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野看樱花     
方平 《侨园》2012,(6):31
刚到日本,导游幸田小姐就急不可耐地带着我们去东京上野公园看樱花.幸田小姐说:"樱花的花期短,人们说‘樱花7日’,即从樱花怒放到凋零只有7天时间,因此看樱花要赶早."上野公园想来应该是赏樱的好去处了,依稀记得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有这么一句话:"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云……" 日本人喜欢樱花我早有耳闻,日本的樱花品种多,寒绯樱、山樱、霞樱、枝垂樱、豆樱等都在日本广泛种植.据说在日本到了看樱花季节,不少公司会安排出一周左右的假期,让平时埋头工作的日本人扶老携幼一起去看花,"举国若狂观樱花"的盛况甚至会引发日本交通大堵塞.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3):48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1月17日文章称,华盛顿妖魔化北京,有以下10大理由:1.我们忍不住要大手大脚,需要中国帮我们的忙。美国有无法满足的胃口,但我们不是理性  相似文献   

3.
华盛顿专电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一辆汽车在华盛顿阿灵顿公墓的上坡缓缓行驶,后面跟着五十多个衣衫褴褛的无家可归者。他们去为他们的一个老伙伴——在街头流浪了二十二年的杰西·卡彭特送葬。 一位穷困的流浪汉死了,本来没有资格在美国首都的这个著名公墓里找到安身之地。因为这块公墓是美国的阵亡将士以及英  相似文献   

4.
美国向中国旅游者打开大门,此事刺激了中美旅游业者的神经家住北京朝阳区的邢女士这几天兴奋不已,她将参加美国游首发团,于6月17日动身。其实,这之前因商务她已数次出差去过美国,但这次意义非同寻常,在华盛顿我们可以看到盛大的首发及首达仪式,还可以列席‘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论坛。邢女士兴奋地对本刊记者说。中国国家旅游局和美国商务部上个月  相似文献   

5.
1980年晚秋,我曾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之邀,随诗人卞之琳去美国访问。彼时《人民日报》记者张彦正驻华盛顿,我们都是摇笔杆子为生的人,也可说都从事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工作。因此,我们二人各自在美国跑过一些相同的地方,也到过一些不同的去处,观注的事不尽相同所写的文章也就各异了;但我们始终没有会面。我的注意力集中在有关文艺及探今访古方面,而他则在于美国社  相似文献   

6.
开罗专电 今年4月第一周,可谓是中东和平进程的谈判周。在这一周内,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以色列总理沙米尔相继去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以巴勒斯坦问题为中心的会谈。  相似文献   

7.
华盛顿专电 11月20日,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同时宣布,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已就有关欧共体削减农产品补贴问题达成协议。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西洋两岸贸易战得以避免。人们普遍松了一口气,希望这次突破能使搁浅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在今年底前顺利结束。 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说,“我们已避免一场可能发生的贸易战,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十分高兴地宣布,美国和欧共体已就一项农业一揽子交易达成  相似文献   

8.
黄艳梅 《侨园》2012,(1):26
美国一直很重视反恐,尤其2001年"9·11"事件以来,去美国旅游就能体验到繁琐而细致的安检.2011年春天我随旅行团去美国,从洛杉矶国际机场下飞机刚走了几步,就遇到美国安全人员的盘问和检查.他要求我们出示机票和护照,问我们来美国的目的,我回答说是来美国旅游的,并出示了洛杉矶当地一家旅游社发给我们的传真,看完传真,安检人员才对我们客气起来.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6,(9)
正女儿读完博士,好不容易去大学当了老师。这年头新人新办法,大学里评个副教授,比混博导还难。各项规定,条条和框框,铁板上钉钉,不能一丝一毫含糊。必须在国外大学进修一年,还必须名牌大学,于是就选择了日本,选了世界排名十分靠前的东京大学。都说东瀛的樱花最好看,女儿去时已经说好,到日子一定安排老爸老妈去观赏。日本人做事讲究,各个城市樱花开放的最好节点,都有详细说明。我这人过日子糊涂,能马虎则马虎,此次专程去看樱花,突然也变得特别认真起来,网上查了又查,日  相似文献   

10.
正纵观美国近240年的历史,会发现它的国家安全观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因时代的不同不断变化。华盛顿主义1789年4月,华盛顿出任第一任美国总统。八年之后,华盛顿又一次面临是走还是留的抉择。因为宪法对总统任期没有限制,华盛顿可以恋栈到死。但他又一次交出权力回家务农。告别白宫前,华盛顿发表演说,提出,为  相似文献   

