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刑法人身权保护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洲 《河北法学》2006,24(11):24-53
人身权利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现代人权和有关法律规范保护的重要内容.完整分析我国刑法的人身权概念和范围,详细总结我国参加和承认的国际人权公约中人身权保护的一般国际标准,深入说明我国刑法在人身权各方面保护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根据国际人权标准提高我国人身权保护水平的方向性思考,指出降低起刑点才是改革中国刑事法律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权标准与我国刑法人身权保护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洲 《法学家》2006,3(2):70-85
本文以我国参加和承认的国际人权条约为根据,总结了人身权刑法保护的一般国际标准,以我国法律框架为背景说明了我国人身权刑法保护的基本状况,提出了根据国际人权标准提高我国人身权保护的水平和提高中国人身权保护水平的方向性思考,指出降低起刑点才是改革中国刑事法律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刑法改革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人权保障是当代刑法改革的鲜明主题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当今世界,人权已成为各国和国际社会处理政治、经济、法律等事务时常常优先予以考虑的问题。人权的改善和进步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法治无疑是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刑法由于其所保护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其对违法制裁的特殊严厉性,使刑法对人权之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刑法对人权的保障,既包括对犯罪人人权的依法保护,同时当然更应包括对被害人及广大守法公民人权的保护。鉴于刑法对人权保障特别重要,所以当代各国立法者一般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尽可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刑法对其加以保护。 事实上,20世纪以来,围绕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人权,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进行了刑  相似文献   

4.
高勇  于逸生 《北方法学》2017,11(3):84-90
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将原来就被视为轻微犯罪的那部分劳动教养内容由刑法接纳,同时将与其同等强度的其他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一并纳入刑法并建立轻罪制度,是完善刑事法律制度体系、使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合理衔接、与人权保障国际公约和多数国家刑法普遍立法例接轨、打击预防腐败犯罪建设清廉社会,以及发挥刑法导引作用提升道德水准、应对风险社会的现实需要。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建构轻罪法律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带动着世界各国的文化融合和友好往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权保护引起了国际法和国内法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人权保护体制日趋完整,公民个人在国际环境下更加独立享受身体权、政治、社会、文化等权利。国际刑事程序权力的行使过程很容易伴随着侵犯人权的可能,作为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制度的引渡,尊重引渡双方国家主权,保护人权是国际司法协助的基本和前提。本文认为应了解我国国际法体系中人权保护体系,发现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完善法律体系与法律实践,紧跟联合国人权保护的步伐,进一步促进人权保护与国际刑法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6.
生存权是人权的基础,生命健康权则是一项基本人权。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人的机体组织和生理功能的健全,均不受非法侵害——这是我国医药卫生法的根本宗旨。作为具有强烈阶级性的刑法、无论其阶级性如何,其社会保护功能和人权保障功能则总是相伴存在。本文仅就我国1997年10月1日实施的修订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在医药卫生方面设定的犯罪作一简要介绍,以期从卫生角度展示我国对个人人权的法律保护。1979年7月1日制订的刑法(以下简称"原刑法")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医药卫生方面的犯罪只规定了两个罪名:制造、贩卖假药罪和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罪。十几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道德的滑坡、法制观念的淡薄,谁先致富谁光荣的舆论导向等等,使一些人竟不择手段地去捞取金钱;加之医药卫生管理模式的陈旧,医药卫生领域内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为一些敢于突破藩篱、急于致富的人提供了"机会",因而不少新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正式写入刑法,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如何使社区矫正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如何发挥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中的作用更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课题。本专题从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定位、对策、方法等不同视角进行论述.以期强化社区矫正的执行。真正实现社区矫正保护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双重目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罪刑法定与刑法机能之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少华 《法学研究》2005,27(3):50-61
社会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的统一是刑法的整体价值目标,而不是刑法某一个构成要素的价值目标。认为相对罪刑法定原则具有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双重机能的观点,实际上是混淆了刑法的机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的机能,错把刑法的整体机能当成了其构成要素的机能。罪刑法定原则虽然应当服务于刑法的整体价值目标,但是,它却不应该、也不可能直接承载社会保护的价值内容。我国《刑法》第3条从正反两个方面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将社会保护的内容附加给罪刑法定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一原则的社会法律意义,不利于现代刑法观念的培植。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法律制度国际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国际刑法在保护人权的重要性问题上,达成了普遍共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国家刑法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国的刑法现代化的过程应该符合世界刑法的趋势,在刑事法律的背景下,应根据国际立法,现行刑法,积极吸收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同时关注刑事法律本地化,侧重于刑事法律更新和改善,将现有的制度的完善、发展,减少了在刑法国际化进程中的差异,以此来逐步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人权保障是当代刑法的鲜明主题之一,刑法基于其所保护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刑罚的严厉性,对人权的全面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有了很大进步,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执法人员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权利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司法部门的形象,亵渎了法律权威。本文将对人权保护在刑事司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完善人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表明,法律是伴随着利益的分化、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法律与利益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围绕如何调整和保护一定的利益而展开的。刑法作为基本的法律部门之一,同样也是如此,我们知道,一定的社会结构形态对刑法具有决定作用,其中重要的一面包括影响刑法对利益的选择,在现代民主政治社会,尤其是在市民社会逐步形成并相对独立于政治社会的过程中,人权就成为刑法利益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了。  相似文献   

