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2期)刊载了复旦大学教授浦兴祖先生的《为“升学率”声辩》一文,读后颇受教益。不过,对浦教授文中某些观点有些看法,现提出来,以求教于浦教授及同行。其一、浦文认为,“就目标而言,高中教育把‘向大学输送生源’作为自己的一种目标。只会有益无害。”从全文看.浦先生这里讲的“一种目标”,实际上指的是唯一目标.至少是最主要目标.我认为这种提法欠妥。首先.“高中教育”这一概念用在此处不够严谨.“高中教育”无疑是“高中阶段教育”的缩略语,而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2.
“泡沫文化”与“危险文化”伊洛有些经济学家,把经济活动中只顾眼前的和表面的繁荣,而不顾社会生产力的真正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形容为“泡沫经济”。我不知怎的,却把这种“泡沫经济”与当前社会文化生活联想起来了。在如今热火的“文化”声中,我觉得不但有一种“...  相似文献   

3.
刘根生 《群众》2008,(4):58-58
2008年是南京与德国莱比锡市结为友好城市20周年。日前,笔者随南京代表团赴德国莱比锡市参加了“中国文化·南京日”活动。几件小事,给了我很深触动:宾馆早餐厅就餐者尽管很多,但几乎听不到声响,餐间交流全是“窃窃私语”;路口,见有车驶来,我习惯性地停下,驾车者却也停下车微笑着挥手示意“你先走”;在机场,机票被我从口袋里带到了地上,刚弯下腰,一位金发女郎已把票拾起递了过来……此类小事,使我感到温暖舒服,也使我对这个城市有了好感,更使我忍不住感叹和思考:我们这些“礼仪之邦”公民,其文明素质与世界文明是否已有些“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踏上教育征途十载的跋涉者,在生我养我的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我的青春。十年中我摆脱了失去自我的苦闷,十年中我寻找到了我的人生坐标,十年中我坚定了对“老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认识。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可以在这里发出内心的呼喊:“我幸运,我是一名人民教师。”自古以来人们都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看做是人生中的两大幸事。可当我领取到哈师大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却没有体会到那种金榜高中的喜悦。因为我知道自己将来所要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我忘不了老师那刀刻一样的皱纹,忘不…  相似文献   

5.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并不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充其量不过一名业余通讯员而已。但我却真切体味到当记者———这份特殊的“第二职业”在我将近20年的工作履历里,无数次带给我的欣喜与畅快,在我业余生活的调色板上,涂抹上五彩斑澜的美丽画卷,留下了艰辛跋涉的奋斗足迹。1982年底,参军入伍头一年,凭借上高中时喝过的几滴墨水,我当上基层连队的业余报道员。打第一篇“豆腐块”变成铅字起,自以为才高八斗的我,便不知天高地厚地做起了“记者梦”。1988年领到《医药科技市场报》颁发的第一本《记者证》后,我的虚荣心实实在在地得…  相似文献   

6.
我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是1972年从教的一名政治教师,后来进修了大专,在政治讲坛上耕耘了25年,从事班主任工作17年。在育人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具有新时期政治教师的良好师德。在改革大潮中从事政教工作不动摇在改革大潮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面对“长”字号的同学和腰缠万贯的朋友,老师却显得很清贫。如果是数学、语文、外语教师,还可能被请去当家教,而政治教师就“低人一等”了,连我爱人有时也愤愤不平地说:“当初你怎么选择了这门课!老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教什么不行,偏偏教政治。”面对社会的偏见,…  相似文献   

7.
我学习虽很刻苦,但成绩却一直不好,高中没有考上。1994年,离开了家乡,经亲戚介绍到省城济南铁路部门当了一名保安,在人生的道路上从“求学”走到了“就职”。 到省城才发现,同事们的文凭也不过如此,有几个高中生(没有读完),其余的和我一样,不是不想上高中,就是考不上,就这样走到一起来了。 开始执勤,很拘谨,一个在农村长大平时见生人连气都不敢大喘的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12,(11):6-6
我高中毕业后.来到一家铁艺加工厂上班,与厂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中规定我有6个月的试用期,1年的学徒期,到现在上班还不满1年。前些日子。我与厂方提出来准备解除劳动合同,厂方告知我,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但需要交纳3000元的“成材费”。我问他们,什么是“成材费”?厂方说,“成材费”就是培训费,因为你是学徒,厂方是付出了代价的,不能说走就走,这在《劳动合同法》中是有规定的。请问:我在学徒期间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照厂方的要求交纳“成材费”吗?  相似文献   

9.
开心岛     
寄信“你把那封信寄出去了吗﹖”女主人问有点愚笨的女仆。“寄出去了,”女仆回答道。“那你怎么把我给你买邮票的钱拿回来了﹖”“我没必要去买邮票,”女仆很自信地说:“我趁没人注意就把信投进邮筒了。”回电高中女学生发现我的儿子蒂姆具有不可抵抗的诱惑力。由于我的丈夫上早班,每天下午很早回家,经常接到蒂姆的女同学打来的电话并记录在我家的记事板上,如:蒂姆请回电话给苏珊、塞莉、珍等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发现记事板上我那认真的丈夫用粗体字写着:“蒂姆,请给高中部的全体女生回电话。”有…  相似文献   

