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尽快适应挑战,不断提升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能力,增强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本领,为"四品一械"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塑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新形象。  相似文献   

2.
食品药品监管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新形势下应加快六个转变,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媒体的高度关注、老百姓的"担心吊胆"。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监管体制问题,但在政府部门监管资源不足、监管体制正处初建时期,鼓励公民通过合法途径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形成政府监管与公民监督相结合、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各方协同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青年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生力军,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青年政治参与有重要影响,为其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和更为丰富的手段。但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政治参与同样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源于青年自身特点和大的网络、社会环境。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引导和规范手段,保证青年新媒体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创新了信息传播和政治参与的形式。美国把新媒体作为推进民主输出和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工具和新途径,建构了以政府主导、互联网等新媒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民众共同参与的推进民主输出的复合型立体式运作机制。在阐释美国通过利用新媒体进行民主输出主要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利用新媒体对华进行民主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特点,提出了积极抵御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媒体对外传播与民主输出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媒体的高度关注、老百姓的“担心吊胆”。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监管体制问题,但在政府部门监管资源不足、监管体制正处初建时期,鼓励公民通过合法途径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形成政府监管与公民监督相结合、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各方协同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社会性管制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以食品药品安全为起点的初级阶段、以权利保护为基础的管制阶段、反思社会性管制阶段以及走向风险管理的管制改革阶段。美国社会性管制的发展对正在走向新型监管型政府的我国,其启示主要包括保护公众基本权利,引入公众参与,完善法律法规和注重管制成本的效益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使新媒体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传播作用,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在面对新媒体传播这一新变化中稍显被动和迟缓,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形成独特的新媒体管理方式,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推动新媒体传播自律机制建设,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变革和发展,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与繁荣。新媒体因其强大的信息扩散能力、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独特传播效应,创造出全新的公共协商空间,并日益被大众所接受。新媒体已然成为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出现构建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的互动化的良好平台,也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新媒体的发展不仅营造了协商民主的商谈空间,也推动传播了协商民主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本日的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这项工作成败与否,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1==作水平,关注民生,把关民生,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我们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突出“五种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食品药品监管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开启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大众化传播的新阵地。但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多元传播主体致使异质社会思潮和网络谣言肆意泛滥、娱乐化传播特点冲击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等。新媒体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注重用活细小叙事话语,增强先进典型事迹的网络传播内容转换;加强"微监管",净化价值观传播的网络环境;开展素养教育,激发青年成长成才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共传播时代,由于对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知,也由于对新媒体传播机制缺乏了解,公民在信息分享过程中时有隐私泄露、隐私权受伤害的情况发生,这些伤害可能来自隐私主体自身,也可能来自他人或网络传播平台。因此,做好公共传播时代公民的隐私权保护,需要提升公共传播时代公民对隐私认知水平、提升网络传播平台隐私保护的社会责任以及细化法律在信息分享中的隐私保护功能等,通过多方共同作为减少乃至消除这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已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和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而新媒体传播机制的渗透性、舆论生产方式的煽动性、组织动员的误导性以及对接方式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表达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占领新媒体舆论高地、健全高校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培育新媒体中的高校意见领袖团队,多角度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道德培养,本文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而传播能力的建设离不开传播机理的探究与传播工具的合理利用。随着新媒体赋予媒体评论新活力,公众意愿的表达更具张力,但与此同时,热点公共事件的频发使得情绪传播现象超前于理论建构与指导。新媒体中的信息流向与舆论动态的急遽变化使传统的监管方式疲于应对,因而应积极探求新媒体事件传播的形成机理,深入探索其显性形态和隐性价值,分析新媒体情绪传播的动因,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进行情绪疏导,进而实现有针对性地舆论引导,为相关机构掌控社交网络舆论走向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从而加快推进传播力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发展既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广阔平台和良好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主要有:树立平等对话的教育理念;构建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建立、健全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打造一支新媒体条件下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及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互补。  相似文献   

16.
公民参与反恐的领域、困境与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应恐怖主义的新特点,公民参与反恐是中国新治理观下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安全治理的具体体现。公民参与反恐强调的是公民以个体身份参与,是韦伯所指的社会行动。公民主要在收集信息、社会面巡防、宣传教育、恢复重建、社区矫正与帮教等方面实现参与义务,是对国家专门反恐力量的协助。公民因参与意愿、能力不足限制了参与的供给,公民参与的自组织逻辑与专门力量的科层制逻辑存在矛盾,支持性的国家——社会关系尚未形成,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公民在参与实践中遭遇困境。因而,需要以有效的动员机制提升公民的参与意愿,增加国家制度供给支持公民参与反恐,并积极促进国家专门力量同参与反恐的公民力量达成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监督管理过程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教育执法相对人遵守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大力宣传《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  相似文献   

18.
美军对新媒体经历了禁止使用、主动研究、尝试运用的过程,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高效、透明、灵活等优势,将新媒体积极运用于信息战领域、公共事务开展、军队管理模式改进、官兵士气提振和危机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针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爆发力更强、影响力更大、更加难以控制等特点,美军也采取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使用、设置专门机构人员监管评估和提升官兵媒介素养等措施,加大对新媒体的管控力度。  相似文献   

19.
媒体注意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桥梁,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键所在。在中国传统媒体中,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旋律地位决定了它成为中国受众注意力的焦点。新媒体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它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供给了广阔的传播平台,另一方面它也分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传统媒体中的受众市场;社会结构的嬗变及多元舆论格局的形成,分散了传统受众的马克思主义注意力;用户参与和用户制作冲击着专业媒体,影响了受众马克思主义注意力的聚集。马克思主义传播必须在把握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及趋势的前提下,不断增强自身的新媒体注意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媒体以人为中心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理念,改变了原有信息获取方式、公民参与方式和公民思维习惯,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日益成为公民意识传播与凝聚的有效方式,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和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发展,促进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本文在重新定义社会化媒体概念的基础上,进而探究其基本特征及对公民意识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