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就县域来讲,要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坚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群众的承受度结合起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这些年,九江县大力实施“服务开放、工业兴县、产业劳务富民”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主要经济指…  相似文献   

2.
莫亦翔 《传承》2006,(6):120-1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新的发展形势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结合平南县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抓住以下四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学习社会管理知识,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景况与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提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对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局势追求分析,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政策》2011,(8):1
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再次要求我们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和总书记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定位,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更是湖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宝贵机遇,把构建战略支点作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以战略支点的构建为旗帜,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我们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与目标任务,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统筹和谐发展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积累并夯实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基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中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和谐社会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和谐就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直接,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突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石涛 《前沿》2007,(3):161-164
建立和谐社会,必须选择一个好的实现形式和路径。构建社会主义福利型保障体系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水平应该做的和必须做的事项。我国有条件,也有能力构建福利型保障体系,并通过构建这样的体系,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房宁 《人民论坛》2022,(4):62-67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的重大问题。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和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中国国情的显著特征,“瑷珲—腾冲线”是标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性的“基本国情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直面发展“不平衡”以及由“不平衡”引发并加剧的“不充分”两大问题。“瑷珲—腾冲线”两侧人口与资源配置的倒置与错配,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瓶颈。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的根本之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瑷珲—腾冲线”沿线区域客观上也具备了延续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和资源,具备形成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第二波”的潜在条件。集中力量开发“瑷珲—腾冲线”沿线区域应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9.
徐汉明 《政策》2011,(2):39-41
省委提出,在"十二五"时期,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把跨越式发展写在湖北"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把准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凸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总结了2006年10月浙江行政学院学术考察团对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考察与启示,概括了历史与现代、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伯明翰大学、西班牙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外公务员培训机构有关情况的介绍,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校与行政学院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这指明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我们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高度上,站在财政发展改革新的起点上,科学构建省管县财政体制和县乡财政运行机制,促进省域、区域、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实现湖北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政报》2006,(3):12-15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地质工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文摘     
和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去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江西政报》2006,(5):15-19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地质工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5.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9,25(4):52-57
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立法和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9,25(3):53-58
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立法和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青政〔2006〕44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我省作为资源型省份,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07,(1):8-13
2007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近段时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对2007年浙江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新的一年,浙江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战略部署,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金龙  朱永梅 《前沿》2011,(14):111-113
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非均衡的发展,会引起社会利益失衡,诱发矛盾和冲突。非均衡的发展模式,影响了藏区群众当前经济社会文化利益的实现,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消极影响,建设藏区和谐社会,应该走包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建立包容性的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道伟 《传承》2006,(6):71-7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从实际出发,推进钦州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力推进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建设,促进钦州发展的新跨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协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