10.
袁宏军 《现代人事》2001,(11):18-19
八十年代我还在上高中,看过一篇叫《职称忧思录》的报告文学,里面写计划经济件下职称评审的种种弊端,并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振聋发聩。里面有句“高级工程师不知道三角函数,高级政工师不知道马克思”,对我触动很深。几年后。我从劳资专业毕业,搞劳动人事工作也有十多年,考上了劳动经济师,  相似文献   

11.
生死两依依     
爸爸,昨天在夜里,我见到了您。大檐帽下依然那么严肃的脸,却多了久违的慈祥与关切,眼神中饱含着浓浓的温情,嘴角边还挂着淡淡的微笑,令我忍不住呼唤您:“爸爸——”且痴心地想要留住您,哪怕是那么短暂的一瞬,我也感到无比的满足与欣慰。可是您却轻轻地,慢慢地飘然而去,消失在茫茫的云中、雾里……   “爸爸——”无力的哭喊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泪水浸湿了枕头。我忽地坐起来,感到莫大的失落与悲伤,又把您的相片拿出来,细细地端详;刚毅的眼神中饱含着对我们的严厉与希望,微扬的嘴角挂着对生活的乐观与执著。我静静地把手放…  相似文献   

12.
1963年党中央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在今年已经是40周年。40年来,雷锋的名字,在我国家喻户晓,镌入了亿万人的心灵;“雷锋精神”在我国薪火相传,从一代又一代人中延伸。雷锋,一个人生路上只有22个春秋的青年,如何岁月流逝却英名长在?为何斗转星移却精神久扬?雷锋日记里有一段发自肺腑的心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受世人传颂,就在于他把自己的一切汇入了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之中。“雷锋精神”为世代弘扬,就在于他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条幅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却爱好书画,他送给我的条幅字迹遒劲潇洒,内涵深邃显见,是我的人生座右铭。   那年我高中毕业回村担任了大队干部,分管治保和民调工作,父亲郑重其事地把我领到西厢房里,指着正面墙上的条幅说:“你哥当村干部时,这是我给他题写的,现在你大小是个村干部,我把这个条幅送给你。”   条幅上书:花开能有几日红,为人一世要公平。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恭恭敬敬地说:我一定照父亲写的去做。   父亲接着讲了条幅的来历和背景。解放初期的那年腊月,父亲应朋友之约去南山狩猎,不料刚到朋友家就被人抓起来。原…  相似文献   

14.
高建党,平顶山市宝丰县人,却在古都开封完成了他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跨越,1987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高建党就离开了宝丰老家来到开封开原锅炉厂,从学徒开始一步步走上中层领导的岗位,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很大跨越。高建党是个闲不住的人,用他的话说:“我热爱锅炉制造事业”,但由于开原锅炉厂转产,他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了作了将近十年的单位。  相似文献   

15.
我的“黄金时代”韦志华“黄金时代”,常用于对人的青春年华的赞美,也常用于对某项事业振兴时期的称誉。然而在这里,我却借用它来比喻自己从事党史工作期间,奋发进取的历程。1981年秋,中共环江县委把我从宣传部新闻报道的工作岗位上调入刚刚组建的党史办公室任副...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与思考》2007,(15):2-2
我自小爱舞刀弄枪,兴许是受了国产电影中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影响。如果能找到一块木板,做一把“驳壳枪”,然后拿着它指挥“弟兄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那是最开心的事了。有一回,我居然拆下了家中床上用来挂蚊帐的木架子,偷偷地捣鼓着做了一把剑。剑是握在手里了,也好好地英武了一把,但却惹恼了出差回家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曾流传有这样一个顺口溜说:“人大,人大,其实没啥!几个老头守个破电话。”这句话如果是人大工作人员说说聊以自嘲,或许尚可一笑了之,若从外单位的同志或老百姓口中说出来,听着可就不是个滋味了。我就曾尝过这种滋味。那是参加高中同学聚会活动,一屋子人好不热闹,大家高中毕业各奔东西已经好几年了,都在互相询问工作单位及情况。有位志在考研究生的同学问我:“在哪儿呀?”我就回答说:“人大。”同学一听,  相似文献   

18.
1978年春,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迈进了神圣的大学殿堂。他们真可以称得上“大”学生了。因为他们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很少,许多人已年过30甚至有近40的。一些人儿女已读小学,自己的青春年华却耽误在“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斗私批修”和“广阔天地炼...  相似文献   

19.
犤背景犦我担任两个文科班的政治课教学已是第二年了。据前一年的教学经验,这两个班的学生对文科政治课有着浓厚的兴趣,思维非常活跃,也非常大胆,常常在课前、课中、课后提出许多书本以外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去年高三开学以来,我要求学生将预习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写成纸条由课代表在课前交给我,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对症下药”。我一直认为,凭自己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和广阔的知识面及电脑网络的帮助,我很自信能应付各种学生的“挑战”,但是有一天我却遇上了一个难题———犤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先生(待业) “我最怕别人叫我无业游民。不过也得承认,我的休闲时间要比别人多得多,还长得很。”杨先生的笑给人许多稳重的感觉。“一年半以前,也就是 1999年下半年我最后一次航海归来,从南亚,我就辞了自己的工作。我在船上做的是轮机手,天天和发动机打交道。高中毕业时我就干上了这工作,一干就是九年,我现在三十一岁了。一年有九个月在海上飘着,烦,辞了。”他顿了一下“现在就是所谓的下岗状态。这个词大家想必都知道。所以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是闲的,如果不是我自己特意找些事情来做的话。” 杨先生目前在进修外语其实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