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亲访友     
朱瑞爱寻妹朱瑞莲朱瑞莲,七十多岁,在美国曾经营中国土特产,原住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她有一子叫周德成.其姐朱瑞爱盼与之联系,望来函:广州市东川路一○八号五楼五○五房杨汝达转. 黄瑞香寻弟余成忠、余成光余成忠(余其忠)、余成光(余其国),广东开平人;抗战期间因生活所迫给人做养子,后随养父到美国波士顿,一个在银行工作,一个开茶楼、餐馆.有知其下落者望函告:广东江门市堤东区埠元里三十号黄瑞香(余瑞香).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最广泛的政治动员,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作为抗战时期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全国性党报,《新华日报》积极宣传抗战主张,发动群众团结起来抗战,充分发挥了抗战政治动员的号角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春秋》2015,(3):1
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山东是唯一以省为基本建制的战略区,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有力配合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中等抗日根据地,有力地坚持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异常艰苦残酷的斗争中,山东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百折不回,愈战愈勇,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期特别刊登萧华《英勇抗战的山东军民》,与大家一同回忆齐鲁儿女浴血奋战、奋勇抗争的光辉历程。在抗战硝烟弥漫的战场之外,日本侵略者大肆搜刮金银,疯狂抢夺物资,破坏我国的经济。为了抵制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入侵,  相似文献   

4.
《春秋》2020,(4)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以中央和北方局派来的干部以及刚从狱中释放的共产党员为骨干,从1937年下半年至1938年5月,在全省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数十起。起义武装迅速发展壮大,对日作战百余次,收复县城15座,不仅在徐州会战期间有力支持了津浦线正面战场的作战,同时迅速打开了山东的抗战局面,为此后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抗战时期,谢觉哉临危受命来兰州组织开展统战工作,坚持抗战大局,积极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并立足实际,直面困难,多层面、多举措动员各方力量,推动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进步局面在甘肃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瑞,江苏宿迁人,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历任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第一方面军政治部、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延安炮兵学校校长,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等职。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攻克义县的战斗中不幸牺牲。2009年9月,朱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春秋》2021,(4)
正在山东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之际,他单枪匹马来到济南,重建中共山东省委,发展壮大党的力量。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在山东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坚持敌后游击战。作为山东党政军主要领导,他为开创山东的抗日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功绩。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春秋》2017,(4)
<正>抗战爆发后,山东作为华北的门户,成为敌、伪、顽、我各方势力必争的战略要地。在山东抗日战场上,不仅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也有国民党领导的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认真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与鲁苏战区主力部队原东北军将领保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结成了广泛的抗  相似文献   

9.
杜秀 《青年论坛》2007,(6):35-38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先进青年的抗日救亡组织.在抗战初期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山东,民先队为山东党组织发动民众、举行起义、建立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帝国主义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代青年要继承民先队的光荣传统,在建设祖国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春秋》2020,(4)
正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境内,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畏缩撤退,中共山东省委勇敢地担当起武装抵抗强敌的历史重任,从1937年下半年至1938年5月,在全省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数十起,对日作战百余次,收复县城15座,于徐州会战期间有力支持了津浦线正面战场的作战,同时迅速打开了山东的抗战局面,为此后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地方实力派政策与山西的抗战局面鲁辉在党的抗日战争历史中,山西占有特殊重要地位。这不仅是由于我党在山西开创了第一块抗战根据地,支撑了山西乃至全华北的抗战局面;而且也是由于我党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失败之后,逐渐积累了经验,已经开始能...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湖湘论坛》2002,15(5):81-82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斗争和文化运动对抗战的宣传和鼓舞、支持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在领导文化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与抗战实际紧密联系的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即抗战文化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根本指导方针、抗战文化的队伍构成、抗战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文化的方法与步骤、抗战文化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特点、抗战文化工作中的统战思想以及抗战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等。研究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总结经…  相似文献   

13.
鲁南 《春秋》2010,(6):13-15
朱瑞1948年10月1日牺牲于辽沈战役前线的义县攻坚战,牺牲时的职务是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是人民解放军炮兵重要的奠基人,被尊称为新中国的"炮兵之父"。他牺牲后,毛泽东同志亲自执笔,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唁电:"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郭秀翔 《前进》2013,(12):27-29
毛泽东同志一生曾两次踏上三晋大地。第一次是1936年2月,毛泽东亲率红军东征,进入山西,为抗战爆发后山西抗战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精心部署了以山西为中心的敌后山区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具体部署和指挥了解放山西的一系列战役。1948年3月,他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第二次进入山西,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逝世于美国檀香山,走完了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他的大半生是在囚禁中度过的,但他的名字始终铭刻在世人脑海里。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功绩,已经彪炳于史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给予张学良高度评价,盛赞他是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6.
在八年抗战历史长河中,一代名将罗荣桓在山东抗日六年半,他的足迹遍布八百里沂蒙,为山东抗日斗争做出卓越贡献,山东人民永远铭记他的丰功伟迹!进军抱犊崮创建鲁南根据地遵照中央指示,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于1939年3月2日,率东进支队挺进鲁西。当月下旬,挥戈东进,到达沂蒙山区,罗荣桓在沂水县王庄向山东分局传达了中共中央六中全会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本刊特摘编连载杨成武同志《敌后抗战》一书。在八年抗战中,杨成武将军先后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独立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和冀中军区司令员。他率部在长城内外、太行山麓,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奋战,直到把日本侵略军赶出中华大地。《敌后抗战》是他亲身经历的生动记录,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的光辉战斗历程,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组织、领导和推进全民族抗战的进程中,山西是中国共产党行动实践的首要战略区,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抗战的伟大历史,深刻认识山西在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9.
1936年7月,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中共地下党员李竹如与其他几位共产党人娄凝先、高清远(李光灿)、罗中敏(李明、朝鲜族)等,在这里办起了一份四开铅印的《文化报》。李竹如担任该报主编,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报纸题写了报头。李竹如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笔名丁时,山东利津县庄科村人。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是位杰出的革命宣传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学中共地下支部书记,参与领导过“九·一八”事变后南京的爱国学生运动。后回山东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济南创办过《新亚日报》。抗战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民运部长、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社社长)、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省政府)秘书长等职。1942年11月在  相似文献   

20.
萧华 《春秋》2015,(3):4-9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和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互相呼应配合,有力地坚持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大反攻的时候,山东又是我进军东北的重要基地之一,它的战略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八年抗战期间,富于革命传统的3800万山东人民和英勇的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生死,共患难,粉碎了日军无数次“扫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千百次进攻,用鲜血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