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刑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这个条文明确了从重处罚和从轻处罚的原则。所谓从重处罚,就是在法定刑范围内判处最重或较重的刑罚;所谓从轻处罚,就是在法定刑范围内判处较轻或最轻的刑罚。刑事案件中的量刑,就是在法定刑的范围内,衡量每个具体案件如何具体处理从重或者从轻处罚的向题,这是判刑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刑法第236条第2款规定:“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如何理解这里的“从重处罚”,是一个极富实践价值的理论问题,有必要加以探讨。有人认为,对一般情节的好淫幼女罪,在没有法定的从轻处罚的情况下,应当判处接近法定最高刑(包括法定最高刑)的刑罚(七至十年有期徒刑)。这就是好淫幼女罪的从重处罚。这一观点实际上是“中间线论”(所谓‘冲间线论”,指认为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的平均刑期(中间线)以上考虑应判的刑罚。七年有期徒刑恰好是一般情况奸淫幼女罪法定刑的中间线)在好淫幼女罪从重处罚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第一款对一般情节的强奸妇女罪规定的刑罚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条第二款规定:“奸淫不满十四岁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根据这一规定,我认为,对一般情节的奸淫幼女罪,在没有法定的从轻处罚情节的情况下,应当判处接近法定最高刑(包括法定最高刑)的刑罚(七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如果有法定的从轻处罚的情节,则应当酌情从轻判处。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单位对奸淫幼女罪如何“从重处罚”掌握不准。其中量刑过重,甚至不问具体情况一律“满贯”的有之;但更加值得注意的还是量刑过轻,在没有法定的从轻处罚情节的情况下,只判处三、四年或五、六年有期徒刑。这样按照法定最低刑或接近法定最低刑判处,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对近四年来所办理的刑事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捉捕归案后不但没有从重处罚,而且相对于已归案的同案犯的处罚反而要轻。分析原因,是因为在我国刑事立法上没有负案在逃犯应当从重处罚的相关规定,而人民法院在审判此类案件时依据的是公检法司四机关关于对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投案自首从轻减轻处罚的联合公告。这无疑使一些犯罪嫌疑人得到一种启示,即:作案后先逃再去自首,就会得到从轻或减轻的处罚。因此,笔者认为,刑事立法应对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从重处罚的规定,这样才能正确区别投案自首与负案在逃的不同处…  相似文献   

5.
大凡公诉人在审查刑事判决书时,都见过诸如被告人某某系初犯、偶犯,认罪态度好“应予酌定从轻处罚”等等之类的叙述。下面,笔者结合办案经验对如何审查判决书确认的“应予酌定从轻处罚”谈几点意见,以抛砖引玉,推进公正执法。 一、酌定从轻处罚的概念。所谓酌定从轻处罚是相对于法定从轻处罚而言的,是指人民法院根据被告人犯罪后的积极退赃、真诚认罪等综合悔罪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从轻处罚情节包括法定从轻与酌定从轻情节。从轻处罚必须以“从轻处罚情节”为依据,酌定情节不是由法律具体规定的,因而就其是否影响量刑有进行自由裁量的必要。在具体案件中,如何准确适用从轻处罚的各种量刑情节,从而体现罪刑相适应的刑罚原则要求,既是正确量刑的前提,又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技术性很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淑芳 《法学》2018,(4):48-56
我国行政处罚法设立了行政处罚的"从轻情节"而未设立"从重情节"。无论从轻还是从重情节,都是行政主体对行政处罚的合理运用,不能将行政处罚的从重情节与行政权行使的不当性等同起来。未设置从重情节往往导致执法和审判难以把握处罚尺度。在立法已设置"从轻情节"的情形下,再设置"从重情节"能使立法更加规范,使处罚适用周延,使处罚制度均衡,使处罚操作科学。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东莞市两级法院在多宗刑事案件中,对民事赔偿调解成功积极履行的被告人酌情从轻处罚。媒体简称“赔钱减刑”,所称“减刑”其实并非法律术语,易与对监所服刑人员的“减刑”相混淆。正确称谓应为“赔钱轻判”,是指刑事审判中,对附带民事赔偿调解成功积极赔偿的被告人,可予酌情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9.
在证据裁判主义的审视下,公诉人和审判人员对被告人“拒不认罪”表述的“从重处罚”之量刑意见,存在着两个“证据裁判悖论”:一是它限制、剥夺了被告人的质证权利,二是它紊乱了公诉人、审判人员在证据裁判程序的角色;同时,对于被告人“拒不认罪”的各种情形,公诉人和法官皆有相应的控诉证据和裁判证据模式,即“庭前供述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和(零口供)“其他证据的相互印证”两种(控诉或裁判)证据模式。对被告人“拒不认罪”进行“从重处罚”是不应当的,也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对自首的犯罪分子的处罚问题我国刑法第六十三条已有明确规定:“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较重的,如果有立功表现,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于刑法条文的这一灵活规定,给审判实践中带来了如何掌握“可以从轻”、“可以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2条第2款规定:劳改犯逃跑后又犯罪的,从重或者加重处罚;第3条规定:劳教人员、劳改罪犯对检举人、被害人和有关的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干部、群众行凶报复的,按照其所犯罪行的法律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罚。“加重处罚”在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只有这两条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累犯处罚原则,经历了一个从“加重处罚”到“从重处罚”的变化过程。建国之初的一些单行刑事法规,对累犯规定应当加重处罚。1979年制定的刑法未规定加重处罚情节,对累犯只规定了“应当从重处罚”,1997年刑法修订时沿袭了这一规定。然而,笔者认为,作为犯罪人的一种类型,现实中的累犯所表现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有较大的差异,从重处罚的原则与具有较深的主观恶性和较大的人身危险性的累犯的刑事责任是相适应的,但对于部分具有更深的主观恶性和更大的人身危险性的累犯来说,从重处罚原则所产生的威慑力及适用所产生的刑罚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对人犯实行刑讯逼供,“以肉刑致人伤残的,以伤害罪从重论处”。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条抢劫罪处罚。”在我国刑法的其它条款中也还有“论处”或“处罚”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崔卓兰 《中外法学》1991,(1):22-24,55
<正> 在现实中形式上不违反法条,但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占相当大的比例,具体表现如下: 1.相同情况不同处罚.如对国家机关从轻对公民从重;对此企业从轻对彼企业从重;对公民甲从轻对公民乙从重;对本地人从轻对外地人从重;对有"关系"的从轻对无"关系"的从重. 2.不同情况相同处罚.如对有法定从轻情节和无法定从轻情节的、对有法定从重情节和无法定从重情节的、对态度好的和劣的、对危害大的和相对较小的一样处罚;对盈余企业和  相似文献   

