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原型批评是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和加拿大文化批评家弗莱密不可分的。弗雷泽在其巨著《金枝》中详细探究了世界各地原始部族的神话和仪式所体现的原型意义,他所提出的金枝国王原型模式在后来的文学批评中被广泛运用。荣格则将其集体无意识理论应用于原型研究,突出了原型意象的心理能量。弗莱在继承弗雷泽和荣格的原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原型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和手法的地位,并着力考察了一些反复出现在不同文学背景中的原型的原始意义和它们在形成共同文学经验中所起的作用。总而言之,原型是从原始到现代的不同民族的人们的智慧的积存,原型批评的价值就在于利用人类学和心理学所构建的横向、纵向的坐标系,来阐述世界文学的象征体系的普遍性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舒宪 《思想战线》2013,39(5):4+157
文学人类学是新时期以来人文学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20世纪80年代,随着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勃兴和大批人类学著作的汉译,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先导的文学人类学研究热潮悄然兴起,拓展了我国文学研究和人文研究的格局,推进了科际整合与知识创新,留下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和探索经验。1996年成立全国性的学会组织——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3.
刘曼 《求索》2014,(1):149-154
在史密斯将神话与仪式进行了初步联系的基础上,弗雷泽在《金枝》中对神话与仪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以植物神观念、“神王”理论和“杀王”仪式为基础,弗雷泽松散地阐述了以王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两种神话-仪式理论,同时也流露出神话与仪式相互说明、神话解释仪式、仪式表演神话等关于神话与仪式之间关系不确定性的看法。弗雷泽对神话与仪式关系这种松散多样的阐释,为后来仪式论者的探索和超越提供了多维的视角启示和参照,并为神话-仪式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喻琴 《理论月刊》2008,(3):62-64
诺思罗普·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的倡导者;沃尔夫冈·伊瑟尔,接受美学的重要代表.他们不满文学批评成为文学之外附庸品的现状,企图从人类的本性与起源来追问文学的本质属性,以此建构独立的文学批评体系.二人的文学人类学思想在提问方式、研究视角、理论追求上存有较大差异.若将他们对文学文本和读者的看法加以综合,那将会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多元化的文学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后,弗莱的身份定位从文学理论家日益扩展为文化批评家乃至思想家,弗莱理论作为神话、文学、文化互联体系的宏大性也日益得到认可。弗莱寻求建立批评的科学学科,其理论以类比途径同一化了诸多宏大知识视域,并在文学中想象结构的神话原型及其贯通为文学的整体性、批评的系统性与文化的延伸性中展现了其科学性。通过融合、调和的理论路径才能对弗莱宏大的综合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6.
写文化之争--人类学中的后现代话语及研究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剑波 《思想战线》2004,30(4):39-43
20世纪 6 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掀起了一股质疑权威和结构的思潮。在人类学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批评精神得到极大的扩展和延伸 ,与人类学内部业已存在的理论趋势一拍即合 ,推动形成了 2 0世纪 80年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写文化”大论争。探讨人类学在“写文化”论争后所能扮演的理论和实践角色。其理论基调都带有明显的后现代的阐释和质疑 ,对整体论的质疑甚至抛弃的影响更是致命的。这种怀疑和批评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批判 ,是后殖民主义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批判在人类学领域中的一种呼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了解和反思西方本土人类学,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人类学本土化问 题的认识。中国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重新提出、讨论与实践,实际上是对西方人类学理论方法的 批评反思和对其文化霸权的解构,同时也是为了消解国内文化“殖民遭遇”和填平“文化鸿沟”, 进而创建起适合于中国社会的本土人类学体系。人类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并不矛盾,而 是互为参照、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8.
苏永前 《思想战线》2012,38(5):33-36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文学人类学为标志,中国文学研究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90年代以后兴起的文化诗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转向。前者在有关"文化"的理解、对于文学现象的文化解释、文学观念的起源研究方面,均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后者则直接借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人类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顺生 《思想战线》2005,31(1):106-111
虽然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 ,中国已有学者关注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但从人类学角度考察旅游并开始形成一种新的边缘学科———中国旅游人类学 ,则是 2 0世纪末才出现的一个新趋向。与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比较 ,中国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存在着研究队伍尚未形成规模、科研成果不多等问题。从纯学术的角度看 ,无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都远不能与西方相比。揭示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之不足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对促进国内旅游人类学这一新学科健康发展 ,还是大有裨益的。一、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学科 ,它…  相似文献   

10.
