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口棺材。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 ?想到这,他那当官的喜悦没有了。于是,他就叫了个算命的给算一下。刚把那个梦说完,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怎么是一个好梦呢 ?”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算命的马上说:“‘棺材’就是‘官财’。你当官了,就有财了。这不是好事吗 ?”果然,没多久他的…  相似文献   

2.
陈滨 《今日广西》2013,(5):49-50
在养马界,养马最有名的是杨武庆,他有两个爱好,一个是他的汗血宝马,一个是墨金黑茶。这一文一武,一动一静,埋藏着一个曲折甚至是有点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05,(6):5-8
这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人,他每天面对的都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碰到的是一个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做不尽的是烦事、难事和窝囊事。然而,他却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深深的感恩。正是在这个号称“机关第一难”的岗位上,他以22年的春秋让生命有了最炽烈的燃烧,他用一身的志气、骨气和血气证明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存在。 这是一个为了信仰和理想而战的人,他付出了一生,不求人们记住他一个字,只愿人们懂得一个理:共产党好。 他,就是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  相似文献   

4.
他是男性,这在相片儿上你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他今年 26岁了,可是外表看起来有点苍老,其实这不是由于曲折的经历造成的,他个子中等,长得也不帅,所以你可以不用误解这是征婚的片段。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尽管穿着警服,他还总是像儿时那样喜欢幻想,性格上还有多情、敏感、软弱、自私等一些特点。   他的一切都很平庸,除了初恋的苦涩之外,在学生时代,他不是个好学生,他甚至有点习惯了被喝斥,在高一,在一个父母亲都不在家的夜晚,在一盏昏黄的灯光下他读到了一个叫贾平凹的中国人的一部小说。在那个不眠之夜他开始被文学感动…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单纯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一百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6.
故事的主角,苏黎士州警察局的探长马泰依中尉,按局长H博士的评价,虽然是一个卓越的犯罪学家,具有一流的头脑,任职期间成绩可观,但生性孤僻,毫无幽默感,为人拘谨多礼,不嗜烟酒,也没有结过婚,除了不知疲倦地工作,他不考虑任何别的东西。跟他打过交道的同事,全都在背后管他叫“死心眼的马泰依”。直到有一天他卷进了一件案子里,这件事突然使他爆发出激情。当时,马泰依正处在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应约旦王国的要求,瑞士政府派遣他去协助整顿那里的警察局。对于年已50岁的他来说,这是一个美差。在最后一个下午,马泰依留在警察…  相似文献   

7.
姚於 《公民导刊》2011,(6):48-49
一张平平凡凡的轮椅,一个体型偏胖的老年残疾人,在靠窗的一个桌子上,一边接受山城阳光的照耀,一边写作他的自传。 他就是周文超。他的头歪着,上半身偶尔扭动一下。因为截瘫的原因,他的下半身是不能动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他每天都这样坚持的写着。我们坐在他旁边,这小屋里,每个人都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感觉。  相似文献   

8.
300多年前,荷兰一位刚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为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门卫这个岗位工作了 60年。他的业余时间呢 ?一直坚持磨镜片。这是他的业余爱好,也是他人生的另一块阵地。他持之以恒,磨呀磨,一磨就是 60年。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那些专业技师研制的还高出好几倍——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他借着自己创磨的镜片,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发现的另一个广阔世界——微生物世界。 1675年,他发现了原生动物; 1677年又描述了哈姆发现的动物精子; 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一个看门人,利用他的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9.
他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写在这片土地上,他将一个开拓者的足迹印在这片土地上。’他将科学创新的理念践行在这片土地上——这个村子曾经贫困落后,而今却是一个讲科学、富有创造力,不断提升着文化素质与综合实力、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相似文献   

