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广丽 《前沿》2011,(9):58-62
达尔文运用类比方法,将人工选择理论扩展到自然选择中,从而成功建立进化论;斯宾塞运用类比方法,在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提出社会达尔文主义,但却受到广泛批判。首先对类比方法的两次使用进行比较研究;其次着重分析并得出第二次用法失误的根源,即它抹杀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和对于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的单一解读;最后突出尤其以《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饶异 《理论月刊》2010,(8):85-89
生物学的互惠利他理论成功地解释了非近亲个体之间的合作与利他行为。该理论应用于人类社会是有其可行性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类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与动物的利他行为具有相似之处;互惠利他理论体现了利己和利他的对立统一性;互惠利他理论协调了各种利益冲突,为人类的合作,社会的和谐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该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与动物的利他行为有着本质区别;互惠利他理论无法说明纯粹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3.
苗德岁 《当代广西》2014,(11):59-59
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由于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理论似乎支持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因此,马克思是达尔文的"拥趸"。尤其广为流传的是,马克思曾在1873年春将出版不久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寄赠达尔文,并在扉页上写下了对达尔文极尽仰慕之情的赠言。但事实可能比其表象更为错综复杂一些。《物种起源》在1859年11月面世后不久,恩格斯就将这一消息知会了马克  相似文献   

4.
青年群体的利他行为对增强社会的利他性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1461份全国性抽样调查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社会参与度、业缘信任水平、利他组织信任度与认知度等因素,共同影响青年群体的利他行为水平。统计模型证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青年群体参加社会活动越频繁,对职业交往对象越信任,越了解和信任利他组织,则越可能更加频繁地实施利他行为。上述研究结果为提升该群体的利他行为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挑战达尔文     
140年前,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冲破神创论的桎梏,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经过 140多年的风风雨雨;生物进化论已经家喻户晓,几乎成了真理,很少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没想到,中国新疆有位女学者公然向达尔文提出了挑战。 宁安群用24年的时间向世界证明:生物的进化有它自身的规律,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思想──自然选择学说存在缺陷。向举世公认的权威“叫板”让宋安群遍尝泪水和艰辛,但她固执地相信世界终会给自己一个说法。新进化论是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 宋安群把自己的理论称作“新进化论”。她认为,由于多种原因局限,达尔文在寻求生…  相似文献   

6.
张亚君 《前沿》2013,(10):150-152
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世界著名的进化论学者、古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散文作家。《自达尔文以来》是古尔德有关地质史和生命科学史的散文集,但是最为惊心动魄的文章、都集中在他1972年提出的"间断平衡"进化理论和对重演论史与科学种族主义的研究上。本书前半部分,古尔德通过回溯与反省的方式,针对地球生命史,阐释了生物的五届系统、人类的进化、自然选择、方法论;后半部分批驳了历史上三种错误的生物学决定论——重演论、罪犯人类学和种族智商差异。他在批驳这些轻浮的学说同时,也正面回答了理论科学家试图对生物学决定论作的辩解。最后得到启示,自然选择是物质的,科学研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片面追求数据和纯理论,要从不同视角展开历史研究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利益冲突和部分社会不满群体的存在是造成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因素.西方集群行为理论揭示了群体冲突的演化机理.该演化机理显示,群体冲突的发生与内、外群体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围绕群体性事件演化机制中的各发生环节以及相互关系,提出了事前预警、事中应对、事后处理三方面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卓琳  罗观翠 《求索》2013,(11):223-225
现代意义上的"认同"是一种个体心理防御机制,指代个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在心理上与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趋于同化的过程。"认同"理论发轫于弗洛伊德心理学,而后经埃里克森得以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亨利·泰弗尔提出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被用来分析产生群际歧视的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对歧视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而后,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当下,随着社会集群行为的不断演进与发展,社会认同理论得以跟进,为解释社会集群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在社会个体行为、社会群体现象、社会结构系统之间搭接了可资借用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9.
孙晶 《淮海论坛》2011,(1):14-15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其活动环境包括诸多因素.如果按交往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划分.通常分为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三部分。工作圈子是以固定职业为纽带、以同事为交往对象的工作群体:生活圈子是以血缘、家庭关系为纽带、以亲属朋友为交往对象的亲缘群体:社交圈子则是由社交主体与外界的某种契合点为纽带、  相似文献   

