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与梅花     
北宋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娶,在杭州西湖孤山下隐居20多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爱梅花的冷香滋味,缟素襟怀。每年梅花即将开放之时,他便不再外出,从早到晚盘桓在梅树之间。或在梅下饮茶,或在花间饮酒。细察梅花的品性,揣摩梅花的风骨,长吟短咏,临风捉笔,终于写上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名句。为后人千古传诵。南宋诗人陆游是一位酷爱梅花的诗人。在陆游的诗集中,咏梅的诗词就有一百多首。诗人对于"气节最高坚"的梅花爱慕之至:"小亭终日倚阑干,树树梅花看到残。"他甚至恨不得自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爱梅之深真是令人叹绝。后人把陆游爱梅与屈原爱兰、陶潜爱菊相提并论,成为诗坛佳话。  相似文献   

2.
“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闻一多的这句名言贯串并支配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15)
<正>他们的人生总是从文艺青年开始,然后进入政治中年、商务中年。但有一些人,却终其一生,都将文艺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不知道从何时起,"文艺"成为一个骂人的词了。这些年里,我们眼看着这个词的属性从中性到褒义到贬义,再到自称"文青"的多半是伪文青,真文青都不敢承认自己文艺。《红楼梦》里也有同样的耻于承认自己是文艺青年的风气。比如贾政,年轻时"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爱诗爱酒爱自由,也是个妥妥的文艺青年。但进了官场,娶妻生子之后,却像被重塑了一样,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8)
正当下,有些现代诗人倡言纯文学。"纯文学",顾名思义,是消除社会意识的纯粹文学。诗是言志的作品,这种"纯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没有出现过。诗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一切生活需求均受社会供应,纵使归隐山林仍脱离不了社会关系。即便历代某些混淆时期的遁世文人,类如"竹林七贤""扬州八怪"等等,仍持守知识分子的本色关怀社会。可以说,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诗人不可能写出"纯文学"作品。诗人因天赋的个别差异,对创作题材的选择、旨趣的倾向和写作的模式,各有自己性格的特色,文学领域便有了丰富多样的诗歌。这本是极其  相似文献   

5.
“他爱诗如命,对推动诗运,更是不遗余力。在他主持《葡萄园》诗刊编务期间,曾大量刊登年轻诗人的作品,对提携后起之秀,付出过很多的心血。目前,台湾不少中青年诗人,都曾受过葡萄园的帮助。”——这一段话,是台湾《秋水》诗刊主编、女诗人涂静怡对著名老诗人、台湾诗歌艺术学会理事长、《葡萄园》诗刊社长文晓村由衷赞美之辞。事实上,文晓村不仅是台湾诗坛上一个成就斐然、十分爱护和提携新人的诗人,一个始终主张“国粹”——即中国诗歌要有中国特色的诗评家,更是一个推动诗运、弘扬诗教的歌手。  相似文献   

6.
爱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好;恨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坏,这种惯性思维模式也被用到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头上……爱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好;恨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坏,这已成为我们的惯性思维模式了。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诗人,既爱国,诗又写得好,人们爱他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不  相似文献   

7.
诗雅荷香     
炎炎夏日,荷花绽放,圣洁高雅,妩媚多姿。流连忘返于荷塘,可令人心旷神怡。千百年来,荷花曾引得众多游人在湖畔驻足流连,也曾激发无数诗人的灵感和情思。荷花,又名莲花、芙蕖、菡萏、芙蓉、水芝,等等。唐代大诗人李白《折荷有赠》一诗,借荷花比喻纯洁的爱情:"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园。佳人彩云里,  相似文献   

8.
《春秋》1996,(5)
做诗人,是艰难的。因为,诗是被征服的人生。——题记“没有搁浅的爱/哪有沉睡的船”(塞风诗《两只小船》)读塞风,他是诗,是一部生长塞上、挺立风中的抒情诗;读  相似文献   