12.
赵秉志 《法学》2007,(9):3-13
刑法立法是刑事法治的基础,刑法立法工作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刑法立法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刑法学者参与刑法立法意义重大。1997年刑法典具有时代特色并获得了重大改革和多方面进展。晚近10年来我国刑法立法成就斐然,尤其是刑法修正案和刑法立法解释的完善方式值得充分肯定。现阶段我国刑法的改革,应以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人权保障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发展方向,并着重致力于死刑制度改革、加强人权保障和应对时代发展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努力探索刑法改革的科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刑法理念转变之我见--以人权保障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金冶 《法学杂志》2005,(3):115-117
强调人权保障,促使刑事司法的价值目标从“打击犯罪”本位向“保障人权”本位转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刑法的修改,以及学界围绕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展开的讨论,都是对以尊重人权、保护人权为价值理念的现代司法制度的基本要求的反映。本文拟以人权保障为视角,围绕刑法理念的转变这一中心,谈一点看法。一、人权保护视野下刑法理念的变革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中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基本都保持着一种单一的犯罪控制的工具主义法律观。有学者形容说:“以暴力镇压为主要功能的刑法,成了历代刑事立法的共同特征,并构…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刑法中的妨害婚姻家庭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稳定的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破坏婚姻家庭的行为破坏了这个基础和前提,而作为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的刑法,将严重破坏婚姻家庭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早已有之。我国台湾地区的刑法中较为详细地规定了妨害婚姻家庭罪,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人权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所享有的以生存权为基础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权利的总和。人权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人权的内容(即人权的保护目标),一是人权的保护形式(即人权实现的策略方式)。因而,人权在任何国家都离不开法律保护。人权的内容必须由法律加以确认,人权的实现必须以法律保障为前提。人权的法律保护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国家法律对公民享有哪些人权予以确认,二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实施制度,以确保法定人权不受侵犯。我国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的法律保护中处于重要地位,起着其他国家机关所不  相似文献   

16.
陈晓宇 《河北法学》2011,29(12):133-137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法律制度的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基于对人权保护重要性的共识,刑法国际化已经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刑法完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我国作为法治后发型国家,其刑法现代化的进程应该顺应当今世界的刑法趋势,在刑法国际化的背景下,应立足于中国已有的刑法国际化立法,积极合理地吸收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在注重我国刑法本土化发展的同时,注重刑法理念的更新和现有刑事制度的完善,减少我国刑法国际化进程中的差异性,以便促进我国刑法的长足发展,实现刑法应有的机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我国刑法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中国的刑法立法经历了孕育、诞生和发展的演进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颁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刑法典;逐步确立了保障人权的观念;刑罚制度改革逐渐与国际化趋势相协调;刑法修正案成为主要的修法模式;刑法立法解释作为刑法的渊源开始受到重视。今后,我国刑法的改革,应当以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强化人权保障、有助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为发展方向。刑法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死刑制度和有关人权保障的刑法制度上,并及时而合理地增设新型犯罪和国际犯罪的种类,在刑法中切实贯彻联合国刑事法治的基本准则。我国刑法的局部修改、补充和完善主要应限于刑法修正案和刑法立法解释两种方式;国家立法机关要适时地进行刑法典的编纂工作,在适当的时机,国家立法机关还可以考虑将对刑法典集中而系统、全面的修改提上立法工作的日程,以修订出更加科学、完备因而具有更长久的适应性的刑法典。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是母法,宪法的具体制度及其价值目标要通过包括刑法在内的具体法律制度去实现,具体法律制度要在具体内容及实质的精神内涵上与宪法保持高度一致,在宪法发展背景下,我国刑法理念不断更新,实现了在人权保障前提下的秩序维持,在公正理念下平等保护各类主体的法益,在谦抑观念下的适度犯罪化。但要真正实现宪法发展和刑法理念更新之间的良性互动,应在借鉴世界各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日共犯问题比较研究概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洁 《现代法学》2005,27(3):108-114
共同犯罪作为一种对社会危害显著的社会法律现象,历来都是各国立法、司法和理论界关注的重心之一。对于如何界定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如何处罚共同犯罪中的参与者,各国立法和理论各不相同。基于社会危害性这一犯罪观,我国共犯制度的设定目的是要解决多人共同实行某种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时,将哪些参与者作为犯罪人,在犯罪中所起作用不同的行为人,如何使其承担与其地位与作用相当的刑事责任问题;日本共犯制度设定则以“构成要件”为中心,重视共犯与正犯的区别,如何解决共犯者的犯罪成立条件是其核心课题。这种不同取决于两国刑法所选择的价值取向上的不同,我国的共犯制度倾向于保护价值,而日本倾向于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0.
论国际刑法与人权的国际保护唐雪莲随着时代发展,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日益为现代国际社会所关注。尊重和保护人权不仅成为各主权国家确认的一项法律原则,还逐渐从国内法领域进入到国际法领域,产生了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国际社会正在致力建立一个全面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