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3,(9):10-10
怎么看? @梵高居士:一些权力者正在成为社会公共资源的挤占者与攫夺者。官员手中握有分配社会政治、资本资源权力.这种权力一旦不受节制,便会寻找一切机会将权力变现,转化成自己利益,进而挤占、抢夺社会其他成员理应享有资源。  相似文献   

2.
姚永康 《唯实》2014,(12):61-63
我国的贫富差距之所以让人担心,是因为其背后暗含着分配制度缺陷造成的社会不公和腐败,以及由此滋生的社会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经济在快速增长,但利益大多归于富人,穷人得到的好处不多;而且经济越增长,富人就会越富,贫富分化只会更严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2):54-54
在时下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诸多论争中,如何认识和有效应对腐败问题无疑是一大热门话题。从世界范围看,工业化、现代化既是物质生产过程,也必然伴随着政治发展和社会转型,而且往往会伴生着腐败易发高发现象。工业化、现代化将所有社会成员卷入社会大流动、身份大改变、财富大增加之中,人们渴望实现流动、改变身份、拥有财富,其途径大致有两条:一条是经济途径或者说生产性激励渠道,即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其价值追求;另一条是政治途径或者说分配性激励渠道,即通过政治活动、集体行动来争取政治权力,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以便获取利益。在这一社会急剧变动的时代,开放政治权力,无疑就是开放社会流动的政治途径,必然引起各个社会群体和集团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社会进程主题转向政治斗争,结果往往是社会动荡,甚至引发社会集团竞相通过政治参与牟利寻租。  相似文献   

4.
第一部分 腐败是权力执掌者在利益诱惑下的权力蜕变 第三章 蜕变了的腐败官员之人格 (一)腐败使一些贪官成了"给一根骨头就会跟着走"的饿狗 人格本是无价的.然而,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由于理想信念的丧失,一些官员将自己的职位当成一种"有价资产",连同自己的人格也一起塞进了市场,作为像商品一样交易的资本.  相似文献   

5.
武中哲 《求实》2001,(3):16-1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的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成员的未来贫富分化状况 ,它将分别通过社会结构性因素和个人自致性因素来重构未来贫富分化的新格局 ,分别表现为结构效应和极化效应 ,两种效应在短期内加大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过度的贫富差距必然导致社会成员强烈的相对剥夺感 ,从而影响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为此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叶海平撰文指出,“公共权力私人资本化”的完整涵义是指握有“公共权力”的领导者利用自己的权力,以各种方式谋求或积聚私人财富,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将其积累的私人财富作为资本进行运作,从而完成其权力向资本的转化过程。权力资本化的实现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五种:一是明显违法的权力资本化途径,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21):77-78
“州官敢放火,我就敢点灯”——国人的公平观念 当下,不少人高呼“打倒贪官”,主要是痛恨腐败导致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而并非真的出于捍卫法治正义。所以,当腐败现象难以消除时,他们会认为社会对己不公,从而为自己的腐败找到“正义”理由:“州官能放火”,为什么我就不能“点灯”!于是,反对大官用大权腐败的小官,会心安理得地用小权腐败;反对腐败官员的平民,自己也会托人结识腐败官员。  相似文献   

8.
富人当政的优势体现在:富人能利用其掌握的经济资源帮助农民共同致富、利用其掌握的社会资源加速乡村社会力量的整合;富人能将其致富能力转化为执掌乡村政权的执政能力;能以其新的思维和政纲推进乡村社会的发展。但同时,富人当政又存在许多弊端,它加剧了乡村社会的贫富分化,便利了财富与权力的媾和,客观上助长了乡村腐败的发展和向上蔓延等。因此,富人当政应充分发挥其优势,趋利避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指物体腐烂,行为堕落。广义的腐败指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行为,由于直接触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往往最受人民群众的憎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的全面从严治党,对腐败行为进行了有效打击,"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0.
腐败分子从事腐败活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权力、动机和条件。对国企的经营管理者而言, 因其本身就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手中握有权力。所以,对国企的经营人管理者来说只需具备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11.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弱势群体是指在权力和权利方面。发展的机遇方面、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显现。作为社会中较脆弱的人群,其经济权利和利益有被忽视和侵害的倾向,其政治社会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将会诱发社会  相似文献   

