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正治  贾三强 《求索》2012,(6):54-56
老庄美学思想是我国古典美学领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代表,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就是受老庄美学思想影响的典型,他文学创作中恬淡自然的美学心态,归真反朴的美学情怀,奇伟瑰怪的美学艺术以及空灵浪漫的美学文质,都烙着老庄美学思想的印痕。研究贾平凹文学创作对老庄美学思想的接受,对于更好地了解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心态与历程,剖析其文学作品,解读其文学作品的深刻寓意与内涵,全面把握与评价其创作的风格与特色,探求我国当代文学特质有着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尹静静 《前沿》2012,(2):165-166
能体现多层音乐美学思想的乐曲并不多,古琴曲《阳关三叠》的多层音乐美学思想使人遐想连篇。本文将从它的音高、律动、结构、音色、音调五方面探究其流动、浪漫、唯美、内敛和多层的音乐美学思想,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戏剧理论家陈瘦竹曾创作了大量的现代小说,但长期以来一直为学界忽视。他的小说风格多样,内容丰厚,不仅有对个人心灵的细微体察,也有对社会百态的深刻揭示。从感伤到理性,不断探索新的美学风格,塑造出一幅纷繁复杂、万千世相的浮世绘。1920年代,他以浪漫感伤的笔触探秘青年人对爱情渴慕的心灵;1930年代,他以温厚理性的笔调反映农村的种种问题,揭示农民的悲惨命运,绘制抗战时代大众的觉醒与反抗的艰难历程;1940年代,转向"幽默"与"讽刺"的人生笑剧,暴露阴暗丑恶的人性。陈瘦竹的小说创作风格的流变,彰显出独特的个人色彩,昭示出作为小说家的才能与天分,也映射出时代的变动轨迹。  相似文献   

4.
情与理:作为西方文化原型的柏拉图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把柏拉图美学简单归结为神秘主义的美学之源。柏拉图美学思想内部同时凝结着思辩理性和宗教感性两种因素。其理性部分开辟了西方理论美学的思辩之路;而其感性部分代表了西方美学、艺术的浓厚的宗教情调。柏拉图美学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原型,其内部情与理二元的相互交织与矛盾,体现出西方文化内部理性与感性二元动态平衡的结构,这正是柏拉图美学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萧公弼是中国现代美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其《美学·概论》是最早系统译介现代西方美学的著作之一,也是最早的美学概论类著作之一,具有重要的美学史价值。该书自觉借鉴西方美学对佛教美学、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等传统美学思想加以创造性阐释,在保持现代性品格的同时也彰显出独特的本土品格和传统特色,对客观评价中国现代美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学界对该书涉及的部分西方美学家认定有误,为此本文做了适当校正。  相似文献   

6.
环境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兴起的学科。环境美学作为西方哲学的重要分支,主要关注环境中生发出的特定美学问题。本文以西方环境美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国情,通过诠释环境美学中三个重要领域,试图构建出环境美学研究的全新维度。借助此维度,我们可以更加详尽的理解环境的真正本意,并就我国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拟定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浪漫在青年中维系着某种心理上的平衡,它使青年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是青年走向美好人生的一大驱动力。浪漫的远去与青年“爱情是各种条件组合”不无关系。而新“包办婚姻”和失语家庭的出现更使浪漫雪上加霜。结构性流动与婚姻危机之间的关联性越来  相似文献   

8.
贾舒 《前沿》2014,(17):229-231
在传统美学核心理论被分析美学摧毁的现代美学界,现象学美学毫无疑问为美学提供了另一个切入视角,即通过直面审美对象得出一种普遍性的、具有本质规律的东西。据此,杜夫海纳在《审美经验现象学》中概括出艺术作品的一般结构:感性材料、主题和表现。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20个处于浪漫关系中的研究对象的叙事性访谈,本文力图呈现浪漫关系中的礼物实践图景。在高度商品化的消费语境中,浪漫关系中的礼物消费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商品与金钱的逻辑,走向了对心意与情感价值的关注。通过观察长久承诺关系中礼物赠送的动态,可以发现:在时间的流动中,礼物从作为印象管理与关系信号的工具,转向了日常互动与情感表达的实践形式。而正是通过持续的日常礼物实践,处在长期浪漫关系中的伴侣实现了自我表达与独特性的建构。礼物赠送成为浪漫伴侣共享自我与生命经验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0.
整生:生态美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鼎生 《思想战线》2005,31(4):76-83
采用生态方法研究生态美学,可以使方法与体系高度对应。从生态规律中概括出生态美学研究的原理、范式、原则、路线、图式与程式等,是形成生态方法的主要途径。生态方法是整生精神与整体原则结合的系统生发方法;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和从历史走向逻辑统一的生态辩证法;整生图式展示了生态审美场的生成路径;整生方法揭示了生态审美场与生态美学耦合并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从20世纪初诞生开始就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在对大众文化这种带有功利性的审美现象进行评论的过程中,批判与否定大于赞扬与肯定。而大众文化的出现必然存在合理性,需要拥有合法地位,因此这种功利性审美现象必然要向美学提出合法性诉求。本文根据大众文化的特点设想构建一种"一体化"美学,在这种新的美学范式下,二元对立结构将被打破,感性与理性、艺术与生活、功利与非功利都分别面临整合,真正体现出一种新时代美学的极大包容性。  相似文献   