10.
“我传授的知识以及奉献之心能为人所接受,是我最大的欣慰。”本篇主人公如是说。五十年代初,一个操着滇中口音的文化人,扛着行囊,跟随蒙自专区土改工作队来到黄莲山腹地。他深知,在一个处于全封闭状态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初次见到解放军和中央访问团的同志都还躲躲藏藏的老百姓中间,推广农科技术之艰难。这一切他默认了。或许,这是翻天覆地岁月对每一个有志青年的考验,他欣然接受了这种考验。四年以后,绿春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从此,他与绿春人民风雨同舟,水乳交融,把他在昆明高级农校学到的全部知识播在这块土地上。他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进入胡亚捷的家,立刻感到一股清凉,这不仅是因为空调的缘故,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家能给人一份爽朗、明快的心境。我猜想这是胡亚捷的手笔,因为他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声音、他的语言甚至他的每一个眼神都绝不拖沓,绝不迟疑,他会使你确信自己正和一个真诚而敏锐的人坐在...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一场最初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又草草收场的世界拳王争霸战,让许多中国人近距离了解了一个拳击界的风云人物——美国职业拳击经纪人唐·金。姑且不谈他在这次与中国骗局式的“亲密接触”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没有人会否认他作为一个拳击经纪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这个身躯庞大、满头乱发跟过了电似的美国大爷,驰骋职业拳坛30多年,一手打造了一个唐·金帝国,泰森、霍利菲尔德这些响当当的人物只不过是他积累财富的工具而已。作为赚钱机器,他是一个人精;作为经纪人,他是一个传奇。追根溯源经纪人经纪,是伴随着商品交易而产…  相似文献   

13.
很早以前就听过一个故事,是用来形容法、英、德、中四国人的办事风格的:一个人丢了一根针,如果这是一个法国人,他会聚众到街上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我们要找到这根针!”如果这是个英国人,他会不露声色地跑到皇家侦探局,秘密请人侦破这根针的下落;  相似文献   

14.
秋雨 《今日广西》2007,(14):41-41
他是一个很节省的人,节省得近乎吝啬,这是周围朋友所共知的。他为了供房子,连烟都戒了.早晨是一个馒头一包牛奶。从来不和朋友出去吃喝玩乐。当然他有他节省的原因,原因是赚得太少,每个月收入只有800元.而赚得太少的原因是因为他脚跛了,只在单位负责收发点文件干点杂活什么的。他脚跛的原因没有人追问过,据说是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  相似文献   

15.
生命线     
生命线刘坤赤张金平这是一个关于手相的故事。袁大头喜欢干两件事,一是神侃,二是看手相。他一开口,这砖厂的几十位工人都伸直脖子单听他一个人的了。侃着侃着,他总忍不住抓过一位工人的手,凭翻了几天相书的底子,指指点点,眉飞色舞地数说一番。被抓住手的人听他说得...  相似文献   

16.
《时事报告》2013,(1):5-5
我觉得你们是在给我出难题,把我捧得太高,人家说——中国话嘛,一个叫“捧杀”,一个叫“棒杀”,正好这两个字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木字旁。我一个朋友办了个公司,他有一次跟我讲,他说我公司这些小青年在背后议论被他不巧听到了,说咱们这个董事长净喜欢听好话,咱们就把他捧晕,捧晕了他就好办了。所以说实话,生命难以承受其捧。  相似文献   

17.
鲁若迪基是从小凉山走出来的,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一个诗人、一名政府官员。对他而言,在人生角色的转换与文学道路的转移过程中,他走过了一段“离去、归来与超越”的轨迹。这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历程当中,即在离去、归来之后,更侧重于一种超越性的取向。民族意识不仅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使命,也是他文学思想的生命力所在,是始终贯穿他文学道路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岗位,但关系到工商总局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身体健康等切身利益;这是一个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工商总局机关的人都亲切的称呼他为樊师傅。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人人总希望用一种较为隆重的方式记录。以往通常是用文字,而规在,一个叫王煊的男子,可以为有故事的人制作私人绘本,从恋爱私语、亲子之情到纯真友谊都可以作为主题。客人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剩下的工作,就由他和他的朗马森林工房来完成。王煊说他这是在记录幸福、甜蜜和感动。这是一个很潮流很温暖的职业,也是一种很有“钱图”的生意!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人,他的工作就是要为未来做打算。这个人在20多年前就曾经为我们画过一张通往未来的地图。今天,这张地图里很多事情已经变成了现实。他的名字跟《第三次浪潮》这本书联系在一起。他就是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走勒。很多人都形容他是一个把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的人,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把很多普通人看来毫无关系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