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精准理解和深刻把握这一重大表述需要科学地分析和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这对于正确处理和解决我国当前及今后的社会矛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对以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继续推进社会建设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生保障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3.
李晶 《世纪桥》2021,(8):92-96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为此,国内学者纷纷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对国内学术界在关于新时代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二者间的内在联系、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涵和原因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审视国内学者对此研究的不足,寻求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是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要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又要充分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阶段性特点,更要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仍然是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但人民的需求全面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对我们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旨归,有效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过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客观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集中表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征,但没有改变对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生产力阶段性跃进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最根本原因。从"硬需要"到"软需要"的转型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推动力。没有绝对的"平衡""充分",只有相对的"平衡"和"充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具有中国化、大众化、制度化、辩证化等四个创新性特征。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落实新发展理念,倡导真实需要,扬弃虚假需要。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战略基石。矛盾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发生的深刻变化,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必然。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是关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增进民生福祉是根本。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全面准确认识是一个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是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础。对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从历史、实践和理论相统一的高度来准确深入全面理解。正确理解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转化及其战略安排,要重点把握处理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党和国家工作的关系,与基本国情的关系,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与初心、使命的关系,与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关系,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判断。这一重要判断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国家治理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涉及到两个"十五年"目标的实现,必须优化国家治理方式,促进社会主要矛盾持续发展变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与全新表述是与时俱进的重大创新。梳理阐述习近平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价值向往之思、价值创造之思、价值评价之思,可以看出它们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价值向往、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均系于人民。这三者一个是开端之维、一个是关键所在、一个是压舱之石,对于引领我国人民在思想行动上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在价值向往与价值创造中,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弘扬正面价值,不断抵制负面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优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生产力逻辑”,基于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综合考量,进一步发挥道德的调节功能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逻辑”。一方面,道德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主体力量上的同一性和成功实践经验上的传承性为从道德视角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含着道德失范和道德困惑的现实困扰,亟需发挥先进道德的引导作用。依托“价值逻辑”构建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德治体系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的精神需求,而且能够推动道德实践的展开,对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骨的本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主体与逻辑目的,是中国传统人本主义的逻辑衍生。从历史源头出发,它的成型是有着政党性质、伦理价值与政治逻辑的理论流变,既着眼于"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现实命题,又紧紧围绕实现自我超越的路径逻辑,深刻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使命性。抓住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历程,其实就是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要矛盾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转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主题将因此调整:新时代发展目标从满足生存需要变为满足发展需要;新时代发展机制从初始市场形态变为完善市场形态;新时代发展动力从多元主体模式变为全元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3.
尹书博 《学习论坛》2004,20(8):12-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由于邓小平正确判断了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 ,选择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得到了加强和改善。邓小平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 ,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判断有哲学、历史、时代、理论和实践五个维度。从哲学维度看,正确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主客观的统一;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历经了四次判断,在探索中前行;从时代维度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符合客观实际,决策过程具有长期性特征,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从理论维度看,具有中心说依据说工具说多重性内涵;从实践维度看,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主体应紧盯党中央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公共服务提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振兴、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深入阐述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同伟大梦想之间的重要关系,也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这些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伟大斗争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维,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之维,伟大事业是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之维,坚定文化自信则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力量之维。研究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多重维度,有利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16.
陈成文  陈静 《探索》2020,(1):131-141
在传统社会,习惯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社会规范。从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习惯是指特定群体成员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构建起来的、并为他们所认同与遵从的一种非正式制度。习惯在本质上是一种群体性建构、文化性建构和规范性建构。从经验考察的结果来看,习惯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功能并不是明确的,而是模糊与复杂的。习惯作用于基层社会治理主要有价值—耦合机制、权力—冲突机制、价值—整合机制等三种机制。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习惯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就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学会正确评估习惯功能的净差额;二是要理性引导习惯的变迁方向;三是要善于发挥习惯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虽然农村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化解农村干群矛盾却困难重重.为此,必须进行国家制度建设,按照"党的建设-党内民主-人民民主-政府改革-国家制度建设"的发展路径来实现社会公正,以此作为化解农村干群矛盾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逻辑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交互促进、交相融合的过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有效应对国内外严峻挑战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度提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永远奋斗,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做出新奉献,引领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9.
鲁鹏 《理论学刊》2005,2(4):68-73
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效率与公平、"市场"与"计划"的矛盾。矛盾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不是试图一劳永逸地消除它们,而是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不断地解决它们。解决矛盾需要有正确的方式,正确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对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特点的把握,效率、公平、市场、计划分别来看, 都是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却相互矛盾,这就是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基本特点。对这样的矛盾,正确的解决方式不是一方克服"吃掉"另一方或矛盾双方"同归于尽",而是"矛盾双方并存"或"矛盾双方在相互博弈过程中融合成一个新事物"。这种方式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对象化形式即是民主和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