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70多年探索实践,我国农村建立起以家庭为主体、“五保”制度为基础、村民互助为特色、集体经济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阶段、收入水平、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协调。因此,农村养老服务在需求、供给及政策效应上都不同于城市。基于城乡差异性,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必须以完善养老保障为先决条件,以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为基础工程,以重点发展互助型养老服务,特别是发挥返乡养老群体积极作用为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
杨帆 《学理论》2015,(6):7-8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是国务院为了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城镇住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而制定的条例。围绕《条例》所制定的住房公积金政策推动了中国住房分配制度的货币化改革和体制转换,发挥着政策性住房金融功能和住房保障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住房公积金政策逐渐暴露出政策覆盖面有限、资金使用效率低、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迫切需要从明确住房公积金政策定位、规范住房公积金政策规定和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三方面着手,对《条例》进行重新修订。  相似文献   

3.
住房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基本人权所需。以保障公民住房权作为国家住房政策的制定依据,既是履行国家义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国家住房政策效力、避免住房政策出现偏误或波动的可靠法则。住房政策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福利政策。我国住房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当前住房政策只看到了住房的商品属性而忽略了住房的社会权利属性造成的。重建住房政策的公民住房权之基础,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也有助于解决我国住房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一些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是渐进式的,渐进式的房改避免了激进式改革中因利益关系迅速调整而引发的社会震荡,较好地实现了房改深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共同目标。根据不同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实践阶段(1980年6月—1994年6月)、综合配套阶段(1994年7月—1998年6月)、全面推进阶段(1998年7月—2007年7月)和结构调整阶段(2007年8月至今)。在对各阶段的房改政策进行梳理、分析与评介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有效介入,居民住房消费梯度观念的形成,房地产开发商责任感的增强,分层住房供应体系的完善,全国住房普查的适时开展以及其他配套改革的整体推进,将是影响今后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关键。此外,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往往表现出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特征。因此,如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居住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王军 《瞭望》2006,(41)
“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日前公示并征求意见。在中央相继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首都城市的这项住房建设规划,将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作为重点,诸多表述颇具新意。在现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房三个层次构成的住房供应体系中,由于廉租房供应有限,经济适用住房只售不租,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既买不起房,又不够住廉租房的资格,成了政策的“夹心层”。  相似文献   

6.
我国住房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5,(5):84-87
我国住房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其特定轨迹。目前,我国住房政策制定已形成了以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主,以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财政部、银监会、监察部和统计局等中央部门为辅的主体框架。住房政策实施达不到预期目标、政策异变或者政策失灵(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央的住房政策在地方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近十多年来,中央政府的住房政策制定呈现出一定的规定性、原则性、统一性和短期性等特征。地方政府对中央住房政策的策略响应主要是延缓执行、选择执行、变通执行和创新执行。  相似文献   

7.
严可仕 《民主》2023,(6):23-24
<正>实施“三孩”政策,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意义重大。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分析,“三孩”政策落实效果并不理想,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6万人,低于2021年的1062万人。调研发现,除了经济压力、没有时间照护等因素外,房屋空间不足已成为城市家庭放弃生育“二孩”或“三孩”的主要原因。受访者普遍表示,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将出现三代同住或者家人与职业保姆同住的情况,从而增加家庭人口的实际数量,需要通过“以小换大”或再购入一套住房,改善房屋空间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生育“二孩”或“三孩”很难真正落到实处。我国房地产政策是基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背景制定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商品房分为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  相似文献   

8.
郭伟伟 《求知》2009,(6):45-46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国土面积仅有699.4平方公里,却居住着448万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很大。在建国初期,1959年自治时面临着严重的“屋荒”。恶劣的住房条件导致公共卫生状况恶化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居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96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建屋发展局。1964年又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类似于我国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建屋发展局建设的公共住房)计划。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来,世界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继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国际上又出现一个新的热点话题“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的报告中将它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定义为:“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我个人认为,更确切点讲,应是建立在以知  相似文献   

10.
把脉经济适用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8房改”中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执行不到位,是导致目前房地产市场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市酝酿出台的“经济适用住房回购”政策终于在一波三折中以“新”房实施回购而暂时落下帷幕。事情的缘起是9月30日,在北京市规划委公布的《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7,(24)
为了使居者有其屋,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中低收入人民的住房需求。首都新德里负责开发廉价住房的开发局负责人介绍,这些房子根据人们的收入水平分四个档次,最低档次的住房价格最便宜,只有一个卧室,叫“人民住房”;稍  相似文献   

