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菲华商联总会 ,1954年3月成立于马尼拉 ,初名菲律宾华商联合总会 ,1962年更名为菲华商联总会 ,简称商总。作为菲华全侨最高领导机构 ,成立近半个世纪以来 ,商总对战后关系菲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华菲融合、中菲关系、华人经济及菲律宾经济的发展、华人社会与菲律宾社会的发展等都起到了重大影响①。近年来 ,随着华菲融合与中菲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它在菲华社会、菲律宾主流社会乃至中菲外交中的地位也更加引人瞩目 ②。然而 ,目前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才刚刚展开 ,已有的成果主要局限于对商总组织机构及功能的简单介绍 ,笔者将其列为研…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沈慕羽对马来西亚华社的贡献及影响。沈慕羽对马来西亚华社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投身教育,培育英才;贡献倡办教总,领导华教;文化传承,不遗余力。沈慕羽一生为族群、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他无私的付出和不畏牺牲的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表扬。  相似文献   

3.
颜清湟 《南洋问题研究》2005,23(3):48-58,97
100年来,马来西亚华社经历巨大的变革,从一个殖民地的移民社会蜕变为一个独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份;从一个保守和内向的移民社会蜕变为一个现代化速变的地球村。本文从历史角度来考察这种变革的动力和方向,并认为:马来西亚华社应该走的方向,就是在马来西亚的框架下,加深政治与经济的融合,但保持华文教育及华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发展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复兴、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侨务公共外交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是侨务资源大国,华侨华人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资源优势、传播优势、融入优势和长久优势,已成为开展侨务公共外交的践行者和主力军.当前中国的侨务公共外交缺乏顶层设计,面临战略和协同机制缺位、主体定位模糊、华侨华人主体形象亟须提升等诸多问题.未来侨务公共外交如能“基于华社,超越华社”,进一步拓宽思路,通过华侨华人影响住在国国会、智库和媒体,充分运用信息化和文化的力量,夯实侨务公共外交的价值观基础,必将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起到更加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华社在庆祝传统农历新年时,除了传承一些中华文化传统习俗之外,还发展起一系列别具特色的庆春活动。本文通过对团拜、举办文化展览和各种比赛、热心公益事业和"闹元宵"等马来西亚华人新年活动的论述,力图在再现马来西亚华人现当代发展起来的庆春活动概貌的同时,发掘其在促进华族文化传承、增强华社凝聚力、增进族群和谐等方面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华侨华人社会百年变迁及21世纪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 ,华侨华人社会进入了生长发育期 ,这一时期华社的发展无论是在“量”还是“质”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华侨华人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21世纪的华侨华人社会将呈现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华文报纸与华文教育相辅相成。印尼华文报纸在向华族传播资讯的同时也对华文教育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积极宣传中国与印尼的友好关系,为华文教育营造建设性氛围;热情报道中国的和平发展,多方面激发华文学习动机的形成;全力争取华人权益,为华文教育赢得生存空间和合法地位;大力倡导族际和谐,为华文教育寻求友族理解和社会包容;维护华族团结,推动华社活动,为华文教育构筑族群共识;不断丰富版面内容,促进读者华文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认知的发展;大量刊载华教信息,为华文教育提供广告服务、舆论引导和传播平台;直接参与华文教育事业,给予资金、物质、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形塑的模式远非一种可以概括,其形成往往是根据各地不同的历史传统而演变至今。作为中等城镇代表的跨方言群的巴生、金宝、大山脚,各自以福建话、广东话和潮州话为通行方言,代表了3种不同方言群占据优势地位的历史事实。神庙是早期跨方言群华人移民社会的精神载体,神庙理事会往往也是当地华社的最高领导机构或者协调机构;各籍贯社群的组合模式并不固定,依各地各籍贯社群的人数规模而组合;各地华社经历方言群认同后,都会陆续进入籍贯认同的阶段。目前,马来西亚各地千差万别的华人社群的不同集聚,反映的正是各地华人社群形塑迥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主流传统大党退潮,政党内部和政党间关系发生重组,除旧革新力量走上前台.这是传统政治未能与时俱进地应对法国经济、安全结构性难题,执政主流大党信誉每况愈下,进而引发政治、社会生态发生变革的结果.未来,以"共和国前进运动"为代表的改革力量要除旧布新、重振法兰西政治抱负,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华侨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菲化运动”对华社产生强烈冲击,华侨社会陷入动荡。在菲律宾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华侨社会逐步演变为华人社会,其政治认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因素不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也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华人社会紧密关联,是深入反映华侨华人社会处境的一面镜子。为此,研究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可为进一步了解菲华社会提供良好视角,同时也可为当前汉语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南海局势与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南海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菲律宾国会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把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光星仔礁宣示主权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海洋法的新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就成了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合法海洋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3.