10.
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被认为是人所特有的精神现象。但在达尔文看来,动物也有一定程度的道德感,人的道德不过是在动物的社会本能的基础上,通过自然对个体和群体的选择,逐步由低级向高级进化而来的。因此,只有通过对人的生物特性的研究才能了解人类的道德本质。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利他行为弱化的多视角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他行为的弱化是东西方共同关心的话题。普遍利他行为弱化的存在无疑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作为利他行为的弱化的旁观者效应和低社会行为会导致社会责任的分散,引起社会焦虑,它不仅危及社会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而且冲击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还损害社会的价值系统和评判机制。因此,呼唤青年普遍的利他行为,纠正青年扭曲了的社会道德心理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2.
青年领袖及其理论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领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精英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涌现了大量的青年领袖人物,他们在社会组织中担任着一定的领导角色,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在对青年领袖群体的内涵和特质进行简要说明基础上,透过精英理论、领导角色理论与青年领袖的内在关联阐释青年领袖的群体崛起与角色担当.  相似文献   

13.
送礼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婚庆送礼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维持婚姻稳定的重要因素,送礼情况还能反映出社会结构。差序格局概念自70多年前由费孝通先生提出后,一直影响至今,成为研究中国人社会结构的基本范式。通过对湖南中部孙村一场婚礼的参与式观察,以及对"婚礼礼簿"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婚庆送礼行为总体上仍受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结构影响,呈现出礼金大小依关系亲疏远近而不同的规律;然而,地缘群体、亲缘群体与业缘群体中同一"团体"的人们礼金趋于一致则体现了"团体格局"的影响。因此,文章认为,当今中国乡土社会并不是一个纯粹差序格局的社会,而是呈现"差序格局新态势":总体仍然是一个受亲缘与地缘影响深厚的差序格局社会,然而,业缘群体逐渐兴起,团体格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呈现出差序格局为主、团体格局为辅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社会教育需要理论支撑,本文系统介绍了与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相关的一些理论,如社会学习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群体社会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这些理论可以作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雪冬 《人民论坛》2013,(12):27-29
个别利益群体积极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为自身的利益诉求建构理论。利益的多元化导致了观念的多样化,有自觉意识的利益群体都在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建构自己的理论社会利益的分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意识多元化,已经成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出发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急剧全面变革的社会来说,利益的分化不仅释放出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也激发了强烈的政治参与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特定发展阶段中特殊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相对剥夺理论,某个个体或群体在把自己同与自己相似的其他个体或群体相比后,发现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和处于劣势,进而产生不满、愤怒和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的心理状态。强烈的相对剥夺感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重要心理根源,作者结合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实践,基于相对剥夺感的消除,提出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三结合”管理模式,即“疏”与“堵”相结合、“自治”与“他律”相结合、“民本化”与“社会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偏见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跨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问题。语言可以微妙地反映和维护内群体对外群体的刻板印象和偏见。遗憾的是,跨文化交流学对此还未见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的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研究的是内群体在维护和传播外群体刻板印象的语境下,心理过程(认知的和动机的)与信息的语言表达形式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旨在对群体间语言偏见理论的哲学观点、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发展应用做一个较全面和深入的梳理,并指出该理论对研究跨文化语言偏见的启示意义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黄庐进 《求索》2012,(12):188-190
"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后,"身份"这一概念便逐渐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它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揭示了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有关身份的理论研究主要有身份认同研究、社会认同理论等。本文试图通过社会认同过程阐述了社会身份的形成,揭示自我概念中的不同身份在不同群体中展示的心理学原理,据此对基于自我概念与消费者决策关系的女性消费者5F模型加以解析,分析社会身份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提出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和引导消费者特定的社会身份将成为企业营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论断为我们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和谐世界"重大战略思想,它要求我们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以世界历史理论的广阔视野,对中国乃至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道路给予一条更加明确的路径选择。同时,这也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的到来提供了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20.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舜  周鸿 《思想战线》2005,31(2):70-73
理性选择理论是社会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科尔曼是公认的这一理论的权威人物。科尔曼在“理性人”假设和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 认为个体行动者总是依据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的原则在不同的行动或事物之间进行有目的的选择。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将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 提出了社会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