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过后的双重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客观深入地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探索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的创新途径和方法,对于真正提升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的就业竞争力,对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邹禄禄 《工会论坛》2015,(3):135-137
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需要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自身定位、专业能力建设、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等方面做出进一步实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相关性是高等教育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反映.但就本科教育而言,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相关性也并非与职业岗位“—一对应”,而是要以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多样化适应职业岗位的多元化需求.实践中,本科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僵化、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雷同导致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的专业相关性不高.本科教育改革关键是要切实给予大学专业设置自主权,加强专业设置与改造,健全专业设置与改造的制度保障机制,提升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拓宽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加,涨幅继续加大,这将是今后几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对我们地方高等院校来说,重要的是以提高培养质量为契机,以调整专业结构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拓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个人素质和就业观念等四个方面对影响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对其就业竞争力影响最为显著,而就业观念的作用并不显著。本研究对提高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结构性失业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大样本抽样调查,结果发现2009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总体呈下降态势,但是就业率和月薪都没有跌破2007年的水平;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就业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以继续求学来缓解就业压力,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呈现稳定状态;2009年毕业生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程度较为严重,失业率前10名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文学、法学、医学和教育学等专业大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问题,对各专业的失业率和失业量进行监测,从国家、地区、高校三个层面建立大学生就业的专业预警机制,设置"红黄绿牌"专业,以个别专业的招生指标控制为主要杠杆,辅之以在校生的专业调整。  相似文献   

7.
《人事天地》2009,(23):2-2
金融危机余波未了,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7月初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68%,仍有约30%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但形势严峻并不等于严冬来临,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村镇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相继出台的各项促就业政策,也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当务之急是正确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就业心态,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将就业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本期我们整理了相关文章,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对策进行分析,希望对求职的大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愈来愈凸显出来,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9年约61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经过调查研究,就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现状,大学生要想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上立足,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帮助大学生们跨越横亘在就业前面的鸿沟。  相似文献   

9.
王琳  陈大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5):172+174-172,174
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使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他们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找到合适的职位,关键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以分为基础竞争力、专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塑造,一方面从学校的角度要探求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渠道,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扩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令世界各国头痛的大问题.高职院校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当前和今后都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增强"保就业"的能力、不断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自我发展的实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大学生个体和职业机会有效结合的综合素养的集中反映,良好的社会兼职活动是在校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校大学生社会兼职存在兼职与学习之间"度"的把握欠缺、兼职的盲目性、缺乏统一管理和指导以及社会管理的不规范性和学生的法制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学校与学生均要通过各种途径与努力,才能通过社会兼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大学生个体和职业机会有效结合的综合素养的集中反映,良好的社会兼职活动是在校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校大学生社会兼职存在兼职与学习之间"度"的把握欠缺、兼职的盲目性、缺乏统一管理和指导以及社会管理的不规范性和学生的法制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学校与学生均要通过各种途径与努力,才能通过社会兼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2年就业情况在连续三年中最差,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开放,考研成为大学生的群体行为,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大学毕业生对国有企业较冷淡引起人才市场的不平衡,大学"考证热"急需降温,信息、政策、公平是大学毕业生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工科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工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影响着整个就业市场的起色。笔者从工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出发,结合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及就业实习基地等角度探讨解决工科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模式,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阐述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高校引导毕业生实现基层就业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缓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难题需要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建立全程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强化就业指导,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与日俱增,高校扩招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当代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给大学生自身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相关方面的困扰。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出发,探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期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及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工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影响着整个就业市场的起色。笔者从工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出发,结合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及就业实习基地等角度探讨解决工科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不可回避的话题,就业压力己经成为困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体育专业大学生典型的就业心理有自卑、迷茫、恐惧,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和性格特点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才能真正让他们走出就业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相似文献   

20.
焦德杰  韩忠月 《工会论坛》2008,14(2):117-118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就业难问题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矛盾,结构矛盾是主要矛盾。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但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这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