15.
单位累犯刑事处罚的新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累犯的刑事处罚是单位累犯问题的重要议题,它不仅关涉单位累犯立法目的实现,而且直接影响单位累犯立法的正当性。国内学界对此缺乏系统且深入的研究,更未形成真正的理论突破。立于“系统矛盾论”,对单位累犯应在系统性原则与互补性原则的协调中实现从重处罚。对单位自身的从重处罚可考虑“应然模式”与“实然模式”两种,而对累犯单位中的直接责任人员的从重处罚,则只按其作为累犯单位刑罚主体系统的主要元素,通过对累犯单位刑罚主体系统所受刑罚的整体趋重中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刑法分则的103条中,除7条外,都规定了具体的刑罚,都有一个量刑幅度的问题。当案件一具有法定从重从轻的情节时,如何从重从轻这个问题就突出地摆在面前了。这在审判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是一个迫切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有的同志对如何从重从轻为我们提示的标准之一就是:如果某种罪的法定刑只有一种刑罚,并规定了一定的伸缩幅度的,从重就是在该种法定刑幅度以内的二分之一以上判处刑罚。从轻就是在该种法定刑幅  相似文献   

17.
<正> 法定量刑情节,在新刑法中有从重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四种。新刑法关于从重处罚的情节共六类28种;关于从轻处罚单列出来有二类6种;关于减轻处罚分二类13种;关于免除处罚,即定罪免刑,分二类13种。在我国刑法中,除以上四类法定量刑情节规定外,还有情节加重犯和情节减轻犯二类法定量型情节。情节加重犯相应的加重刑是基本刑以上的法定“刑档”。情节减轻犯则反之,为基本刑以下的法定“刑档”。情节加重犯与情节减轻犯在刑法分则条款中规定相当广泛,由于该二类量刑情节的规定,一罪才有不同的法定“刑档”和刑  相似文献   

18.
民愤并不是法定从重加重处罚情节,如果以民愤作为从重加重处罚情节,这不仅是要犯罪人对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而且还要对犯罪行为以外的情况或事实——“民愤”的大小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日益发展,交通事故也逐渐增多,严重危及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一般有三种态度:或自首,或畏罪潜逃,或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根据刑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在量刑时,自首者可以从轻处罚,畏罪潜逃的则被从重处罚,而积极采取补救行为  相似文献   

20.
浅谈对少年犯适用从轻减轻处罚的量刑情节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我国刑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项规定是对少年犯适用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律依据。由于该项规定比较原则且无有关司法解释,实践中掌握标准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