9.
与普文合作写了一本小书,叫《秋岳烟鹤》。普文主笔。书名是有典故的,清诗人厉鹗有诗曰:我爱秋岳子,萧寥烟鹤姿。  相似文献   

10.
唐诗的繁荣     
大唐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人士子行走江湖的名片,也是朝中士大夫宦海行吟的寄托。不仅田园山水间有诗,羁旅行役中有诗,大漠边关上有诗,酒肆歌楼中有诗,科举考试也离不开诗。现存下来由康熙年间翰林彭定求等十人编成的《全唐诗》就有48900多首,残句1555条,收录诗人2200余位。虽号称“全唐”,却不知还有多少诗人的诗作散失民间。大唐的煌煌气韵,有一部分得益于诗歌。唐朝人写诗没有稿费,没有诗刊,为何他们要写,又是写给谁看呢?这其实引出了唐诗繁荣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11.
正人的一生要怎样度过才是有意义的?除却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幼童时期,这大概会成为每个人毕生上下求索的命题。有的人拼尽全力要走到华丽的聚光灯下,集璀璨荣耀于一身;有的人天赋异禀,注定在成就伟大事业中卓越不凡;也有的人总是以一颗雕琢璞玉的"匠心",把最平凡的日子过成诗酒,将最普通的事情做到最出彩。在庆祝建党97周年的特殊时刻,民政部举行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主题宣讲活动。这是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创新之举;是认真践行"民政为民、  相似文献   

12.
黄伟林 《当代广西》2014,(12):54-55
正我平常爱读桂林山水文章,其中一些特别喜欢的不少与灵渠有关。比如,明朝俞安期的《初出漓江》: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这首诗中的"枕底涛声枕上山",既写出了漓江的形,又写出了漓江的神,还写出了诗人本身的情趣,真正称得上是形神兼备,寄托情怀。又比如,清朝袁枚的《兴安》: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有动有静,有光有影。在我看来,这两首诗  相似文献   

13.
绿在梅花山     
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过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就是在这首诗里,结尾两句让众多文学青年倒背如流: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叶圣陶也讲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告诉我们,"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不约而同强  相似文献   

15.
正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读《当代广西》第11期杂志"文化"栏目推荐的《唐诗风物志》一书,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在世风开放的唐朝,以诗寄情、叙事、言志是一种风尚,诗歌徐徐展开唐人生活的画卷,也使唐朝成为古代文化盛世的高标。譬如唐代大诗人杜甫,鲁迅评价他:"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他还曾经说过:"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是人类优秀文明的积极借鉴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定引领者,是社会高尚道德的有力崇尚者。可以说,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6.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7,(24):16-23
朦胧派诗人北岛曾有一首一字诗:"网"。他绝料不到这个字在多年后会成为国人的经济图腾。从建成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到拥有自己的CN顶级域名、教育网、商  相似文献   

17.
周国新 《理论月刊》2005,(6):134-136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但作者以其诗人的性格,以抒情、含蓄等诗的笔法艺术以及诗文并用等手法来写史,使纪传体史书具备了诗的因素,充满了诗的色彩。《史记》是一部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部完整的用血和泪和生命写成的悲愤诗。  相似文献   

18.
正若把人生比喻为一个大舞台,那么,每一天都该是女人的全新伸展台,不妨尽情展现!不要只是拼命扮演好妈妈、好太太、好媳妇、好员工的角色,而忘了自己是个女人的天职与天赋。想当个"内外兼修、表里如一"的真女人吗?那么,就全力把自己变美丽,从外在美认知、觉知到内心独特的内在美,让美丽成为永远的进行式。追求美丽是女人的天性,但"陈丽卿形象管理学院"总监、形象管理  相似文献   

19.
"梨花体"事件和"羊羔体"事件既是网络时代的"诗歌事件",也是"文化事件"甚至是"政治事件"."梨花诗"和"羊羔诗"被嘲笑为"口水诗"的一大原因是违背了国人已有的诗歌常识."羊羔体"事件源于公众对太"散文化"的"口语诗"、对新诗的知识谱系及知识霸权和对中国大转型时期涌现的腐败现象的不满,即对"知识权威"、"伦理秩序"和"权力局势"的不满."羊羔体"事件呈现的口语写作、中年写作和官员写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合理性,也有较大的缺点.两次事件都有利有弊,都可能误导诗坛,损害新诗和诗人的声誉;也可能通过全民性的大论争,各种诗学观在既对抗又和解的生态中共生,从而有利于新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记得在今晚报副刊的一篇文章中,曾引用了杨绛先生翻译的兰德(英国诗人)诗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首诗很著名,原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