称赞它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  相似文献   

20.
李庆刚 《党史纵览》2010,(11):56-56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被称为第二次庐山会议.主要议程是:粮食问题、市场问题、两年计划和工业问题、工业企业管理问题、高等学校工作问题、干部轮训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