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复杂性理论出发,阐述了制度作为一个复杂网络系统,所具有的小世界、无标度和结构洞等特征。揭示了复杂制度网络系统存在的拓扑结构。从复杂网络理论角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演化模式、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以及俄罗斯社会转型的方式与特点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比较分析,认为自下而上的自组织演化方式应成为复杂制度网络演化模式的根本方式。复杂网络理论为研究复杂制度系统及其演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对探索制度系统演化的复杂性又具有良好的隐喻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组织间易形成密切网络关系,并通过彼此互信,实现知识低成本转移,进而带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也是提升吉林省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具体而言,需要加强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合作;密切企业与中介机构联系;营造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3.
跨界政策网络与区域治理:我国地方政府合作实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文章指出区域合作治理的实质就是个体理性的地方政府为克服交易成本障碍互相连接,构建相互依赖的可持续合作网络,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本文在政策网络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区域因素加入了政策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之中,界定了跨界政策网络的形成机理与结构状态。通过"9+2"泛珠三角合作区的案例,指出它是建立在信息共享基础上的"弱关系"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打破原有行政隶属,通过代理人的传递作用,连接了不同的参与者,从而保障制度性集体行动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组织形式,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有色金属集群企业在集群式创新网络的一个生命周期中可分为产生、成长、成熟及衰退四个阶段。结合混沌理论来阐述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混沌特征,并结合"虫口模型"来说明集成单元的聚集能力级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有色金属集群式创新网络的发展。在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过程中,要通过聚集能力强弱来调节整集群创新网络的进化速度。  相似文献   

5.
洪振挺 《求索》2012,(6):167-168,224
根据网络科学的观点,每个创新的城市是一个节点,城市之间的联系交流和相互学习是一种链接,这样,所有的创新城市整体上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城市创新网络。城市创新通过网络可实现快速扩散,本文借鉴疾病传播的SIRS原理构建了城市创新扩散AIDA模型,揭示了城市创新网络的创新扩散机理,并研究了城市创新扩散具有小世界性质、无标度特性和社区结构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梁毅 《求索》2012,(11):227-229
本文梳理集群创新网络各主体的特征及联系,剖析一直以来认为的政府是集群创新网络发动主导的定位难题,指出金融业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市场化的延伸及发展;围绕着金融业促进集群创新网络这一主旨,提出了金融业的四大链条带动的集群创新网络"穿透式"结构及"创新网络循环扩张"模型,力争为集群创新网络建设及金融深化发展提供一些有利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行为传染研究变迁进行了历时性梳理,对三度传染的关系距离、多源强化的传染网络结构等研究成果进行了重点评述,对复杂适应系统论、文化基因论等行为传染解释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当前社会网络中的行为传染研究最新成果,剖析了行为传染的研究难点和学术争议所在,初步勾勒了行为传染问题研究的脉络蓝图,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鹏  李文秀 《岭南学刊》2010,(2):107-111,116
从正式创新网络的视角探索性分析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因素和如何实现升级等问题,结果表明,正式创新网络中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可归纳为合作有效性、互惠与信任和制度三个因子,并依此给出产业集群升级的政策为:鼓励和引导产业集群内行为主体的创新活动,促进正式创新网络的建设;鼓励创新主体间的有效合作,互惠与信任,加强制度建设,以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联系客户的核心是企业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过程,对同样消费,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不同的口碑评价。客户认知度可以被提出来并作为影响客户口碑评价的核心因素,在这个基础上,将口碑波及效应在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进行模拟仿真并比较,最后从客户网络结构和初始认知度分布角度上对口碑传播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扩散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社会—经济系统互动随社会发展不断增加,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更多地呈现出扩散化的形式,产生的影响远大于单一事件的发生。本文以复杂系统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并借鉴灾害链的相关研究,分别针对单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链式扩散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扩散的特征、共性进行探索,建立事件发生和扩散的复杂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扩散网络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进一步探索不同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下的突发事件扩散机理。在复杂网络中,不同网络结构、事件爆发阈值、事件间关联度都会对突发事件的扩散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毛清华 《求索》2008,(12):71-73
