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康明 《探索》2015,(2):7-9
<正>《探索》杂志于1985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整整30年的历程。站在创刊30周年这个重大的时间节点上,回顾过去,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展望未来,又该去向何方?这是作为《探索》杂志的主管主办单位以及办刊人必须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1《探索》30年历史回顾与办刊启示回顾30年的历程,《探索》杂志展示了一条在办刊宗旨上,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办刊内容上,聚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办刊风格上,注重求真、求新、求精、求深的历史轨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反腐倡廉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这对于新时期开展反腐倡廉和党的纯洁性建设仍能提供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卅运动促使中共积极探索军事问题,并在理论认识上取得了新提高:对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注重开展兵运工作和加强分化、利用军阀部队;重视武装工农,从而对民众运动与军事运动的结合作进一步探索。在实践探索上出现了新突破:在深刻总结五卅运动的经验教训后,中共成立了军事委员会,组织、建设工人武装和农民武装方面取得很大进步。这一时期,党在军事问题上的提高和突破,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和共产国际推动的结果。厘清这段历史,对完整地理解中共军事历史,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1,(6):55-55
郑异凡在4月1113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十月革命解决了政权问题,如何建设政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使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等等问题尚需探索和不断改革。苏联历史上共进行过三次改革。  相似文献   

5.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曲折前进的十年。这十年历史,既比较复杂,又比较特殊。以往史学界对这十年的历史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是,正确看待这十年,却是正确评价建国三十多年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这十年的历史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为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广大党史工作者对这十年的历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和专著,取得了  相似文献   

6.
党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从时间上来说,是指从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从内容上来说,是指八大一次会议确定了正确路线,探索有了正确的开端之后,对八大正确路线是坚持和发展,还是背离和否定这样两个发展趋向。因此,它是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的根本问题,而不是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即党在探索中既形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以来,作为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对外开放问题上,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由于历史条件、时代背景、认识程度的不同,两位伟人在对外开放问题的认识上,既有逻辑相互贯通的一致性,又有理论和实践的差异性.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国情,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思想.  相似文献   

8.
1947年7月至9月,由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规模较大、历时最长的专门研究土地改革的会议。这次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解放区的土改作用尤劲。其中功过得失都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彩重墨。因此,全面认识和评价这次会议,成为我国土地改革史和中共党史中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70年的历史行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70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现代化奋斗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程,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探寻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现将近几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国外学者在对新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围绕着新中国创建的历史意义、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失误的根源、建国后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的评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性等问题,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理论解释。系统总结国外学者在上述问题上的研究并进行客观的评析,对于新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有一定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78年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科学地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探索并及时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体系逐步形成。这是党的建设新的20年。一、历史的曲折发展,呼唤着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问题的科学回答从国际上来看,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了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经过早期的探索,形成了所谓“斯大林模式”,后来又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从中国共产党来说,关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探索,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建立新中国后的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探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左家法 《党史文苑》2012,(24):12-16
在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这29年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江西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对江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进行的艰辛探索,有许多准确而又精当的描述,从多方面呈现了红土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史周期率问题至今对我们党仍有很好的鞭策与警示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对破解历史周期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赋予党自我监督的决心、勇气和能力,执政后党始终在完善自我监督的道路上探索前进,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自我监督体系,是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举措。这条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新路,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内涵丰富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出台,不但为李金耀包山的探索实践从政策层面上作出明确的界定和指引,而且对后来中国林改和林业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我们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就可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的本质一致性。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战略转移问题同能否全力抓住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邹昆辉 《求实》2006,5(Z4):81-82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对如何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思考和探索.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深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全面考察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赵兴良建国前后,毛泽东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曲折的探索。探索的重点,是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虽然毛泽东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但他在探索中提出的正确思想和遗留下来的问题,都是我党的宝贵财富。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对群众观的精辟论述,既继承了前人的理论,又突破了陈规,在领袖与人民的关系问题、领袖的功过问题;富民问题;群众利益、群众监督问题等一系列阐述中赋予了新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发展。正确地评价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及其功过是非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问世,向全世界宣告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历史唯物史观科学地阐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然而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怎样处理好领袖与人民的关系问题并不完善,从历史上看,许多领袖并没有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领袖与人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才提出,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早在2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中共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探索的一次重要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前途等。尽管这些探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后来的革命实践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钟美珠  刘诗贵 《求实》2006,(9):22-2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们一直在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的课题,首先在深化认识上我们应该明确党的先进性的内涵是具体的、历史的。其次在探讨保持先进性问题上,既要继承前人一些必要的方面,又要结合新时期的特点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