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量“十连增”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人口变化的粮食需求总量持续增长和基于耕地减少的粮食供给增产潜力不足,导致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提出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厉行粮食节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多种多样,必须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对策是要适应新形势,树立新型粮食安全观念;要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社会结构的改变、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环境恶化和过剩产能等都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坚持粮食生产不放松,坚持高起点上主动作为,坚持以问题导向顺势而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可持续,农民增收可持续,资源环境可持续。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增强对新常态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认识以及当前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面对我国“入世”,作为小麦、玉米等粮食主产区的河南,我们必须全面了解WTO的农业协定和我国在农业谈判中的主要内容,分析研究我省粮食生产和销售的利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应对措施,维护我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战略问题。我国粮食总产量连创新高,但粮食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粮食产业,粮食生产系统可以实现从种子肥料到生产、加工配送,再到消费等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的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新动力。然而,当前粮食生产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存在小而分散的农业经营模式难以改变、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低、涉农数字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以及粮食大数据采集、处理和开放共享效率低等多重现实难题。应当因地制宜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加强粮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涉农数字技术的创新水平以及粮食大数据采集、处理和开放共享的效率,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构筑坚实的数字屏障。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算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并从公共治理的角度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治理基础,可以发现,我国的谷物和口粮自给率均保持在了较高水平,但广义粮食自给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粮食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增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城镇化与耕地压力、环境与自然资源禀赋、粮价补贴与国内外粮价"倒挂"四类因素对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粮食的金融属性日益突显,粮食价格大幅波动且受衍生品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粮食金融属性的突显是衍生品市场不断发展与粮食的能源化倾向双重作用的结果,不仅进一步放大了粮食价格的波动,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新的威胁。我国对内要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对外要加强国际农业合作,科学运用衍生品市场套期保值,规避粮食价格风险,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的出现,促使人们再次关注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有何消极影响?文章对国际法制中"充足食物权"的历史发展以及国家所承担的实现充足食物权的义务进行了阐释,并对对发展中国家履行"尊重食物权"、"保护食物权"和"实现食物权"义务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从人权的视角揭示了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趋势。土地流转在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抛荒地的复耕等方面对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乱用耕地、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审慎推进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而且能够实现农业生产与工业原材料需求有效对接,减少农产品无效供给,有利于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但是,我国有关农地信托的法律规则缺失,导致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非粮现象",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潜在风险。构建农地信托制度具有紧迫性,但我国农地信托制度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财产转移及管理"的规则设计,不能照搬国外既有规则,必须面对中国农地经营现实与农业发展现状、立法价值取向,应该在私权与公益之间寻找契合点以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立足于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偏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总体格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改进和完善粮补政策,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粮食需求,有效控制粮食进口规模。  相似文献   

13.
侯东民 《理论前沿》2003,(14):18-20
只有正视人均资源制约下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自给之间的尖锐矛盾,寻求长治久安的战略变革,建立基本独立的双重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从体制上彻底给农业松绑,才能同时为粮食安全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奠定持续而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我国需要新的粮食安全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二连增"情况下,我国粮食供求出现了"三多一低"的怪现象,这是由于过度生产、超额储备和统计方法不当造成的。从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分析,当前我国粮食供给是历史上最充裕时期,安全状况也处于最佳状态。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安全隐患也在不断积累,主要表现为,过度生产和超额储备产生了一种新的不安全态势,它使财政补贴负担越来越重,土地、水等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市场供求关系扭曲。对此,必须改革现有粮食安全制度,取消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政策安排,实行粮食安全目标储备制度条件下的高价收购制度,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5.
全球性粮食危机最近变得愈发严重,其出现的原因包括各国对农业重视程度的欠缺、对新兴技术的过于追捧、气象变化异常和战争、投机等人为因素。中国必须立足自我,加强粮食安全建设,解决好自身的基本粮食需求;在全球性粮食危机中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加强与各国的粮食合作,推动危机的解决,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农业要强,首先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云南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对全省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定海神针”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发展粮食国际贸易是必要的,但却是有条件的。措力国际粮食市场促进国内粮食安全的前提是工业的发展。工业品出口对农产品进口具有价格比较优势。但仅此还不够,还必须协调粮食安全的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协调粮食安全的经济目标与民生目标。为此.文章提出了统筹粮食贸易的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相机抉择粮食进口与农业技术引进、权衡粮食进口与粮食生产的民生影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将会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多方面的影响。2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粮食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市场机制的利益驱使下 ,买方市场会使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投入下降 ,经济全球化又会使粮价下跌 ,致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加入WTO以后 ,万一发生针对我国的有效粮食禁运 ,要防止再次转入卖方市场的周期循环。因此 ,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改革粮食供求格局 ,调整粮食生产结构 ;(二)建立粮食进出口的农业保护机制 ;(三)加强粮食生产能力的储备。  相似文献   

19.
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代社会,粮食问题关乎国家、社会稳定,关系王朝兴旺昌盛。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丛先秦时期开始萌芽,至秦汉时期得以全面发展,隋唐时期趋于完善,宋元明清时期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依然存在诸多危机,气象灾害、水资源短缺、耕地退化、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和生产力低下都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已积极推行和实施粮食补贴制度,但存在补贴标准、补贴目标和配套措施实效性差等问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粮食补贴制度,以切实发挥粮食补贴制度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