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色列的暗杀行动早已“全球闻名”,执行这些暗杀行动的就是有名的摩萨德机构。目前执掌摩萨德帅印的是右翼强硬派代表梅厄·达甘。  相似文献   

2.
诗怪林庚白     
裴毅然 《各界》2010,(5):1-1
南社诗怪林庚白,福建闽侯人,十余岁便负笈北京,热心政治,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加入京津同盟会。民国元年,在上海与陈勒生等创办“黄花碧血社”,专以暗杀帝制余孽为急务。“二次革命”失败后,浮沉宦海,初任参议院秘书,一度代理秘书长,年方二十二岁。  相似文献   

3.
周冉 《各界》2012,(11)
华君武给自己刻了一方图章:“大愚若智”,意思是以为自己很聪明,紧跟形势,其实是个大笨蛋。他说,过去做过的最不好的事情就是画了这些画,犯了这些错误;最好的事,就是画了蒋介石,特务要暗杀我。  相似文献   

4.
暗杀成功率极高的摩萨德 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真正让其声名显赫的是它的海外暗杀行动。据说,摩萨德行动成功率极高,一千次行动中或许只有一次失败。  相似文献   

5.
萧寒 《各界》2013,(2):11-14
汪逆病死 汪精卫,字季新,名兆铭,号精卫,1883年出生在广东三水,5岁入私塾,9岁学书法,少年时期即表现出聪慧才智。1910年,汪精卫参与暗杀清廷摄政王载沣,后因行动泄密而被捕,在狱中赋有《被逮口占》一诗明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川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6.
当代恐怖主义活动五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凡 《瞭望》2001,(38)
翻开西方的报刊,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最常见的字眼之一;打开电视,血淋淋的恐怖事件几乎是新闻节目经常的内容。上千个国际恐怖组织,正躲在世界的许多角落,干着暗杀、绑架、袭击、爆炸和劫机等勾当。人们说:当今世界最使人伤脑筋的,除了艾滋病,就是“国际恐怖主义”。有人把它称之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一场永无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战”。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恐怖事件,造成巨大伤亡,再次验证了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约翰珀金斯撰写了《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一书,揭示了美国如何通过“经济手段”破坏他国经济安全、致使他国屈服的秘密。正如这本书的作者约翰珀金斯作为一个“经济杀手”所亲历的那样,他们披着经济学家、银行家、国际金融顾问之类的合法外衣。其实却肩负着建立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任务,其目标是以经济手段操纵别国——“经济杀手”通过贿赂、色情、威胁敲诈甚至暗杀等手段,拉拢、控制别国的政治经济精英;蓄意作出错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产业投资建议,诱骗发展中国家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通过欺骗手段让成万亿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巩固、扩大美国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  相似文献   

8.
刘顺 《瞭望》2002,(28)
美国总统布什的中东和平新计划出台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命运顿时变得扑朔迷离。继在“新计划”中要求阿拉法特下台后,布什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宣布,如果阿拉法特在大选中连任,就不会得到美国经济援助,甚至别指望美国帮助巴勒斯坦建国。阿拉法特现在面临的情况是:要么被美国和以色列“强行”赶下台,或驱逐出境甚至暗杀,要么主动隐退,要么继续与美进行外交周旋。  相似文献   

9.
广田 《瞭望》1991,(33)
在鲁迅先生心目中,长夜漫漫的旧中国,人杰是不多的。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猝遭暗杀,鲁迅怀着“无怖于死”的激情写了一首七绝《悼杨铨》,尊之为“健儿”,“为斯民”而哭之,可见鲁迅悲愤之深,也可见他对国民党反动派憎恶之甚。 杨杏佛(1893—1933)名铨,江西清江人,早年求学于上海中国公学,后留学于美国纽约州绮色佳康奈尔大学学机械工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他毕生热爱祖国,曾积极参加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抗日战争后期,基于对国民党专制腐败之义愤,拍案而起,投入反独裁争民主运动。他耿介正直,光明磊落,疾恶如仇,在群众中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深受爱戴尊敬,为此,也引起反动派对他特别的恐惧与忌恨, 1946年7月 15 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云南省昆明市翠湖之滨,终年47岁。闻一多先生为国家、为人民不惜献身的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毛泽东同志赞扬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后来又把他和岳飞、文天祥、瞿秋白、方志敏、杨虎城等民族英雄并列,盛赞他们“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在纪念闻一多先生牺牲四十四周年之际,本刊特约其次子韦英同志(原名闻立雕)撰文,回忆闻一多先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爱国赤子、民主斗士的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52)
现代国际恐怖主义自本世纪60代末兴起以来,日趋猖獗,如同挥之不去的乌云一直笼罩着这个世界,后导致成千上万无辜百姓的丧生,并成为许多国家社会动荡不安,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伟认为,21世纪,国际恐怖主义依然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一种国际现象,恐怖主义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70-80年代,国际恐怖主义是以西方国家一些极“左”组织及南美一些反政府游击队的爆炸、绑架、暗杀等活动为突出代表。进入90年代,苏联解体后,原两极世界格局朝…  相似文献   

