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如何获得正当性是困扰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对于正当性概念自古就有主观面相和客观面相两种争论。发展至今,程序规则成为主客观统一的中介。于是,有关法律正当性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有关立法程序规则的设置上。对此,本文进一步认为,只有确保充分实现论证的立法程序规则才能发挥其向法律输入了正当性的功能,因此,是立法论证构筑了现代法律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景亚南 《人民政坛》2012,(12):42-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基本解决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有法可依"的问题,今后立法工作的重点将偏向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上。这已成为共识。这其中,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这项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究其因,主要还是一些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这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人们所服从的法律又应  相似文献   

3.
司法理性是司法者在司法过程中运用程序技术进行法律推理和判断、寻求结论的妥当性所体现出的一种实践性的智慧和能力。理性司法过程必须贯彻法治所固有的规则性及其内在逻辑,法治的进程正是在恢复法律的这种理性信仰,并力求以现代法治这一方式创造出更高的法和理性的结合。司法经验是思维作用于存在的产物,是人们通过对生活实践的观察而形成的心得和体会,体现在法官的个性和人性中。所以,司法的过程就是法官在被信仰的公设的法秩序框架的理性下,通过司法当下经验获得对过去发生事实的认定,进而解除纸上法律与实际适用法律的矛盾,实现司法的社会正义的法学进路。  相似文献   

4.
沈明敏 《岭南学刊》2020,(3):109-114
当前对法律解释功能的研究呈现出一种标准不一的列举倾向,此种研究路径往往缺乏逻辑上的周延性。借鉴哲学上知识的获得需经历"发现"与"证立"两个阶段,我们可以把法律解释的功能在逻辑上划分为法律发现与法律证立。作为法律发现的法律解释主要解决的是事实与规范的获得,而作为法律证立的法律解释则主要是论证事实与规范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可能难以清晰地区分二者,但这并不构成对其所具有两种功能的证否。  相似文献   

5.
德法合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治理模式,从西周时期到清朝末年,大体经历了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三个发展阶段。法律安定天下,道德滋润人心,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法治中国建设要汲取传统法律文化的养分,德法结合必须渗透到法治各个环节:在法律制定层面,立法要体现道德的价值取向,用法律规范重要领域的道德,用道德改良背离情理的法律;在法律实施层面,禁止任何人从失德行为中获得不当利益,禁止符合道德的行为承受不利后果;在法律遵守层面,用法治教育助推道德素养的提升,用道德建设促进民众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前以分科式课程设置为准则的法学本科教育,法学知识的内部系统性、法学知识和真实世界的外部关联性都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法律思维方式和技能。我国法学本科课程的整合存在基于学科交叉的整合、基于法律现场的整合和基于案例分析的整合三种方式,教师知识结构和院校政策与物力支持是其设置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国家赔偿法于2008年10月23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迎来了它的首次修改。14年前,被视为中国民主法治史上一个"里程碑"的国家赔偿法获得通过。当公民在遭遇政府违法行为的侵害后,可以向行政机关提出索赔,这项制度的确立填补了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一项空白。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在我国的法制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该法实施期间,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1,(17)
长达十五年的普法教育,人们的法律知识得到普遍增加,然而,法律知识的增加并不必然地意味着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抗法律,实际上是对抗法律的尊严,说明人们在心理上还没有把法律当成一种信仰,同时,这也意味着依法治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就是要为那些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无偿的法律帮助,落实“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获得法律援助是公民的权利,实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法律援助要围绕涉及解决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发挥职能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和利用一切资源,尽可能使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获得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0.
新闻点击     
《公民导刊》2011,(11):3
江苏: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日前,《江苏省信息化条例》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获得通过。《条例》中几条明确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条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业界更称其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随着公民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立法上对个人信息保护也显得越来越紧迫",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克希介绍,目前我国法律中涉及"隐私"保护的有17部法律,涉及"隐私权"的有3部法律,"但隐私和个人信息毕竟不同,譬如  相似文献   

