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与自然资源的有限.这种矛盾具体表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对自然资源的无序掠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生存竞争方式,发展人与人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对自然资源实行有计划的分配,改变现有以物质财富的积累为目的的社会发展模式,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中诸种灾难的根源并非自然科学因素,而大多是由人类自身利益纷争所引起的。如果说是科技伦理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则归于自然科学内涵的人文因素——人类社会自身的不健全。在此种意义上,科学技术问题是社会科学的问题。因而,自然科学的未来是与社会科学相融合,即“人的科学”,它将不断为人类带来自由和光明。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进程。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促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协调发展。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二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文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无法严格分割的知识整体。科学涵盖了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等于人类系统知识的全部 ,人文在历史上是个变异的概念 ,今日的人文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 ,广义地说也涉及到科学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全部领域 ,当今人们常说的“人文科学”则是指社会科学。这两个范畴互相交叉、互相叠加 ,共同构成了 2 1世纪人才全面素质当中的一个方面 :“科学文化素质”。为了讨论的方便 ,以下姑且把今天话题中的科学理解为理工科为代表的自然科学 ,把人文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文科 ,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现代发展,也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即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生态环境中实现人类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它不但应该关注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更应该关注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经济哲学的三个问题作了综述.一、关于经济学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由于经济学的数学化,使人认为经济学属自然科学,但实践使人们认识到数学并不能解决经济学的全部问题,经济学是一门既具自然科学又具社会科学的学科.二、关于"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问题.其实质是各学科方法论相互渗透,这是一种时代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一种趋势.三、关于道德和经济关系的问题.从产权理论的角度,说明道德有经济的效用,但道德不仅仅只有经济的效用,它是社会生命的意义所在,反映了义利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经济活动的职能是满足人类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满足这种欲望的资源的有限性这一内在矛盾,所以人类必须有效率地生产;又由于经济活动是满足整个人类的需要而不是人类中一部分人的需要,所以人类必须公平地分配劳动产品。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利用人类的自利本性,可以较好地实现效率,达到帕累托最优,但不能保证公平;现实市场经济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存在市场失灵,这为政府发挥经济职能提供了依据,但政府发挥经济职能也存在失效问题。所以,不管是理想状态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还是现实中的混合经济,都不能圆满地解决效率和公平问题。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既摆脱了自然奴役,又摆脱了社会关系的奴役,人类才能圆满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工作时,高度评价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这四个“同样重要”,充分肯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构建先进文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能否抓住核心问题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直接关系到能否切中体制的要害,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管治和共治"的关系;生态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能否抓住这五大核心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关系党和国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人类从最原始的敬畏自然,到逐渐的利用自然来创造价值,再到改造自然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在这种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可想而知,人类最终对待自然的手段并不是那么和谐友善的,而是力求彻底的征服它。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但问题仍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人类在保持生态平衡和无限追逐利益这两方面视乎是选择了后者,现在唯有拿出自己的理性,人类社会才会得以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有三大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就必须有管理科学参与其间,否则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管理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现代管理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社会。 管理是与人类社会共生的,管理的概念具有极普遍的意义。原始社会人类主要的主产工具是石器和木棒。他们进行狩猎活动,必须把众人组织起来,对野兽进行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规范必须是按照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而确定的合乎逻辑的客观内容。首先,它必须反映当代社会经济关系和人类利益的根本要求。在当代,由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复杂程度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空前高涨。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的全面干预又在破坏着自然的整体化发展。因而,人类必须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不是单纯地从人类自身的利益去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它还必须从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媒介是实践,人类的实践活动推动了"天然自然"不断向"人化自然"转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阐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统一,而可持续发展是实践自然观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进入全球化、后工业化征程,这是人类历史又一次伟大的社会转型运动,对社会科学研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建立起来的社会科学体系,显然不能够有效解决全球化、后工业化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这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所面对的对象和所要承担的任务的变化,因此需要从现实出发致力于社会科学的重建。中国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开始恢复社会科学研究的,在30多年的历程中,主要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已有的成果并应用于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可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时间点上恰与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相契合,这又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和借鉴,而是需要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高等法律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立足学生 ,培养学生优化的综合素质法学类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 ,具有较强综合技能的法律职业人才。因此 ,法学类高职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优化的综合素质 ,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要求法律职业人才具备更高的社会素质和人类的正义感 ;业务素质方面要求其能以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概括解决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 ;文化素质方面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修养 ;身体心理素质方面要求其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开朗的、协调的心理结构。法律职业人才的这些优化了的综合素质要求在设置法学类高职…  相似文献   

16.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新世纪的到来,而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又一次新的飞跃。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人才经济、网络经济已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竞争激烈化已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主要特点。新时期发展这一新特征和新特点历史地决定了:“人才资源已成为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并越来越成为新世纪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而在人才资源的集合体中,“领导人才资源又是宝中之宝”。是人才群体的“龙头”,是新时代在强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为此,江泽民总书记站在新世纪发展的“制高点”鲜明地指出:“当代社会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人才的竞争,领导者的能力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高  相似文献   

17.
孙家驹先生新著《全球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走向》(以下简称《全球关注》),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统一,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主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伦理、自然、科技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教育系统工程是利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而形成的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它特别适合于高等教育等复杂大系统结构优化的研究,并且能够提高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其主要特色是运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分析;其主要作用就是预测社会需求、超前调整教育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体系的本质是对人和人所组成的社会及其行为作出有意义的解释,获得或构建关于人与社会的更完善的知识,最终更好地完善人与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在这一根本属性的支撑下,对于普遍性的社会科学理论的追求,应该是不同社会学科领域所共同探求的目标,从而在解释人类本身的道路上,获得更为有效的知识架构。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不同的社会学科,从不同的视角对于内在统一的人类行为作出了各自片段性的解释。然而这种已有的片段性解释,并不应让人在探索统一的社会理论上止步不前。本文从人类的内化空间出发,探索内化空间与外在心理的映射关系,并最终探索一条普遍解决人类秩序构成的路径视角。本文认为,任何个体都构建出对于整个世界的心理映像——内化空间,并在自身的内化空间中活动,形成外在表现,不同个体的内化空间不断互动融合,形成了稳定的社会宏观秩序。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段话不仅揭示了选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先导性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而且表明了创新是选题的内在要求。爱因斯坦的观点是针对自然科学研究而言的,但同样适用于社会研究领域。人类的研究活动是从已知出发探求未知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产和创造知识的创新过程。社会研究选题就是确定把社会实践中什么样的“未知”作为研究对象,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探求“未知”。根据人类对“未知”的了解程度,“未知”可以分为已认识到的未知和未认识到的未知。如果能在人类“未认识到的未知”领域提出问题,往往能取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提出的问题本身就具有原创性的科学价值。但是,由于这样的选题要求有“天才”般的创造性思维,是一般的研究者难以企及的,因而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选题都来自人类“已认识到的未知”领域。如果从问题和方法两个维度同时进行考量,来自“已认识到的未知”领域的选题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和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