12.
张宏  张晨怡 《各界》2014,(5):28-3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一直是人们非常好奇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横空出世却又昙花一现,当红一时却又被褒贬不一。它的两个代表作家穆时英和刘呐鸥,年轻而富有才华,却又先后走入歧途,最终陆续被暗杀身亡,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全沙萨专电 4月6日晚,一架载着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的专机,在接近基加利机场准备降落时,突然“坠毁”。两位国家元首和机上全部人员当场遇难。卢旺达驻联合国代表(大使)称这是一起“暗杀”事件。 哈比亚利马纳总统遇难后几小时,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就响起了枪声。随后,卢政府军和反对派爱国阵线展开了激战。在一周内,已有2万多人死于非命,暴尸街头。数万居民逃亡邻国避难。目前争夺基加利的内战还在进行。  相似文献   

14.
卡拉奇暴力活动何其多本刊特约记者胡晓明伊斯兰堡专电近年来,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的社会治安状况日益恶化。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暗杀、爆炸、枪战、绑架、抢劫等暴力事件有增无减,恐怖活动接连不断,报纸上几乎天天有此类消息。请看此间报纸提供的一组触目惊心的...  相似文献   

15.
独联体不平静的三月俱孟军今年3月,独联体国家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是个不平静的月份。俄罗斯著名电视节日主持人利斯季耶夫遭暗杀、阿塞拜疆特种警察部队的叛乱、哈萨克斯坦议会被解散、乌克兰议会废除克里米亚宪法、白俄罗斯总统与议会的冲突、摩尔字瓦德涅斯特河沿岸的...  相似文献   

16.
刘肃勇 《侨园》2015,(Z1):88-89
日本关东军为侵占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曾多次逼迫"东北王"张作霖同日本签订"东北铁路的满蒙积极政策",即俗称"日·张密约",都被张作霖拒绝,遂恼羞成怒,决意暗杀张作霖,换上能听从日本摆布的亲日分子,主管中国东北。关东军总司令村岗长太郎便将这一绝密行动交给了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河本大作认为暗杀张作霖的最佳办法,是选定从锦州至沈阳  相似文献   

17.
3月18日,这是一个该为人类历 史所永远铭记的日子。133年前 的这一天,巴黎的革命在枪声中开始,并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革命后的巴黎奇迹般地改变了原来堕落之都的面貌。1871年4月23日的《真理报》描述道:“巴黎的犯罪案件惊人地减少了。小偷和娼妇没有了,暗杀和路劫没有了:所有的保守分子都跑到凡尔赛去了;自从公民自己担任警察职务以来,即使是在最地僻人稀的街区也没有一次夜间抢劫事件报案。”它告诉我们,人类有多么大的可塑性,又有多么大的向善的决心和勇气。只要社会提供合适的土壤。在这里,已提出了几百年的“社会主义”作为一…  相似文献   

18.
印度政局陷入新危机●本刊特约记者李家声新德里专电11月28日晚,印度古杰拉尔13党联合阵线政府的主要支持者国大党因与政府在有关暗杀印前总理、国大党领导人拉吉夫·甘地调查报告的看法上发生严重分歧愤然撤消了对政府的支持,致使处于少数派地位的古杰拉尔政府在...  相似文献   

19.
杨飞龙 《学理论》2008,(9):67-67
又要到“六·一”了,想必好多孩子都急不可待,可是“六·一”一过,势必又有孩子怅然若失,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仅让孩子快乐“六·一”这一天。“六·一”为什么快乐?玩!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受任何约束,尽情的发泄自己久违的情绪。好多人大概都从小拥有这悲壮的“六·一”情绪,因为“六·一”一过,等等孩子们的又是他不想面对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陈伟 《学理论》2009,(9):132-132
《庄子·逍遥游》:“是其言也,犹时女也。”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朱本)注:“是其两句:时,同‘是’。女,同‘汝’。这两句意思是说,上面所说的这些话,指的就是你啊!”考察古注,朱本的注释有误,“时女”中的“时”应是“待”的假借字,“女”是女子之义,“时女”应解释为“处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