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渗透到了公共行政的研究之中,为公共行政学科带来了一种后现代气息.后现代公共行政宣布了现代主义公共行政的失败,要求公共行政改变其控制导向,批评公共行政的控制追求引发了社会群体间的对抗,提出在公共行政中建立起包容他者与包容差异的文化.后现代公共行政显然是对现代主义公共行政的一种反叛,因而,遭遇了现代主义公共行政护卫者的猛烈反击,双方形成了一种激烈的交锋.在这种交锋中,后现代公共行政更加充分的阐释了解构现代公共行政的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在西方文学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面临衰竭的境况下发展起来的,其以全新的思路及另类的视角,为西方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代表之作,其凭借通俗易懂的语言、英雄好汉的故事构思、高度的反传统意识及独特的叙事手法获得读者的青睐及学术界的普遍赞誉。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即是不确定性,这个特征在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也得以很好体现。文中对后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解读,并进一步对《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后现代文论不确定性的体现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张耀谋  李力 《学理论》2009,(7):137-138
后现代语境下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取舍的难题。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特征出发,、剖析否定性后现代主义与工具理性之间、建设性后现代现代主义与价值理性的关系,并由此深入探寻在后现代语境下建设思想道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以"元叙事"为其特征,后现代性是对元叙事的颠覆."客观化假定"和"决定论假定"是现代性的两个最基本的哲学原理,黑格尔哲学的叙事是现代性的典型叙事.尼采以一种既"野蛮"又"学术"的方式,通过对真理信念和禁欲理想的谱系考察,拨去了长久以来笼罩在现代思想上的神圣光圈.海德格尔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摧毁,将尼采审美理想实现的契机成功地从神话学领域转移至哲学领域.这一切表明,尼采、海德格尔及其后继者力图建构的,是一种新形态的形而上学.由这种形而上学支撑的社会思潮,就叫作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5.
福科宣布 :人死了。这不是既定事实之判断 ,而是应然价值之判断 ,说的是唯一者的人该死了。关于福科的“该死的人” ,作为一种后现代人文精神 ,从西方传到国内 ,惊讶之余该是沉静的反思。信息时代活蹦乱跳的人怎么就该死了 ?但这“人死了”恰恰就是“后现代”主流话语中的最核心的价值判断。“后现代主义”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流派”和“主义” ,它大体是西方思想家反思现代资本社会、现代工业文明和当代信息浪潮所存在的林林总总的问题而播撒下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创意 ,如果说有统一之处那就是对“现代”的反思和超越 ,其主流性话语则是反人类…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美国小说相比,美国后现代小说消解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否定了小说话语的表意功能,追求语言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其随意性和矛盾性常常充斥整个文本.力图展现美国后现代小说话语的特点,从而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美国小说提供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林芳 《理论导刊》2015,(2):31-34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言人人殊且扑朔迷离,但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发展过程中价值叙事其实潜藏着细微的变迁,梳理这一隐秘的思想变迁,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要重视叙事与价值的关联,同时也不可忽视整体性叙事维度。将价值共识与话语权的创新路径融入现实世界与共同体生活,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价值诉求转向带给我们的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8.
韩雅丽  赵福生 《学理论》2013,(12):30-31
主要对詹姆逊与利奥塔就后现代问题的差异做了理论探讨。利奥塔开启了哲学界关于后现代问题争论的理论之门,提出后现代即元叙事合法性的质疑,并且对大叙事与总体性持一种拒斥的态度。詹姆逊不认同利奥塔的观点,坚持必须把后现代主义置于历史语境范围内进行阶段性划分的叙事框架,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框架是后现代主义得以理论化的基础。通过与利奥塔的分歧,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詹姆逊对元叙事和总体性观念的积极肯定。  相似文献   