12.
安居是民生之要,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房改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居住问题相关的政策,并在解决群众居住问题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目前我国在居住方面仍存在房价高涨、住房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是引起诸多居住问题的共同的和基本的原因,资本投机是推动房价上涨的重要动因,而制度缺失和管理漏洞则是导致居住问题的直接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更高水平的城市化提供雄厚物质基础。合理利用资本,通过市场调节住房供给的同时,通过法律制度强化住宅市场的管理等,是解决目前的居住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1,(24):4-4
中国的“半人口城市化”现象从人口城市化的定义看,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水平则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市场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政府的“有所不为”与“有所为”,这两方面的结合,将是今年一段时期推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力量。如果在今年内各市县住房分配货币化方案能够全面实施,那么,本届政府任期内初步建立起城镇住房新体制基本框架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中国的房改事业可以说是始自 20年前。经过多年的努力, 改变了一代居民简陋拥挤的居住状况,造福了无数普普通通的城镇居民,也促进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人居环境的发展。房改走到今天,亟须建立市场化的城镇住房新体制。三项改革奠定新的住房制度基础 20年来,我国出台和…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所作出的制度安排。保障住房是由政府提供的适合中低收入家庭承受能力、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它在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公民住房权、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着管理效益低下、供给不足、受益主体错位等问题,必须在拓展房源渠道、完善分配制度、健全退出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公共决策体系是以决策子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咨询、执行、监督等子系统为支撑的系统模式。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特征的当今时代,由于公共决策“谋”与“断”的日益分离,政策研究组织的角色更为重要,而体制内的政策研究组织以其独具的特征和地位在公共决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国,政策研究组织被称为是决定美国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然而,综观我国目前体制内的政策研究组织的发展及其现状,其中仍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与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因此,健全完善我国体制内的政策研究组织以适应纷…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当前各地住房保障政策的改革,本文辨析了经适房的缺陷与成因.基于政策的演化过程通过前后对比发现,经适房政策正在向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严格分类管理的方向改革,影响其政策声誉与执行效果的制度缺陷已逐步得到改善.针对停建经适房转而兴办公租房的观点,本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和模糊评价法发现,如果不能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监管手段,采用公租房并不能消除经适房原有的大部分缺陷,除了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和扩大了保障范围之外,甚至有可能恶化住房保障水平.因此迫切需要对当前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中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内循环”制度,这一制度的构建标志着经济适用房政策由政策性商品房向保障性公共住房转变。这一转变在实践中将有利于在制度上实现经济适用房的循环使用,切实有效地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此外,这一制度创新在理论上是从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一次回归,有利于政府应对住房领域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保障性住房分配的主要国际经验 1.通过立法设定保障的范围和水平 国外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基本都是以法律形式出现的,其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也得益于法律的强力保障.美国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的最具特色的国家,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颁布实施了《住房法》,并先后通过了《城市重建法》、《国民住宅法》、《住宅和城市发展法》、《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等,对住房保障的准入标准和保障水平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公布并实施了《新加坡建屋与发展法令》,还颁布了《建屋居住法》、《特别物产法》等相关条例,规定只有月收入不超过800新元的家庭,才有资格租用公共组屋,若家庭收入超过其规定标准将适时基出.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制定了《住宅金融公库法》、《公营住宅法》、《日本住宅公团法》以及《住宅消费保障》等一系列相关法规其中规定,享受公营住宅租金优惠的租户,当收入超过基准时,若连续居住三年以上,则要累进计租;若连续居住五年以上,就必须买下该住宅.  相似文献   

20.
改革城镇住房制度,停止福利化分房,有条件的城镇居民可购买商品房,一般收入的家庭又如何实现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上海自开放售后公房上市政策后,越来越多的市民将自己居住的售后公房在市场上挂牌出售,到目前为止已有2万多户居民出售了自住住房,其中绝大多数购买了住房面积更加宽敞、居住环境更好、设施也更加完备的新建商品房,实现了自己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从差价换房到公房上市售后公房上市在上海原来有另一个名称,叫作“差价换房”。刚开始时是一种地下活动:新建的商品房由于面积大,其他条件也都好,有不少居民到开发商的售楼处开眼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