夸父逐日神话原型别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世忠 《思想战线》2002,28(3):122-125
出自《山海经》的神话“夸父逐日” ,研究者对其的解说和阐释历来众说纷纭。用原型批评的理论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夸父逐日”神话是以古代巫师祈雨为原型。它的主体夸父是原始社会中的女巫 ,它所记载的内容正是我国古代盛行的祈雨仪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类学研究5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思想战线》2000,26(1):71-76
人类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前半世纪是人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开始起步发展和传播的时期,在"抗战"前后达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个峰值;后半世纪中国人类学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跌落至谷底,本世纪80年代,中国人类学研究重获新生,并于90年代后期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与日俱增.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中国人类学在面向21世纪之时,在新的起点上正逐渐走向规范化、体系化及本土化,并以崭新的姿态准备充实现代国际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人类学研究做出相应的贡献.回顾和反思这一历程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地位、社会价值及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人类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言     
正艺术人类学伴随着人类学传入中国而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从开始就有学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去研究艺术,但艺术人类学真正作为一个学科受到关注,则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艺术人类学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走向田野,到2006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许多研究艺术人类学的学者开始结成一个学术的共同体。走到今天,有关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也由此,需要对以往的研究有一个理论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权雅宁 《思想战线》2013,39(5):40-44
沟通神话与历史、重构上古文明,可以说是文学人类学这一学派的特殊立场所在。立足文学本位,通过辨析虚构、真实与文学、历史的关系,重审所谓文学疆界的当代扩张现象和"文学终结论",发现在神话历史重构中,需要警惕仅仅将神话视为真实历史之部分反映这一表层理解,更不能将神话与历史混为一谈。把文学视为一个动态开放性的、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的符号体系,探讨其所表征的特殊的文化编码系统,在历史—神话的动态关系中发现新的知识秩序,是20余年来蓬勃发展的文学人类学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认为,自然科学研究不受社会、情感等因素影响,客观性是科学活动的最显著特征。但实际上体质人类学被实践为一种亲属关系研究,在本质上与文化人类学里的亲属系谱研究没有多大区别。世系学观念,是人们长期生活在亲属体系与制度下自然形成的一种衡量个体在系谱结构中位置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元认知或知识原型,它影响了体质人类学研究,并在不同的分支领域里有不同的表现。体质人类学研究是一种"合目的"的研究。目前,该学科所获得的结论其实是所选概念、理论、知识原型及元认知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和晓蓉 《思想战线》2007,33(6):113-118
中国仪式艺术的研究深受西方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影响,但发展进程相对滞缓,基本与中国人类学界的艺术研究同步。其研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为仪式艺术研究的发端阶段,成果多见于调查报告中;20世纪80年代至今,大量的西方人类学理论被介绍到国内,仪式艺术的研究方法、对象和路径都向多元化发展,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16.
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既受国外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影响,也源自中国都市化进程的驱使。中国都市人类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30余年。期间,都市人类学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使学科体系日渐完善。研究主题涉及学科理论与方法思考、城市人群研究、乡村都市化研究、城市化问题研究等,呈现多元化特点,也凸显了中国研究的特色。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内容在延续,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话题,在继承中有反思、批判,未来既要传承,也要创新。都市人类学在未来仍然需要继续推进传统研究,同时,要注意把握新时代都市化进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使都市人类学的研究体现时代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纪文哲 《人民论坛》2012,(2):145-147
国内旅游人类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创新性不足。但近年来,众多学者运用西方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国内的旅游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诠释,在旅游人类学的本土化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与现代西方旅游人类学结合起来,重塑中国旅游人类学的哲学根基,是旅游人类学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神话原型”品牌理论是将复杂的产品整合为统一的品牌意义,用此激发原型及其背后的神化故事,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本文以英国独立音乐品牌4AD为例,探讨了它对常规品牌理论的颠覆,并以“神化原型”理论中的探险家原型作为该品牌的定位,从品牌个性塑造、品牌管理、品牌打造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分别阐述了“神话原型”理论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上半叶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洪 《思想战线》2004,30(5):78-83
20世纪上半叶的20~40年代,是中国人类学边疆研究成果较多的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成为当时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此时期,民族学家的田野考察论著,涉及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经书搜集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仪式研究、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研究、西南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康区藏族宗教研究、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在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和田野调查基础之上所作出的。  相似文献   

20.
综合中国的现实经验和西方审美人类学的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当我们试图以"审美"为视角切入当代社会的文化问题时,需要用更加开放的态度扩展"人类学"的关注领域,使审美人类学走出学科地位边缘化和研究对象边缘化的局限,成为兼具实证基础,又有广泛适用性的"文化批评"美学。应当在"文化批评"的启发下,从具体概念范畴层面加强理论建设,在研究对象方面拓宽视野,使理论进一步占据学术主流,使研究更加有效地直面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