本文从协同网络的视角出发,在分析中小企业吸引人才困境的基础上,基于协同网络理论创新地构建了中小企业人才战略模型,同时深入研究了中小企业人才吸引协同网络模型的基本组成要素和活动,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人才吸引困境提供了有效的可操作性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集群机理的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肇华 《理论月刊》2006,(7):171-173
本文从产业集群形成和效应发挥的机理出发,从产业链特征、自组织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以及集群网络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适合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对策提供了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网络:建设“武汉光谷”的战略导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微电子之后,光电子又一次掀起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建设“武汉光谷”,提高区域创新和竞争能力紧迫而重要。方兴未艾的区域创新网络理论为我们建设光谷提供了战略性导向。“武汉光谷”应当及早顺应分工、协作和网络化的经济趋势,通过积极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来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创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互惠共生性、竞争协同性、根植性、知识资源互补性和创新组织的开放性等.一般地讲,产业集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网络形成和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产业集群创新的动力来源有市场需求、中介组织、政府支持、科技推动、企业间的竞合、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创新文化与价值观的激励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业意向既是决定创新行为、丰富创新成果的根本因素,也是使大学生顺应时代创新发展需求的有效保证。文章在社会网络视角下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节点强弱联结影响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个人社会资本影响大学生创业资源的获取、社会网络结构洞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企业网络系统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落实。基于此,提出社会网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向网络系统构建路径,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意向培养提供全新的理论与实践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概率论中的状态转移方程建立起了集群复杂社会网络内企业间的信任关系状态转移的非线性动态模型,利用仿真手段分析了由集群内企业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的结构特性对网络内企业间信任关系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了与产业集群发展实际相吻合的四个重要结论:集群社会网络内企业中心度的增强,会使得产业集群整体信任状态的期望值得到提高;集群社会网络内企业间距离的扩大,会使得集群整体信任状态的期望值变化的程度变弱;集群社会网络内企业间的连接强度越大,会使集群整体的信任状态的期望值得到提升;集群社会网络中企业的结构自治度越高,该企业对网络中其它企业信任状态的期望值越不容易发生改变。浙江永康星月集团与双健集团合作创新的案例是对此演化模型的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7.
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产业集群存在着生命周期。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产业集群产生的制度原因、产业集群发展和成熟的制度绩效、产业集群衰落的制度风险、产业集群升级的制度创新等在其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情况作出了新的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认同是预测人们集群行为意向的重要指标,而易提取性、规范契合度和对比契合度是影响社会认同形成的主要特质。根据网络集群行为诱因事件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情境弱势和结构弱势。两类诱因事件和三种特质组合产生三种社会认同:动态社会认同、特别社会认同和常态社会认同。通过情境模拟方式研究网络集群行为意向发现,在集群行为中即使群体成员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和诉求,其背后的心理动机也不尽相同,可能分别是改变现状、坚持重要价值观、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尊和成就感等。厘清网络集群行为诱因事件的不同性质、理解参与者的社会认同特征及其潜在的心理动机,有助于有效处理网络集群行为。  相似文献   

19.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而获取相关资源并与企业现有资源整合是其关键所在。由于中小企业内部资源的有限性,社会网络则成为其获取相关资源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视角出发,结合案例探讨了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要素对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资源整合能力与环境动态性对其产生的影响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成长战略理论、动力理论、网络理论、创新理论、资源理论、学习理论和风险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相关变量的研究假设,构建了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的绩效评价模型。利用在浙江、广东、湖北、山东四地收集的216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了检验,除了国际化成长程度与国际化成长机制绩效的关系这一假设未得到数据支持外,国际化成长战略、动力系统、社会网络、组织学习和风险控制对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的绩效假设均获得支持。最后对相关结论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