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锦涛 《公安研究》2009,(8):14-20,80
社会稳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任何一个层面或领域出现了失调和紊乱,都会使整个社会稳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分析社会稳定面临的挑战时,应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思量,从经济、政治、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社会控制等层面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旭 《前沿》2009,(6):131-133
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复杂表现及严峻形势,给社会稳定法律建设提出新的命题,由此要求拓展新的规范调整领域,使法律内容更多地表现为针对突发事件、异常情况和紧急状态而制定的临时性、预案式的规范。我国这方面的法律建设还存在着准备不足、应对滞后的缺陷,这要求法律展现更多的前瞻性。提前进行资源、责任和权利的科学设计和配置,着重防范和消除资源、环境利用过程中的风险萌芽和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张维新 《前沿》2010,(3):39-41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此书的由来。卢梭在"社会契约"问题上与霍布斯、洛克有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阐述了有关自然权利、社会契约、法律等问题,卢梭认为,法律的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由,法律的前提是因社会契约而成的理性共同体,法律的核心主题是政治法。第三部分对卢梭的法律思想作简要的评述,卢梭的法律观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主题多样性,卢梭的法律观体现了正义论的法律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给人的发展创造了无限机遇,但也带来了很多风险。因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日益凸显出来。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延长个人发展时间,获得自身素质的最大提高,从而对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健的体魄,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才能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秋实 《理论月刊》2000,(12):31-32
文化建设对社会稳定具有特殊的作用,表现在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最终决定社会主导型价值观,调适人们的心理,整合人们的心灵,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使人们抵御心头的迷误,摆脱歪理邪说的精神控制,促进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从维护社会稳定看信访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管理与程序性规定、信访人与信访工作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信访主体法制意识淡薄等方面,因而,必须对信访制度进行改革。适应新形势,进行制度创新和法制化建设,是发挥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功能的必由之路。制度创新包括建立领导责任制、引入听证和评议制、建立首问责任制、引入法律援助服务、建立信访督察制度。信访工作法制化则表现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人员素质和法制效果上。  相似文献   

7.
陆永 《公安研究》2009,(12):10-15
站在国家层面,借助现代国家建构和国家能力建设的理论框架来分析现代化转型国家的社会稳定问题,更加切合当下我国政治社会生态实际。在此视角下,实现社会稳定的路径应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充政治合法性资源,实现社会控制模式多样化,创新化解处置不稳定因素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8.
王烨  ;阳叶青 《人民论坛》2014,(12):122-124
道德和法律对于治理国家、建设社会都是很重要的手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依法治理更要强化道德约束。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来看,法治是标,德治是本。社会治理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使社会治理效果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首次提出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就刑事政策的角度而言,在“稳定压倒一切”思想指导下的“严打”的刑事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不协调、相冲突的,因此,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需要注意的是,在酝酿新的刑事政策时,必须认识到我国目前的一些实际情况,如一元社会结构正向二元社会结构转型、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以及法律至上观念的确立和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刑事政策,这样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社会信任不仅是信念,是预言,是理性计算评估的结果,更是对善意期望采取的行动。它具有契约性、超情感性、道德性、风险性等特征。社会信任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必须通过提高政治信任,建立制度信任,建设信任文化,塑造信任道德心理等途径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08,(7):62-62
赵立新、李新云在《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社会信任不仅是信念、是预言、是理性计算评估的结果,更是对善意期望采取的行动。它具有契约性、超情感性、道德性、风险性等特征。社会信任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以法律来维护和保障,走依法维护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然而,现行法律还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执法和司法体制也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依法维护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还极度缺乏。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恩施州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同样存在这些法律制约因素。只有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立法,改革相应执法、司法体制,大力培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意识,才能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冲突逐渐增多并呈现蔓延之势,这对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冲突的类型、根源以及调控方式,并结合我国的现实实践,认为应通过法律来实现对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冲突的调控;并提出了法律调控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冲突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要想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按小平精神,首先要维护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先稳定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农民的思想、生活,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消极因素。只有农村稳定了,国家才能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增长方式看大学生就业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不足。另外,权力腐败与寻租导致的就业不公对大学生心理以及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可能会更大。为此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改善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可靠的社会稳定治理体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广东省目前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然而稳定风险仍在加剧。本文提出由监测能力、疏导能力和规范能力构成的"三重能力"稳定治理概念框架,针对广东实践的分析发现,广东的稳定风险监测网络发达、矛盾解决机制完整、解纷过程法治化,但也同时存在三种能力失衡发展和不相匹配的情况。而这主要是由法律服务供给机制扭曲和源头治理与事后治理分离等因素造成的。在此情况下,广东省应继续深化法治框架建设、优化基层法律服务供给并系统整合稳定风险源头治理资源,补齐疏导能力和规范能力短板,实现稳定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建设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民族的独立与振兴、人民的幸福与尊严,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促进社会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主导型价值观、强化人们的道德意识和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促进社会稳定,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战《要求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而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可塑造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价值观;可建构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伦理道德观;可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传统法律救济注重的是侵害救济,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性质和特征,作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法律救济应重点强调“利益衡量”,在行政控制、民事救济和刑事处理中都带有浓厚的“利益衡量”色彩。文章最后阐述了利益衡量在各种权利救济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当下突发事件多发频发之情形,国家通过规范性文件对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了顶层设计。在其政策引导下,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定并付诸实践,但在评估过程中出现了范围不清、主体不独立、程序宽泛、救济不力等问题。针对地方实践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法政策学、正当程序理论、新公共服务等理论,构建界分重大的"阶层制度"、独立的风险评估主体制度、评估过程制度和问责机制,是实现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法制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