12.
陈夫龙  庄爱华 《前沿》2009,(3):166-168
崇高作为主题意蕴和美学形态,是文学追求的至高境界。金庸在殖民地文化语境中高扬人文精神的大旗,把崇高作为自己的精神坚守和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在文学精神上实现了超越与飞升,体现出崇高的精神价值和美学风范。探讨金庸小说与崇高的关系,对于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文化重建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浪漫属于青春。浪漫属于爱情。但浪漫绝不是青春和爱情的专利。年轻时,在阳光如瀑的大街上,在温柔的微风和如潮的人流中,你大声长吟的歌谣,为什么今天不能唱?初恋时,在花前月下,在澄明的清晨或朦胧的黄昏,你曾经一次次献给你心爱人的那一朵朵玫瑰,为什么不能让它再重新地绽出一缕温馨?  相似文献   

14.
周汉清  崔厚民 《群众》2000,(1):37-37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从原始人对石器的精打细琢到今天人们对劳动产品尽善尽美的追求,无不显示出美的魅力。近年来我国工业美学悄然崛起,使传统美学从艺术领域向物质生产领域跨进。其核心内容包括:技术美学、生产美学和劳动美学。新型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工业美学的理念。技术美学研究的是如何适应消费者爱美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那时候的我还算浪漫……”,在一间咖啡屋里,我对两个朋友说:“别跟我提浪漫,”一个朋友皱皱眉头。在他看来,浪漫不过是大家放纵自己的筹码或借口。他说,女人总在追求浪漫和被浪漫追逐中摇摆,而对男人来说,浪漫不过是感情游戏外面的华丽外衣。“扯淡!”我的另一个朋友忍不住插了一句:“什么华丽外衣?浪漫是小孩子才信的东西,”他吐了一口烟:“浪漫?你们俩是不是干工作干糊涂了?说什么哪?” 也许浪漫这东西真的很难说清楚。你去问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就一定会有一千个、一万个答案。赵咏华说“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可对韩国足球队来说,最浪漫的事无疑是在世界杯上干掉了浪漫足球的两大代表,意大利和西班牙。有些时候我们常感叹浪漫往事或时光已经匆匆流逝,但仔细去想想,却发现流逝和老掉的其实只  相似文献   

16.
吕澂作为一名卓越的佛学家和美学先导,其佛学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他在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最初建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却一直被尘封在历史中。本文力图拔开迷雾,还历史一个真实的吕澂。吕澂以他的唯识哲学为基础,选取立普斯的移情理论,致力于构建一种具有绝对真理性,能够普救人类的唯识美学。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方法论与其唯识世界观发生抵触。本文细述唯识美学的哲学理论渊源及方法论依据,详细剖析东方佛学与西方心理学美学碰撞过程中的适配与冲突,并概括出在这一阵痛过程后所分娩的新生儿——吕澂唯识美学的一些闪光点。  相似文献   

17.
杨琦 《人民论坛》2012,(20):172-173
康德美学对西方美学影响深远。无论是心理美学、表现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等都受到康德美学的影响,文章从各流派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美学家和美学理论思想来讨论,以期把握和理解康德美学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苏珊·桑塔格虽然以文化批评家的身份为世人所知,但其文化批评的力量却是源于其小说中溢出的能量.本文以桑塔格发表的主要小说进行分析,首先探求其小说的艺术审美价值中真、善、美的表现;接着分析并且揭示出这些小说所表现出的美学特征,它们分别是形式美、人的存在、女性主义和读者的审美参与及再创造.对桑塔格小说展开美学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桑塔格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一定哲学基础之上,并在对传统美学的反动和超越中形成的.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阐释与分析,试图揭示其不同于传统美学的独特本质.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尽管具有唯心主义色彩,但是它对艺术在社会、历史、人生方面的积极意义的肯定是启人深思的,对现代美学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思想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禅宗"空寂之美"的时间性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禅宗美学思想进行时间性解析,以窥探禅宗美学思想的内在奥秘与根源,是禅宗美学研究中本已的和不可或缺的理论问题.在禅宗美学中,美或审美不是一个既定、现成的目标或状态,美是在刹那间照面映现的瞬间澄澈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