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秦腔     
正父亲喜爱秦腔,父亲对秦腔刻骨铭心地喜爱不是我用简单的几句话能解释清楚的。我还小的时候,是父亲在贫瘠的黄土地上让我倾听秦腔,让我在秦腔的声调氛围中感受人类心灵的某种律动。那时家里只有一台小收音机,父亲领着我放羊,或者干别的农活,总是带着这台小收音机。他给我最初的讲述是《辕门斩子》《周仁回府》之类的故事。我隐约记得还是公社的时候,常常有戏班来唱大戏,在一声声或粗放或柔弱的叫喊声里,我渐渐从父亲  相似文献   

2.
我的中国心     
我家在青海农村。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望着蔚蓝的天空.幻想着有一天上帝能从高空中降临,带给我意外的惊喜;幻想着能有很多很多的玩具可以玩.有很多很多的水果糖可以吃;长大了,却又幻想着名牌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单能从天而降,让我如愿进入心中梦想的大学;幻想着能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工作。让我永远不为找工作而苦恼:总是喜欢极尽想象描绘外面的世界。总是抱有一个念头.长大以后一定要离开这个小村庄。不是我不爱家乡。而是少年那颗狂躁的心。渴望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渴望认识和改造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湘潮》1991,(8)
每期《党史月刊》如约而至,我总以先睹为快。阅读时,心总要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颤动。随着娓娓的述说,烈士们历经风霜坚不可化的信念,苦难雕塑的深沉,挫折砥砺的刚强,黄土地沉郁的肤色、伟岸的脊背,皆显现在我的面前。我感到自己跨越了时间的界限,走进了探索光明的岁月。我的灵魂在先烈面前如见久别的亲人喁喁轻语,我的  相似文献   

4.
吴若权 《当代党员》2007,(10):53-53
演艺人员为了追求电视画面的完美,对灯光的要求简直到了苛求的地步。多、次观看录像播出的画面,我才了解他们为何对灯光有如此严苛的要求:站在有光的地方,不但能让艺人表现得更自信,同时也让他的表演得以完美地呈现在电视画画上。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22):91-93
提起莫言,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电影《红高粱》里那些色彩鲜艳的画面和黄土地上张扬的生命力,那里就是莫言的高密东北乡。  相似文献   

6.
情系黄土地──记临汾市土地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局长樊克俭任引贵,景界为什么我的眼睛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著名诗人文青的名句。樊克俭经常说,这一句诗最让他动心、动情。这不仅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祖祖辈辈和这一片黄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更因...  相似文献   

7.
幸福     
我是贾立群主任的学生。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当一名白衣天使,手术刀轻轻一挥,就能治病救人。可从医科大学毕业后,我没有被分配到临床科室,而是到了超声科。那段日子,我常梦见自己被转到临床科室,可是梦醒之后,还得走进让我看不上的B超科。B超科外的队总是排得那么长。B超室里面呢,也总是一片嘈杂。孩子的哭叫声,大人哄孩子的摇铃声,乱作一团,初来乍到的我不由得怀疑:我这是在医院工作吗?可是看看旁边的贾主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患儿,他的笑容总是那样慈祥,他的动作总是那样轻柔。面对焦急的家  相似文献   

8.
父亲,回家     
腊月二十九的下午,空旷寂冷的原野里,不时从远处村落传来稀疏的鞭炮声。我带着二弟和已比我高出半头的儿子驱车200公里回老家给父亲上坟。这是一片弥漫着我童年气息、沉淀着我儿时记忆的黄土地;这是一片凝结着我无限牵挂、曾无数次用泪水打湿的黄土地。踏着麦田里松软的泥  相似文献   

