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6月20日,在广州举行的一个经济论坛上,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称:“以目前的广州楼价,有七八成广州市民买不起房。”他还以自己为例说:“广州很多房子价格超过2万元,平方米了。我是副厅级干部,每月工资8000多元,两个月工资也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  相似文献   

2.
人们习惯上把代替业主出租房屋、收取租金的人叫做“二房东”。在羊城,历史上由于许多华侨的祖屋房产都是委托代理人经租的,因此,“二房东”这个行业尤其活跃。 然而,时至今日,过去经租100多平方米房子的“二房东”已被视作“小儿科”了,随着房地产业在广州的日益发达,一批“超级二房东”已悄然崛起。 位于广州海印桥畔的一栋18层大楼,原是某市驻广州办  相似文献   

3.
这是广州西关一间老式房子的客厅,20多平方米的屋子,没有窗户,家具也已经陈旧得仿佛与这个时代脱了节。这间屋子一点也没有我心目中“教室”的影子。谭显浩先生是一位78岁的老人,矮小瘦弱,背也微微驼了,他也没有一点我心目中“教育家”的形象。然而,就是这个老人,就在这间屋  相似文献   

4.
王志安 《法制博览》2010,(20):68-68
近来,有报章称中国的住房市场有6540万套的空置房。引用者为了证明这一数据的权威性还特别指出,这是社科院城调队调查,国家电网根据智能电表采集的数据,这些空置住房连续6个月的电表数为零。好家伙,一方面大众买不起房子,另一方面还有可供两亿人住的房子空着,这不是泡沫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政府部门一再出台“稳定住房价格”的政策,并且越来越严厉,一部分原因是抑制房地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以及防范金融风险,但显然也有平息社会情绪的考虑。这两年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激发了很多人的不满情绪。不满情绪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自己可能要多花钱或者买不起房子而抱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东遍地涌动着房地产热,竞争日益激烈。于是,一些房地产公司向顾客抛出大诱饵——“购买商品房,可以安排亲属入迁本地户口。”在番禺市桥,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优惠条件是:购买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的房子,可安排2名外地亲属入户市桥;购买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的房子,入户额为3名。那么,据此而入迁当地户口的是些什么人呢?人们私底下称这些人为都市新“管家。”“崑钱”一族阿南,遂溪县人.他所以成为番禺大石镇的新居民,实实在在是托大哥的洪福。“文革”时,阿南的大哥偷渡去了香  相似文献   

7.
房子情结     
常霞 《法制博览》2010,(20):39-39
郑板桥在家书中鼓励兄弟读书,说不要“一捧起书本就想着中举人、造大房子”。这里反映的就是中国人的房子情结。一个人发达了,首要的事就是治房。“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道的就是房子。中国人读书做官的情结很重,官位是与房子连在一起的,官位越大房子越大。“一阔脸就变”道破世态人情,如果改成“一阔房就变”,更符合国情。  相似文献   

8.
誓死买房!     
佚名 《法制博览》2010,(2):34-35
早7点:每天早晨7点,准时起床。没睁眼睛,口中大喊一声:“誓死买房!”让自己彻底清醒过来。扔掉除口红外的所有化妆品,一年用来买化妆品的钱省下来也可以买它半个平方米的房子,扔掉高跟鞋,改穿布鞋,又便宜又能走路。累了坚持不住时心想:曙光在前头!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老大难"式的话题:房子。说实话,以前我是很不喜欢聊房子的,为啥呢,感觉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对于我来说太遥远了。既然买不起,又没有过硬的知识储备,所以聊不出啥,每到这个话题,我只能说:"有钱的怎么着都能买,没钱的咋折腾也买不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间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这是一块不足8平方米的小天地,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工人,然而,正是在这里,他编织着美好,编织了希望。在“广州穗声服装厂”一间堆满布料、西装的小房间里,我见到了吴瑞生。他30岁左右的年龄,圆圆的脸上挂着真诚的微笑。曾经,我见过许许多多他的同龄人,在舞场,在歌厅,然而他,却在这间小小的房子里,剪裁出广州市第一流水平的西装。他亲手做的西装穿在许多人身上,跨过万水千山,飞越大洋大海,走向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1.
杜甫没房子     
许锋 《法制博览》2009,(18):18-18
和熟人聊天,没几句,房子就成了热门话题,说完你的说我的,说完我的说他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聊到房子.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和原来见面“你吃了吗”相映成趣的是,现在三句话之后恐怕问“房子买了没”的人大大增加。看来,在很多人不再为温饱发愁之后,房子已经成为新愁。  相似文献   

