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新社会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这一运动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政党政治,萌生了去阶级化的“中性政治”。这种“新政治”迫使以阶级政治为基础的西方主流政党因应形势,采取中性化的改革措施,转变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西方政党的新变化对我们加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的研究,探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建设的新思路,强化执政方式的民主性、参与性和人民性,富有启示。  相似文献   

2.
由于新社会运动有别于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传统工人运动,它对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导向的左翼政党、左翼理论和左翼运动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就新社会运动对左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西方左翼应积极发挥在新社会运动中的引领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经济利益协调问题,论证了利益协调的实现方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利益协调理论。因此,借鉴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益协调理论,对于协调我国经济利益冲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性流动增强,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增大。这些变化对西方国家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给西方社会运动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保障的新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目标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协调各阶层利益,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以公平公正为宗旨,关注新兴阶层与特殊群体,创新社会保障体制;以“安定有序”为目标,防范社会生活重大风险,建立新型的、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体现“生活质量”原则,重视微观上公民心理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国乃至人类的向往和追求。不但我国古代的圣人先贤们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近代西方的一些思想家们也纷纷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而真正第一次把“和谐社会”提到理论高度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则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于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当今,我国社会由于迅速而深刻的变革而导致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特别是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推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8.
新社会阶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社会阶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新兴社会现象,一方面,它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新社会阶层虽然存在消极因素,但总体上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群体,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支持改革开放政策的力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以及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因此,应积极引领新社会阶层发挥和谐功能,共同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和价值观念结构的变迁使社会的“离心”倾向明显,组织形式更加松散和复杂;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差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利益结构日趋失衡,利益关系日渐紧张;公共道德与信任关系受到冲击,传统的观念认同出现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政策引导、制度保障、观念认同三个方面建立起利益结构合理、利益关系和谐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更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出现了某些失序与失控,加强社会控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整合是转型期社会秩序重建的逻辑必然,适度控制是现代社会控制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晓芳 《理论探讨》2006,4(6):20-23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它以社会的解放、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为目标,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理论模式,提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新的社会发展现。其理论主张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发展基层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理调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蕴涵着社会成员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思想。当前社会中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社会心理:嫉妒心理、浮躁心理、冷淡心理和功利心理等。这些社会心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应该重视对民众社会心理的调适。  相似文献   

13.
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许明 《理论探讨》2006,4(1):80-83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完成这一重大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公司作为社会成员,认真履行其社会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重视和发挥公司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需要处理好公司经营目标与公司社会责任、公司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一个诸要素有机统一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立足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从人及其人的现实活动和实践出发,对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从哲学上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其中不仅存在着社会基本矛盾,而且存在着对这种矛盾进行自我调节的功能.社会机体的自我调节是统治阶级通过上层建筑对社会基本矛盾进行调节,维护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的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执政目标,不能以排除社会基本矛盾为代价去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从调节社会基本矛盾入手,充分发挥社会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既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又要发挥社会主体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我们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论。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必须坚持人的主体性,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建设全面的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生态文明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本文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资本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和社会资本是中国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介绍社会资本的基本内涵,指出信任、规范、社会参与网络是社会资本的灵魂;然后分析社会资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即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社会效率、保障社会稳定、培育社会公平;最后提出培育中国现代意义的社会资本,政府引导是前提、公民社会组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新的理论支撑。强调政府的责任与公共服务职能,重视人的价值,将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置于舞台中心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之谓“和谐”,从社会伦理的意义上讲是指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这种多方面的内在和谐,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性因素上讲,离不开独立自主的人格、平等原则、契约精神等一系列专属于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自律精神和公民意识;而现代“公民社会”的发育、生成和实践,就客观地孕生并包含了这诸多因素。因此,只有培育公民社会,才能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