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览中国文化大观园,峰峦叠起,奇景无数,一大批文化人物把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装扮得璀璨夺目。文化大师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时代标识,代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高度。谁是这个时代的文化大师?文化大师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和塑造文化大师?这些问题似乎关系我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提起凯丰这个名字,许多人自然地会想起他在遵义会议上挖苦毛泽东的情景:“你算什么马列主义,顶多是看《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打仗。”但对凯丰整个人生轨迹,人们大多或只知一麟半爪,或语焉不祥。凯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一贯反对毛泽东吗?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做了些什么?本文作者花费半年时间,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数十种报刊,终于为我们刻画出一位完整、清晰而真实的凯丰。  相似文献   

3.
张雄 《理论文萃》2000,(2):47-48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早在人类的童年时代,我们的先祖就有人开始追问着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世界是什么?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为什么不象月亮那样惨淡、荒芜、冰冷而毫无生气?人脑是什么?人脑为什么会思维?欲望和意志是从哪里来的?它是自由的吗?……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被古代先哲们称为形而上的学问,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距离马克思主义创建已有160多年,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否还需要它?为什么中国的发展始终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它在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恩格斯在1847年10月—11月间完成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开宗明义地对他和马克思创立的思想作了明确的界定。他说:“第一条:什么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目送     
好多事情像是忘记了,突然有人提起来却历历在目,比如一个老同学说我上中学时喜欢装,这话让我好奇,我喜欢装什么啊?他说,装爹呀。这句话再次让我好奇,我说我没有这个习惯嘛。他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像是一个引信,忽的就炸出了一个少年的烟花,这句话是朱自清《背影》里父亲说过的,我想起那时我拍着某个同学的肩,用苍老的声音说出这句话的样子,甚至我记得另外的句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同志逝世整整40年了,而毛泽东思想依然横跨世纪,气贯长虹。世界上什么最宝贵?伟大的思想理论最宝贵。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江泽民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永远敬仰和怀念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本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条主线,其他问题都是由此而派生和展开的。他还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同上,第63页)这句话说得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是否善于不断地反思,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是否能够不断地发展。尤其是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中华民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经远远落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后面,因此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分析其对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就不可避免地被摆上议程。应以什么观点,什么方法,什么角度提问题?  相似文献   

10.
3年前,广西凭祥市市长邓呈壬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神秘地出逃国外,全国哗然。两年后,邓呈壬再度成为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他是国内迄今为止第一个外逃后又投案自首的官员,并且,他的涉案金额之少和胆量之小,都创造了“历史之最”。一个拥有研究生学历、政绩卓著的市长,为何要仓促出逃?两年亡命天涯的日子,他是怎么度过的呢?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下决心投案自首?2005年8月2日,记者在邓呈壬的家里独家采访了他,让我们一起解读这个“逃跑市长”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正问:"你的人生从巅峰跌入谷底,仅仅是因为两个女人吗?有没有自身的原因?"答:"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会考虑清楚。但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甚至只会下辈子才明白。"这是《追问》一书的作者与王雪冰的对话。这个"翻船"的原因,到底有多复杂?居然在狱中思考了十二年却依然没有思考清楚,让人大跌眼镜,不能不说他的思想纠结于另一个牢笼而难以自拔。王雪冰,十几年前一个耀眼的名字。他被人称为"金融奇才",深受领导赏识,年过不惑便进入正  相似文献   

12.
初夏的季节,山城的丁香如春蕾绽放般地盛开,给幽静的山城增添了许多亮色。我无心观景,因为我的心被一个平凡的女性照亮着、震撼着。她叫林苏秀。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她是乌盟盟直幼儿园的园长,一个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乌盟十佳公仆。经过短短的几天接触,我内心油然产生了一种敬佩:她像一支在黑夜中静静燃烧的蜡烛,无私地照亮了别人。1998年11月上旬的一天傍晚,在山城集宁的一家酒店内,一位名叫顾众的小伙子和他的家人正在宴请他的老师。此时,大学毕业的顾众即将赴美留学。今晚这桌谢师酒宴的主角就是他的小学班主任——…  相似文献   

13.
皮柚 《党员文摘》2021,(3):60-61
1我爸早两年还是很帅的,这一点我必须先说清楚。现在他有了啤酒肚,其实也很帅,这一点我也没法否认。有一次,我跟我爸说:"要不你别喝酒了,算算你买酒的钱,省不了多久就够给我买一个手机了。"我爸反问我:"我什么时候说过不给你买东西吗?为什么要我戒酒?我不喝酒哪来的钱给你买东西?"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这个啤酒肚越来越大的男人是不是真的爱喝酒?他每次和别人出去吃饭,点那么多菜,有几样是他喜欢的呢?那他喜欢吃什么菜呢?  相似文献   

14.
地点:某团场职工家庭人物:老憨、老婆子、连长老婆子:这几天,温度一天比一天高,地里的麦子都快旱死了,老头子去要了几次水也没有办成。有人给我出主意,叫什么要用手榴弹开路,这不刚买好东西回来,回头让老头子给连长送去,我就不相信他这个绿灯开不了。老头子、老头子……老婆子:这个老头子又出去要水了,没有我这个东西他能要  相似文献   

15.
补习的夏天     
我上班的写字楼,到了假期,就变得热闹。原因无他,我们这个楼里,有两所补习学校。那天,我在电梯里遇到一个补习班的小男孩。我:这么热还来呀,累不累?他:累。我:敢不敢给爸妈说不想来了?他:是我自己要来的。我:为什么呀?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读朱自清的《背影》,那个为了给孩子买几个桔子、努力翻爬火车月台的父亲的形象,至今烙印在脑海。"……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初识深沉父爱的感动,竟让不知愁滋味的我,和当时的作者一样落下了眼泪。长大后,读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父母目送我们长大离开的背影,我们目送父母垂垂老去的背影。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0年了。这个时间不算短,但中国人民一直深情地怀念他。每年国庆,天安门广场南侧总要竖立起他的画像。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众多历史人物中,没有别人能够像他那样受到中国人民的普遍尊敬。 为什么孙中山能够对中国人产生那样大的吸引力?根本的一点,在于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对中国来说,孙中山代表了一个时代。他是从古老的中国走向现代中国那个时代的杰出民族英雄。他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先驱。为了实现这个崇高  相似文献   

18.
感悟平凡     
齐蒙 《党建》2005,(Z1)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又到了3月5日,不禁想起雷锋;想起雷锋,就想起这段话;想起这段话,就对“平凡”二字又有了一番新的感悟。假如这个世界什么都缺,但是就不缺人;假如这个世界什么人都缺,但是就不缺凡人。凡人就是平凡的人,不起眼的人。在封建社会,人们向来认为“命由天定”,富贵是天给的,贫贱也是命里注定的。如今科学发达了,社会进步了,人们也都不再迷信神灵宿命了。凡…  相似文献   

19.
教训在哪里?     
编写这篇文章时,我们还了解到了郭的一些历史。 51年前,郭降生在山西省一个穷山沟沟里。儿时,尽管他的家乡遍地乌金,却从没有给他这个苦娃子带来丝毫温暖和光明。解放后,劳苦大众翻身当家作了主人,童年的郭才迎来了幸福生活,刚满7岁,他便背着书包  相似文献   

20.
儿子     
所有的父母都一样,给了儿子生命和健康还不够,总以为还需要给儿子些什么,给儿子许多许多。给儿子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在平常日子里想得可能少一些,无非是穿衣吃饭上学读书。一旦有特殊情况,想得就比较多。不过,再多也只有一个字:就是“爱”。父母总想把世界上所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