11.
华盛顿专电 近一个多月来,由于美国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败露而引起的一场大风波,一直是美国国内舆论的注意中心。围绕着美伊武器交易以及随后揭露出来的把伊朗付的军火款转移去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军这两件事,舆论界穷追不舍,国内各方批评尖锐,许多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9,(16):53-53
中国空射导弹PL-13构筑“死亡区” 据美国《华盛顿时报》报道,华盛顿战略评估中心的报告显示,中国“霹雳”(PL)导弹家族涌现出的先进空射导弹——PL-13应引起美国军界的高度关注。《华盛顿时报》称,这款导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超越美国和俄罗斯同类装备的强力武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放军拥有了一定的非对称空战优势。美国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庞大空军力量难以再对中国领空构成太大威胁。  相似文献   

13.
耶路撒冷专电美国总统克林顿1月人主白宫后不久,以色列就透出风来,说拉宾总理打算访美。3月11日拉宾动身去华盛顿。本打算访问10天,但于18日却决定提前返回。急急要去,匆匆又回,这到底为什么? 拉宾此次美国之行主要目的有三: 一、克林顿正式走马上任前,曾称新政权将优先考虑国内问题,这使一向视美为靠山的以色列政府颇  相似文献   

14.
邵建 《各界》2008,(1):66
"25岁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计划首任负责人,在世的最知名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在主持人做出此番介绍后,华盛顿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报告厅内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相似文献   

15.
华盛顿专电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10月30日来华盛顿进行了闪电式访问,同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总统里根举行了一天会谈。会谈后里根宣布,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将于12月7日访美。里根定于明年上半年访苏。历时两年的美苏首脑互访计划几经周折终将实现在即。 美苏就戈尔巴乔夫将访问美国发表的联合公报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会晤期间将签署一项彻底销毁两国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协议,并将全面  相似文献   

16.
国际要闻     
《瞭望》1994,(32)
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7月25日在华盛顿签署《华盛顿宣言》,宣布结束两国间长达46年的交战状态.双方在《华盛顿宣言》中一致同意,采取一系列步骤,以表明两国间新时期的开始.这些步骤包括:约以间开通直接电话联系、两国间实现电力联网、第三国旅游者原则上可在约以间自由过境以及继续就经济合作举行谈判等等.拉宾说,约以将在数月内“签署一项最终的和长久的和平条约”.  相似文献   

17.
本刊专访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缩小双方分歧促进世界和平●本刊驻华盛顿记者李红旗范颂九在克林顿总统访华前夕,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接受了本刊驻华盛顿分社记者的专访,现摘要刊登如下:问:克林顿总统就要对中国进行访问了,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双方为此所作的准备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出国访问的、考察的不少。让人不能容忍的是,有一些领导者名为访问、考察,实为公费旅游,群众讥之曰:“上车睡觉,下车撒尿,风景区拍照,回来什么都不知道。”也因这个缘故,当我得知《平视美国》是南京某单位一位老总到美国访问后所著的书时,才特别想看一看。 这位作者随某代表团去美访问半月,去了旧金山、纽约、费城、华盛顿、洛杉矶、夏威夷等地。这期间,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写了大量笔记。回国后,他将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98篇  相似文献   

19.
贝尔格莱德专电经多方磋商和协调立场,俄国、美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5国外长5月22日去华盛顿就解决波黑危机提出了一个新的和平方案,即“联合行动计划”。该计划除包括继续对南斯拉夫实行制裁,继续向波黑提供人道主义物质援助以及继续在波黑上空实施“禁飞区”计划等条款外,还包括了  相似文献   

20.
黄泳  吴晋 《瞭望》1989,(38)
华盛顿专电 今年夏天,华盛顿雨水较多,气候凉爽;但是频频爆出的政坛丑闻却似一阵阵灼人热浪,令美国舆论感到焦躁不安。 “华盛顿成了道德的泥潭” 美国的“廉政”问题由来已久。远的不说,里根政府任内就连绵不断,他的三大亲信接连出事:先是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总统助理理查德·艾伦上任伊始就因接受日本人的“馈赠”问题“失手”而被迫去职,之后,白宫办公厅副主任迪弗中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