日内瓦协议签署以后,美国并没有停止对老挝事务的干涉。美国政府在继续援助老挝反共力量的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促进老挝中立派与右派势力合作的战略。美国对日内瓦协议的公然违背造成了老挝政治力量的再次分化与重组。老挝再次陷人内战的同时,美国也对老挝事务进行了直接的军事干涉,使老挝最终成为越南战争的真正战场。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海洋法法庭自成立以来审理的案件中有很大部分都涉及渔船立即释放的纠纷,本文在具体考量法庭审理的有关这方面的案件后,认为法庭的司法实践体现了“从速审判”的特点,加剧了国际法主体多元化的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相关国内法提出了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毅 《东北亚论坛》2005,14(3):30-34
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制度产生以来,相邻或相向沿海国的海域划界特别是其彼此的专属经济区(或专属渔区)与大陆架应统一还是分别划界问题之重要性日益凸显。独具特色的澳巴海域划界条约采用的划界方法,对中日关于东海海域划界冲突立场之协调富有借鉴意义,在东海中日争议海域,可以通过就大陆架和上覆水域分别划定界线并设立适当联合开发区来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6.
藤田丰八与清末中国西方农学引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实验农学。在这一过程中 ,上海农学会在西方农学论著的翻译和引进方面成就显著。尤其是农学会聘请的日本学者藤田丰八 ,负责西方农学论著的翻译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 ,对我国经由日本引进西方近代农学 ,推广近代农业科学知识 ,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改造 ,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东北亚政治安全环境的变化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04,13(1):32-36
中、美、俄、日 4大国战略关系的互动变化 ,决定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走势。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矛盾是美日同中国之间政治上的“遏制”与“反遏制”、文化与意识形态上的“渗透”与“反渗透”以及亚太地区未来主导权之争。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 ,只有纳入到该地区主要矛盾的框架下去分析 ,才能看清其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肖萨瓦》是一部在老挝流传十分广泛的寓言故事集,"轮回转世"是作品宣扬的主要宗教观念。本文探讨轮回观念产生的根源及其在《肖萨瓦》中的表现形式。本文认为,《肖萨瓦》中的轮回观念既深受佛教文化的浸染,同时又不排除其受婆罗门教及当地原有宗教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中泰之间的朝贡体系瓦解,自此以后的近100年间,两国官方关系一直处于断绝的状态。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政局初定,便开始寻求与泰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两国才签署正式的外交文件,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关系。本文以这一时期中泰两国围绕设领和建交等问题的交涉和努力为中心进行考察,揭示此过程背后变动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因素对于两国关系的走向,不同时期双方政府的不同考量,以及华人问题如何与外交问题相缠绕,如何制约和影响两国的建交进程。  相似文献   

20.
自18世纪末中国帆船对吧城、马尼拉的贸易逐渐衰退之后,到19世纪初期依然没有摆脱持续衰落的困境。与此同时,暹罗及安南的王朝兴替,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帆船对两国贸易衰退的势头,并促使彼此间贸易往来在19世纪初期再度兴旺起来。19世纪初期英国在据有新加坡之后所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得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而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可谓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