12.
腐败行为很多,但细细分析,都与法律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政治学意义上的腐败是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具体包括私用和滥用两种。而权力是通过立法规定授予的,授权的范围决定了权力活动的空间和领域,超出这个范围的权力就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应受到严格的限制或制裁。因此,不管是权力私用型腐败还是权力滥用型腐败,都是超出了法定的范围,是对法律的践踏。腐败分子之所以得逞,也往往是利用法制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混水摸鱼。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腐败行为与法律的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我们在研究腐败现象时不能没有法学的视野;治理腐败时更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A·达尔曾说过:“权力可以用来取得声望、尊敬、安全、友情、财富和许多别的价值。”哈罗德·拉斯韦尔也把权力视为“本身具有的价值,是达到其他价值,包括财富与尊敬的基础。”在政治科学术语中,权力作为一种强制力量和特殊影响力,具有可带来超额利益的特殊品质。而公共权力则被认为是社会公共领域中由公众所赋予和认同,并能够维护公共利益的权力。在现实生活中,公共资源的支配权和控制权的拥有者就有可能通过运用手中权力而达到私人目的.获得私人利益,反过来侵害了公共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权力腐败?笔者认为,公共权力“期权化”是腐败的最新形式,具有隐秘性和错时性,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祁平 《学习论坛》2000,(9):36-37
“一把手”处于权力运作的核心,手中握有单位或地方最大的权力。所谓权力,其核心内容是人权和财权。腐败就是权力的滥用。以“长官意志”为主的用人制度和“一把手”财务收支审查制度,是一些地方的跑官风、吃喝玩乐风久禁不止的根源。监督力度应与权力的大小成正比,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是权力运作的客观规律。“一把手”的权力最大,理应受到更有力的监督。只要对“一把手”实现了有效监督,对其他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干部的监督基本上都可以迎刃而解了。监督法规制度中虽然没有把“一把手”排除在被监督对象之外,但也没有根…  相似文献   

15.
权力的正常运行将推动经济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而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导致权力的腐败和溢用。严重影响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黄力 《党课》2007,(3):78-80
随着党和政府打击腐败越来越严厉,当前的腐败现象出现了越来越隐蔽化的趋势。但由于治本的措施尚未落实到位,一些制度的缺陷依然存在,于是权力期权化这种腐败的新形式应运而生了。所谓的“权力期权化”,就是腐败分子不再是当即攫取利益,而是等多年以后,甚至退休以后,再连本带利地收取好处。这种行为,其本质是权力的“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这种期权化腐败,对我们的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性:由于其欺骗性,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由于其后发性,导致国家资产大量流失而且很难追回;由于其隐蔽性,很容易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形成诱惑,造成腐败泛滥。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7,(10)
公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同意,它本来只能被用于为公共利益、民众利益服务,但是,当它一旦被某些官员利用而私有化,则意味着它开始彻底地违背公共利益了。腐败的泛化、深化,无一不与公权力私有化有关,它违背社会公正,破坏社会和谐,削弱公众对公权力的尊重,是现代社会文明、政治清明的最大阻力。公权力的私有化,往往是由于监督与制衡的缺失,导致权力的运行缺少必要透明度而产生腐败。因此,破除"公权力私有化",就必须从整个权力运作体系着眼,改善其透明度,使其得到有效制衡,才能避免这种私有化继续以各种面目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腐败成本是指人们在权力与私利非法交换时所作的投入,或者说所付出的代价.腐败作为公权执掌者的非法谋利行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追逐和实现个人或者团体的利益.追逐私利,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公私利益出现分化后的一种普遍现象,只要公私利益的对立和差别存在,人们追求私利的行为就无法避免.因此,追逐个人或者团体的利益,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原动力,古今中外所发生的一切腐败行为,无一不是利益驱动的结果.认真研究腐败成本的构成和提高腐败成本的途径,对惩治和扼制腐败行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权力的运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活动。它起源于人类实现自身基本权利的需要 ,其实际运用是对各种社会利益的整合、分配、传输和调整的过程。权力的腐败导源于领导干部对各种社会利益的误解和曲解 ,也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损害和侵犯。在权力腐败错综复杂的原因中 ,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缺失是一重要根源。因此 ,根除权力腐败 ,保持执政党的纯洁性 ,德治的途径极其重要。这就有必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对党政干部进行制度层面的监督 ,要求他们恪守个人道德修养 ,真正用权力维护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廉洁政府是任何国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任何国家都力图使公共权力严格地执行公意。然而 ,由于权力本身作为一种支配和控制社会物质和精神资源的特殊力量 ,在其运作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社会、国家公益与私利的矛盾 ,在其运行过程中又往往不可避免地 ,不同程度地被权力执行者的私利侵蚀。腐败本质上是对国家权力意志的违背 ,是国家权力的一种价值失范现象 ,是对国家公共权力机体的侵蚀。廉政则是对国家权力意志的严格尊从和执行 ,对国家公共权力的规范运作 ,对国家的公共权力机体公益功能的维护。因而 ,廉政建设的核心和本质问题就是国家公共权力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