12.
我和老公都是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在城里打拼了六七年,终于在城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我们的小窝是七十平方米小户型,可就这套房子的首付和装修已经让我们两手空空了,当了房奴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次父亲从乡下来看我,他看到我们餐桌上仅仅是一盘土豆丝、一碟辣椒酱,不禁皱起了眉头,嘴里念叨着:“日子可不能这么过,你本来体质就不好,这样过日子身体怎么受得了?”父亲回乡后很快就寄来了5000元钱。拿着汇款单,我心里沉甸甸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仅靠种地为生,  相似文献   

13.
尚雯婕1982年12月22日出生在上海市闸北区天通阉路。尚雯婕的家原是明朝奸相严嵩府宅的马棚,房子低矮潮湿,两间屋仅十几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纪卓瑶 《法制博览》2010,(10):63-63
欧仁·鲍狄埃如果活到现在,他那著名的词句恐怕会要改一下的——不是“要为真理而斗争”,而是“要为房子而斗争”了。因为现在房子的问题比真理的问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沈晓杰 《南风窗》2007,(21):19-19
10月16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十七大的分组会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住房和房地产制度改革是很成功的",并说现在还不能下"房价高到老百姓买不起房"的结论。他特别强调: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现在每年人均增长1平方米左右",也即,现在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已高达27平方米。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在准备买房或正做着“房奴”,气喘吁吁艰步前行。云疑惑地看着我们,说,为什么都得买房呢?可以让房子跟着人走啊,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子其实是为人服务的,像你们这样,成了人服侍房子了。云不只是说说而已,她还这么做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的物价猛涨,房子成了大多数老百姓一个摆脱不掉的沉重压力,“蜗居”等新兴名词也应运而生,居住在小面积房里的人称自己的住房称为“蜗居”——房子就像蜗牛壳那么小。可是,蜗居真的是一个很无奈很落魄的群体吗?我们不妨仔细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8.
可笑贪官言     
现在谁最穷?拿千把元工资的低薪族会脱口而出,自己最穷;每月领着三、四百元最低生活保障金下岗工人或病残群体,也会说他们最穷;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也会说,自己最穷:一月卖得几百元的拾荒者.肯定说自己最穷;在家养猪种地挥汗如雨、年收入一两千元的农民,说自己最穷;风餐露宿跪地行乞的丐帮也说最穷;甚至白领“卡奴”们每月花光用光喝光的“月光”一族.更说自己最穷:农村教师、基层公务员及许多贪官污吏也说自己手头太紧太穷;门卫、保安、月嫂,还有城市清洁工及买不起房全家住在十五平方米房间的贫民一族,说还是他们最穷;乡村农民的孩子考上高中、大学无钱交学费,也在诉说他们最穷!到底谁最穷?  相似文献   

19.
方土 《工会博览》2023,(23):56-57
<正>直呼“老顽童”,对无拘无束的鬼才画家黄永玉来说,更为贴切。如果称其为“先生”,不但生分,反倒显得不亲切了。20世纪90年代,我两次幸会这位“老顽童”,留下两个意味深长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撕画”1996年,遵照林墉老师“物(找)件事玩玩”的提议,又得乡贤明友支持,由我主持装修,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大画室在广州大道信龙大厦启用,起名“大方斋”。一年后,又创一画馆,定名“逸品堂”。我早已得知黄永玉与林墉是忘年交,便向林老师提议,由这位“老顽童”题写馆名。很快,一块巨大的“逸品堂”招牌悬挂在信龙大厦外墙上,“黄永玉题”几个字尤其醒目。  相似文献   

20.
比较性错误     
罗西 《法制博览》2010,(20):24-25
买房子的时候,甲乙两种房子各有千秋,难做定夺;这时候,房地产代理给你推荐丙房子,丙房子和甲很像,就是屋顶渗水。面临甲乙的时候你左右为难。犹豫不决,而出现丙之后你一下子心里有数,愉快地选择甲了;而这正中代理商下怀,甲房正是代理要卖给你的房子。这叫decoy,就好比相亲时的那个略逊的“灯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