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伟 《北京观察》2017,(12):72-75
<正>西山分布着许多重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北京地域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进程中,西山是非常优质的文化资源。西山作为北京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良好,历史底蕴绵长,伴随北京城的历史命运一路浮沉,北京城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借景西山""借势西山""借水西山"。北京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着重提出,制定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保护利用规划。在北京新一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2.
<正>知道他们是谁吗?"本刊记者问一对正朝着烈士雕像拍照的年轻情侣。"不知道,没名字。"年轻人答道。一座特殊的广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于2013年建成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静静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公园门票上甚至没有这个"景点"的名字,远处山脚下的小路牌上也是非常低调地指示着"英雄纪念广场"的方向。而顺着山侧面一段缓坡登高游玩的人们几乎都是"误闯入"这里。"  相似文献   

3.
常华 《北京观察》2014,(5):76-80
正中法文化交流跨山涉水,历久弥新。西山的中法文化遗存是两国文化交融的结晶,也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今年适值中法建交50周年。从北京西山追溯中法民间交流情缘,人们可以看到这里的旧式建筑依然屹立,感受到百年中法情在这里深深扎根。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这座占地388亩的寄宿制中学,其前身是北京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在它的周边还保存着一片记录了中法文化交流和中法友情的遗址群。  相似文献   

4.
国都文化辨     
我1951年到北京,上的是清华大学动力系汽车专业。当时投考比较难,平均三十个人里取一个,我们系是两千人里取八十名。但报考者还是趋之若鹜,为什么呢?一是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二是被它的文化气氛吸引,名声在外,心向往之。北京太伟大了,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就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上北京去!很多外地人一辈子最高的愿望,就是要到北京看一看,再摘一片西山红叶留作纪念,花去半年工资,值了。我初到北京的第一主观感受就是觉得它是一个恢宏博大,内涵深邃的  相似文献   

5.
题一西山之辨入宋以来,“西山”这个地理名称不断出现于史籍文献之中,例如《宋史》卷九三《河渠志》所谈汴河漕运时,就有“又下西山之薪炭”之言。在北宋,称之为西山的地方很多,如北京、四川雅安、江西南昌、安徽合肥等,都有叫西山的地方,它们显然都不是汴河漕运薪炭的那个西山。因为北京  相似文献   

6.
"侯仁之"三字,对北京人并不陌生,因为他是被人们誉为"北京通"的.正是侯仁之先生揭示了北京城的起源、城址的变迁及其演进的规律,阐述了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提出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的论说……  相似文献   

7.
薄茹 《北京观察》2006,(6):23-26
众所周知,水资源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它不仅影响着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制约首都实现小康和"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所以,人们冬天盼下雪,夏天盼下雨.但是,降水量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8.
“西山文化带”与北京旧城历史文化区可谓双峰并峙,共同承载着北京历史名城的基本要素.开展“西山文化带”的整体保护和利用,对于北京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西山文化带”概念的提出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北端,西面的太行山与北面的燕山在此汇合,形成三面环山的小平原,北京城就坐落于小平原上.北京城虽然三面环山,但距城最近的还是西山.  相似文献   

9.
"往来城市间,悠然见西山。"越来越喧嚣的都市,已经让太多的现代人感到疲倦。北京西山不仅有着雄浑壮阔、连绵起伏的山脉,秋日层林尽染的香山美景,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传统。明清(1368-1911年)两代的皇家园林、历代文人墨客的遗迹与诸多知名的高校学府比邻,文脉不曾阻断,人文传统更是代代相传。由于  相似文献   

