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峰 《理论导报》2014,(3):64-64
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乃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可见,“法治”与“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词,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23,(6):24-2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妇女联合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近年来,吉林市妇联按照全国妇联《关于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实施“破难行动”的意见》文件要求,对标看齐“强三性、去四化”改革总目标,找准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的重点难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凝聚妇女力量、展现巾帼英姿。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要决定,这是我省继全面实施“八八战略”,推进“平安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之后作出的又一个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法治浙江”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浙江的具体实践,将会对浙江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秩序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2006年5月15日浙江省委党校召开了“贯彻省委全会《决定》,推进法治浙江”建设理论座谈会,邀请省内一批专家领导就“法治浙江”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法治浙江”的价值取向及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这里刊载的是与会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概要。  相似文献   

4.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既是建设“两美”浙江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浙江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在法治建设的轨道上有序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战略举措,既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确保“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关键之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要有法可依、有案可循、有力可借,必须强化法治思维、法治文化和法治方式,通过研究和解决“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中的立法、执法、普法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发挥好法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童旭东 《学习导报》2011,(19):16-17
“抓法治建设就是抓发展”。法治是我们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实现和谐发展的得力保障,是推动产业升级、全面加强科研生产能力建设的强大引擎。湖南军工为履行好报国强军的神圣使命,当好“四化两型”建设的排头兵和生力军,正面临着打造和谐军工、强力军工新征程,理应成为抓法治、促发展的表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观点,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纲领。本文以西柏坡时期的“赶考”角度为切入点,论述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从行政权力分配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殷欣 《支部生活》2005,(11):36-36
中国著名的“锡都”个旧是一座“因锡而兴”的矿业城市,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云锡公司”)是个旧锡产业的支柱企业。作为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企业,云锡公司走过了艰难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曹应旺 《前线》2023,(3):4-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确立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确立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传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理论、实际和文化三者关系认识的探索,为提出“两个结合”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一个结合”到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是对理论、实际和文化三者关系认识的升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化,是对传统与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认识的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闭幕,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相似文献   

10.
建设“法治浙江”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浙江的具体实践。当前,我省正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新起点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省委提出并推进“法治浙江”建设,与十六大以来省委作出的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有机构成了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世贸组织的各项规则都是有法律约束力的,信守这些规则是每个成员的义务。中国的法治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如果我国的法治建设不尽快步入快车道,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那么,我们不仅享受不到入世所带来的好处,反而会动辄得咎,处处受制于人。入世与中国的法治建设关系如何?入世之后的中国应如何进行法治建设呢?一、入世———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入世”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纵览15年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入世”谈判的进程是伴随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见,“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法治国家”的治国目标最终在中国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国家”治国目标确立之后,中国在实践上面临着一个“法治道路”模式的选择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中国选择了一条“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模式。本文拟对中国选择“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模式的深刻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政府推进型”法治…  相似文献   

13.
一、克服“讲德治 ,生怕削弱‘法治’的认识” ,坚持“德治”与“法治”的统一江泽民同志指出 :“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 ,不可偏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以法治国。又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可见 ,德和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者辩证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德治”和“法治”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各有其特性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到“三坚持”,精心构建民主、竞争、法治的用人机制和环境,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多次提到政务公开工作,强调“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且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阐述,明确政府机关的建设目标就是建成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首先应该是透明政府,因为只有政府透明,才能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只有政府透明,才能强化行政责任,建设责任政府;只有政府透明,才能加快行政“提速”,建设高效政府;只有政府透明,  相似文献   

16.
缪蒂生 《唯实》2011,(1):4-7,14
在总结“十一五”、开启“十二五”的关键历史时期,法治江苏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应当认真总结“十一五”法治建设经验,认真思考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五年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法制权威,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加强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全面部署。《决定》对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党的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法治中国"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丰富与深化,是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具有法治新意的概念,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指明了具体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华波 《理论文萃》2005,(2):35-41
一、大国法治: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国法治”是“法治”和“大国”两个概念的复合,简单说来就是在“大”的国家如何进行法治建设。要弄清什么是“大国法治”,我们首先必须对“法治”和“大国”的含义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20.
论“以德治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深入学习和领会“以德治国”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怎样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德治”  中国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