11.
罗蔚 《公民导刊》2007,(11):47-48
在众多刑事案件中,尽管受害人和他们的家属获得了形式上的法律正义。但却因为民事赔偿得不到执行又被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应当是检察机关的一项职能。囿于法律规定缺陷,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一直未能有效开展,导致大量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存在。回顾我国检察历史,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一直在曲折中发展。在从域外经验、理论基础、实践价值等三个角度分析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同时,建议从司法改革中树立法律监督权威、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检察监督方式、加强基础保障等方面,促使检察监督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兴起,互联网平台开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部分平台在各自的市场领域中获得了主导地位,形成了寡头垄断。从根源上看,这些垄断除了互联网平台的成本次可加性之外,更是因为网络效应、多边市场效应、特定行为模式等。这些寡头垄断具体体现为数据垄断、流量垄断和算法垄断,从而给市场带来排斥竞争、数字扭曲、垄断自我强化等影响,因此,需要从行为动态监管、机构与法律整合、杠杆效应消除、平台中立试点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法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法律教育体制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申请入法学院的学生必须已在其他专业获得了学士学位。法学院在学位和课程的设置上有很大的灵活性.一般来说,学位有法律博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三种,法律博士的课程是法学院的基本教育课程,学制为三年,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属于法学院的研究生教育.美国法学院的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法学研究常常忽视风俗的存在及其意义,与此同时,人类学研究常常又会夸大风俗在法律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客观分析和理解风俗与法律的关系,有利于消解法学和人类学研究在对待风俗之态度上的紧张关系.一方面,透过结构-行动、文化阐释、行动以及法律信仰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风俗理解法律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另一方面,通过对法律的外延、法律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及法律在多样化社会情境下运作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风俗理解法律同样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局限.从实践层面上来看,法律治理向风俗的适度开放,是促进法律治理从主观化向客观化迈进的必要路径;同时,在法律发展的问题上,风俗只是一个具体的变量,法律发展必须以社会变迁为立足点,以此促进法治与社会变迁的有效适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法律对近亲属范围有多重界定,这种分别限定的模式不利于法律概念的明确和现实争议的解决。对此,是否需要进行统一界定,又应采取何种标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司法实践中经常需要当事人近亲属参与,且亲属法的私法属性和不同法律之间的兼容性,有关近亲属范围的法律规定必须统一。借鉴我国古代法律的相关规定,可从历史维度上加深对近亲属概念的理解;横向比较他国法律规定,则能在界定的方法和标准上获得启示。我国民法典对近亲属范围作出的界定,虽仍待完善,但应作为整个法律体系认定近亲属范围的基点,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统一近亲属范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年初,湖南省岳阳市市长罗碧升堪称中国政坛上的新闻人物。据《暸望》周刊2003年第3期报道,1月1日,在该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罗作为唯一的市长候选人在等额选举中因未获得过半数选票而落选。1月3日,在该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罗再次作为唯一的市长候选人在等额选举中终于当选。(本文将此新闻事件简称“岳阳事件”)“岳阳事件”的焦点在于:在同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对同一候选人拟任同一职务进行两次(甚至两次以上)等额选举,直至当选为止。这种做法是否违反法律?是否违反政策?还是只违反法律而不违反政策,抑或只违反政策而不违反法律?关于地方政府正职领导人员候选人因未获得过半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画在产生之初,其实是不分科的,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所表现题材的不断丰富,随之才产生了分科的现象——人物、山水、花鸟等。东晋顾恺之在他的《论画》中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  相似文献   

19.
法律:制度·方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成文法国家,每一部表现于文字的法律都体现为制度的设计与安排.经济学中有一个分支称为制度经济学,就是将经济运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律也就是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运转制度化,规范化,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法律就是一种秩序.每一个管理国家的人都要懂得这种制度安排,遵循它和维护它.  相似文献   

20.
举证责任倒置是在程序法中对"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衡平,是一种给予在某些特殊侵权行为案件中受损害当事人的特殊法律救济方法.其实体法基础是在这些特殊侵权行为中民法上对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特殊规定,而其更深层次的经济原因却是由于行为人在行为中的注意成本合理与否所导致的.本文以初步的经济分析方法探究注意成本与行为人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结果对程序法上举证责任倒置的影响,然后在这个层面上分析举证责任倒置的根源,旨在提出对特殊侵权行为案件中受损害的当事人的原则性法律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