10.
玉渊潭之春     
北京的玉渊潭,林深草绿,更有一潭汪洋般的碧波氤氲着,远远地走向它,就被湿润的空气舒服上了。这的确是一处免费吸氧的大氧吧。天上飞的鸟儿、水中游的鱼儿、鸭儿,形成大都市中难得一见的“野外风光”。上溯到元代,这里的确是皇城郊外,那一片清亮的碧水,是西山玉泉之水汇集而来,取名玉渊潭。潭东岸,有一处钓鱼台,是金章宗钓鱼的地方,如今,一墙之隔,钓鱼台成了国宾馆。大片潭水留给百姓———休闲、游乐、锻炼身体……锻炼身体的方式很多,有太极拳、太极剑、扇子舞、交际舞、大秧歌,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但集体操练起来,在…  相似文献   

11.
马晓媛 《半月谈》2020,(8):21-22
昔日的山西太原西山玉泉山,经过近百年开矿破坏和多年垃圾倾倒,留下百余个废矿、7个大型垃圾场,刮风扬黑灰、下雨流污水,是省会城市一大污染源。2009年开始,复转军人张俊平和战友们扎根玉泉山上,以愚公精神,用10年时间将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改造成环境优美的城郊公园,完成了许多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首都北京来说,良好的城市环境既是一个大国形象的名片,又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的普遍要求。"十二五"时期,是首都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  相似文献   

13.
舒乙 《北京观察》2010,(1):12-13
<正>北京西部有座西山,上边有一条不被人熟知的山脊小路,走上去会看到惊人的景观。本来西山上面有两处众所周知的公园,一为香山,一为八大处。香山的最高峰叫"鬼见愁",有578公尺高,是爬山盛地。然而,另有一番情趣的也许并不在这里,而在那条小路上。那一条不被人熟知的路线是一条在西山山脊上的爬山路线,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条漫步在山脊上的路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6,(3)
正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伴随着"共产主义需要什么样的建筑"的讨论,作为3座公社大楼之一的安化楼作为样板工程在北京动工。住在这里的既有社会名流也有寻常百姓,人们不分彼此,同是一个大家庭。几十年过去,依然伫立在北京南二环的安化楼和周边现代化建筑相比显得有些落寞在北京市南二环广渠门内有一幢形制古朴老旧的九层大楼,在55年前,它以全北京乃至全国"理想  相似文献   

15.
供求规律是一个很特殊的规律,人们并不否定它的存在,但是它的作用和要求又似乎捉摸不定。在当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殿堂中,尚没有供求规律明确的位置。现代经济学大作供求规律文章的  相似文献   

16.
朱祖希 《北京观察》2021,(12):72-75
远在二三万年前,发育在北京西山断裂带上的"先成河"——三家店河,在它强烈的溯源侵蚀中,终于突破了官厅山口,袭夺了桑干河水,形成了日后所见的真正意义上的永定河.永定河从山西高原、蒙古高原呼啸而下,或夹带着尚未融化的冰凌,或裹挟着泥沙,穿过大同盆地、阳原盆地、延怀盆地,冲出官厅山峡,在三家店附近出山,荡涤于平原之上,尔后注入渤海.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进入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新阶段。北京作为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特大城市,建国以来,城市化经历了波动发展、高速发展、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尚未进入平稳发展的高级阶段,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城市体系发育严重不足、"半城市化"问题突出、城市管理运行压力空前等一系列问题。在城市化发展规律作用下,在北京市的主动调控下,未来北京新型城市化将逐步向人口有序增长、土地集约利用、空间逐步优化、品质不断提升转变。  相似文献   

18.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然而,是谁最先占领总统府,一直以来人们认可的是人民解放军104师312团3营管玉泉等人,因为有新华社记者邹健东拍摄的经典照片——管玉泉和战士们站在总统府门楼上升旗作证。事实上、解放南京的不是解放军主力部队。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22日,解放军主力  相似文献   

19.
衣食住行是人民生活之必需.现在衣食越来越无忧了,可"行"却越来越不行了.人们说,如今北京就像一个大工地外加一个大停车场,拥堵塞车随处可见,路上车挤车,车上人挤人.北京交通的"肠梗阻",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及市政协委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优质科技资源和创新优势。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重要指示精神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是一个值得城市管理人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