9.
张鸣 《廉政瞭望》2011,(9):52-52
有次打出租车,一路上总有车横来直去乱夹塞,但我这辆车的司机师傅却总是让。我忍不住说,明明是你有理,为何你要让他们?司机苦笑着回答说,这年头,就是有理的让着没理的。后来,我在一本京城的出租车杂志上.看到介绍一个司机25年无事故的事迹,也是说他开车,总是有理时让着无理的,并号召出租车司机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0.
欲望的尽头     
欲望的尽头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欲望从来没有尽头,工资总是少一级,房间总是缺一间,人永远也不会满足。官最好再大一些,好运气最好再多一些,好了还要再好,这山望见那山高,没完没了。 我是个俗人,官不想当,当然暂时也没人硬让我当。稿费若能多拿一些,房间再多上一间,  相似文献   

11.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当我读着这首《仰望星空》的诗,脑中浮现的是一幅幅亲民、利民、爱民的生动画面。画面中的主人公以决策者的胆识、当家人的责任、实干者的作风撑起了一方璀璨星空!他,就是武陟县谢旗营镇党委书记——柴英杰。  相似文献   

12.
高文 《新长征》2007,(3):60-61
忆想多年来革命生涯中的风风雨雨,品味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使我领悟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回顾过去,我虽无卓著功勋,但每天总是想事、干事,也敢于为党的事业担事;对同志、对朋友,我胸怀坦荡,真情实意,坦诚待人,有话讲在当面,直言快语,从不拐弯抹角;对亲人和子女,身教胜于言教,让他们自己去努力拼搏。能给予子女留下点好的人品和精神,远比金钱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遥远的乡情     
总是在苍茫的暮色中,我出外读书或去远方工作;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只要回过头来,只要在视线之内,总是能看见妈妈站在门前目送我的身影。这一幕,随着母亲的去世,成为我生命中的定格。曾几何时,伫立母亲的坟前,想到这一幕,我会静静抹去眼角的泪水,我想,在我今生今世的人生风景中,将永远不会再现了。  相似文献   

14.
龚其云  孙哲 《共产党人》2005,(10):31-34
初春的塞上江南,平原坦荡,被封存了一个冬天的万物渐渐苏醒。偶尔会有疏雪飘落,为这块萌动已久的黄土地披上一层祥瑞之气。  相似文献   

15.
春天的脚步     
<正>大西北的春天在我的眼前总是稍纵即逝,她步履匆匆,果断地让人抓不住一丝光阴。我无从了解他人的感受,但我知道这是庄稼人最具有时令的季节。  相似文献   

16.
也许有些城里人认为农民土气、自私、狭隘,看不起他们。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觉得农民的纯朴可爱,为了国家的发展,他们总是在默默地奉献。每当回想起我劝老马家三次拆房让地的往事,都让我对农民深怀敬意!1979年,我在大队当民兵营长,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赞美小鸟飞翔时,鸟身上的羽毛总是不开心:明明是我在飞,怎么说是小鸟在飞呢?  相似文献   

18.
从广场的地下通道走过时,总看到有真残疾和假残疾的人跪在那里,点头如鸡啄碎米。有时候,我会放下个一元的钢蹦儿。当然,我并不总是这样做,但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伸着手,我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他们的岁数和我爷爷奶奶一样大。即使是骗,一元钱还能把我骗穷吗?  相似文献   

19.
正《沂蒙母亲》以沂蒙山区一位农家老母亲为原型,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的老一辈沂蒙女性形象。画面中,老人穿着山东沂蒙农村特有的大襟蓝袄蓝裤,上衣扣子处挂着用旧的白手巾,拄着木棍站在曦光初照的黄土地上眺望远方,身后是连绵的群山。老人头上的银丝凌乱舞动,浑浊的眼神流露出  相似文献   

20.
有次打出租车,一路上总有车横来直去乱夹塞,但我这辆车的司机师傅却总是让。我忍不住说,明明是你有理,为何你要让他们?司机苦笑着回答说,这年头,就是有理的让着没理的。后来,我在一本京城的出租车杂志上,看到介绍一个司机25年无事故的事迹,也是说他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