9.
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引入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关于宏大叙事的争论,尤其是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和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坚定的现代主义者之间的争论,来检视弗洛伊德的学说,指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精神分析自身分裂的根本原因,同时指出了这种分裂也使得精神分析具有巨大的张力,并对此做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条款的实施环境和实施主体影响正当防卫的实践样态。目前,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存在司法实践与立法规范有距离、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割裂的问题,涉及立法、司法及话语三个维度。通过对立法规范、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本质进行探寻可知:我国正当防卫立法规范采取的是以国家和公共利益为重的社会主义叙事模式,学术话语青睐以个人权利为重的自由主义叙述,而大众话语则倾向用情理和道德话语来讨论这一问题。正当防卫新实践通过综合各类价值,在既采取权利话语,又兼顾情理考量的基础上,将不同叙事模式统合于公共利益的价值底色之中,凸显了我国解决正当防卫问题独有的伦理逻辑、行动逻辑和事理逻辑。  相似文献   

11.
对现代性及其负面效应的批判即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等是马克思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通话。马克思思想具有后现代的意蕴,但马克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马克思哲学也不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应以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导引,建构一种比传统社会确定了的价值更先进、克服了它们已经被认识到了的缺陷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女性心理学整体上发生后现代转向的产物。它摆脱了女性心理学的两种传统,从强调性别差异和抹杀性别差异的对立和争论中跳了出来,以社会文化的建构来分析性别差异的产生过程,具有自己的理论特色。这种观点对于正确认识性别差异的社会文化原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学科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通过概念陈述、范畴界定、命题判断、主题选择等方式,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构起了自我容纳和精细固定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以管理主义的话语对象、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宏大叙事的概念阐释、对策研究的主题等话语形式呈现出来。在国际话语体系的理论压力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的现实挑战下,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本土化构建迫在眉睫。语境的开放性与复杂性为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本土化构建设置了障碍,因此需要实现现代治国实践与传统思想的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理论与实证的结合,从而促进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本土化构建。  相似文献   

14.
陈凡 《学理论》2010,(5):117-119
肯·凯西的小说《飞跃杜鹃巢》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经典之作。该小说建构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悖论,聚焦于实行“规范化”的“疯人院”这一边缘化群体,针对个体在“规训社会”中受迫害的事实,巧妙表达了对“规训社会”的据斥,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的著述不无相似之处。本文从身体的政治和他者的反抗两方面分析这部小说的后现代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就是文化和社会政治批判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它侧重于从文化的角度对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的微观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和批判,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福柯的反抗权力统治论和利奥塔的“差异”统治论,其特点是力图解构和反抗现代政治表现出来的权力中心化趋势,而将边缘、局部、分散的权力作用视为是后现代政治应关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释理论家米歇尔·福柯的知识、权力、话语理论,结合铁路警务英语教学实践,证明铁路警务英语中的主体——警校教师与学生是在铁路警务英语话语中被建构的.在铁路警务英语课程建设中,理论指导是不可缺少的.通过探究后现代话语中对于主体建构的理论,利用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理论的积极意义,从而为铁路警务英语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1)
西方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西方发达工业化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思潮,其所崇尚的非理性、无中心意义、多元价值取向等思想冲击着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也为人们反思组织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尝试运用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对组织文化进行反思,同时超越后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对组织文化进行二元建构。  相似文献   

18.
赵剑民 《理论探讨》2006,2(6):63-67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不但作为一种文化风格和思潮的后现代主义已经产生,而且作为一种社会阶段的后现代也已出现。它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而产生,既是现代阶段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对现代阶段的超越和取代。信息、消费、风险和全球化等因素参与塑造和推动着后现代社会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构筑了后现代社会的独特面貌和显著景观。  相似文献   

19.
查尔斯.J.福克斯和休.T.米勒合著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通过后现代主义的审视目光,对官僚制的修正中所出现的宪政主义与公民自决进行了批判:理性解释了它们为什麽不能解决公共行政的环式民主(间接民主或程序民主)失灵问题的原因,提出一种完全崭新的话语理论,试图解决公共行政合法化危机的问题。为公共行政的民主化管理提供了一种可以通达解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举世瞩目,但中国话语的缺失也毋庸置疑,中国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构建中国话语。中国话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系统的理论性表达。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构建中国话语,要注重三个方面:在认识和处理多重"关系"中把握中国话语问题,处理好中西关系、古今关系、后现代与现代关系以及社会话语、生活话语、意识形态话语的关系;在实践中认知和提炼中国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构中国话语的实践基础、动力与检验标准;从主体性维度构建中国话语,坚持历时性与共时性主体、宏观与微观主体、目标与过程主体、话语构建主体和话语本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