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非区域意识先于西非领地性民族意识出现,二者在历史上既有重合的时候,也有此消彼长的时候,还有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时候.二者的历史渊源相同,并共同促进了西非反抗殖民主义、争取独立的运动.西非知识分子既是这两种意识的代言人,也是西非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殖民主义统治加诸在这个阶层的殖民烙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使他们难以拒绝以领地为基础的国家民族主义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曾经目睹欧洲30年战争的国际法理论奠基人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1583~1645年),在他不朽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法>的序言中,痛斥寻找借口发动战争的基督教国家:"我看见现在奉行基督教的各国,战争的放肆虽在野蛮国亦认为可耻.只要有所借口就开始战争,或者一点理由都没有就开始战争;战端一开便把神法和人法一齐丢开,好像人人都有肆无忌惮地触犯一切罪恶的权利."①  相似文献   

3.
数字空间的稳定与发展有赖于合理的秩序建构,但数字空间自身的特征造成了空间内权力来源的多元化,作为现实空间国际体系基石的主权原则也不得不根据数字时代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然而,数字空间建构的实践历程表明,主权原则的内核仍然是数字空间秩序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理论根基。在数字空间创建之初,技术社群曾经尝试过抛弃主权原则建构理想化的空间秩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出现深度耦合,无节制的网络攻击、资本的“圈地运动”和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在数字空间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权原则再次回归数字空间,并在秩序建构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主要大国提出了多种形式的数字主权叙事,多元叙事的竞合过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数字空间秩序的未来图景。中国所主张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数字空间的原初理想天然契合,必将成为未来数字空间建构中的主流声音。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区域金融安排的增多及规模的扩大和性质的变化,使得金融区域主义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态势。金融区域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对于防范和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有效性不足。本文根据储备的充足性、监督能力、决策速度和合法性这四个方面的特性,分别对三大区域金融安排进行了比较。最后展望了区域金融安排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各有优势,应当是相互补充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崔野 《东北亚论坛》2024,(1):64-79+128
在全球治理区域转向的大背景下,区域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地位快速提升。由此,区域主义路径的蓬勃壮大成为当前全球海洋治理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与另一种主要的治理路径,即全球主义路径既有矛盾和竞争的一面,更有兼容和互补的一面,共同致力于全球海洋的善治。区域主义路径的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实践中表现为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治理机制、谈判阵营、立法活动和合作项目的方兴未艾。然而,区域主义路径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施效果受到政治互信水平、利益整合程度、区域组织力量、域外介入性质等因素的制约。区域主义路径的继续加强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应在“周边—域外—全球”三个递进的层面共同发力,以更好地回应并促进区域主义路径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主义指国家间以区域为基础的合作与联合。拉美是世界的一个重要区域 ,拉美区域主义发展所受到的制约因素 ,主要是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边界纠纷、大庄园制、经济的依附和美国的渗透。因而拉美的区域主义有着与其他区域迥异的特点 ,主要是强烈的发展民族主义 ,实行集体发展战略和反美情绪。  相似文献   

7.
试析东亚的区域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国际观察》2002,(6):55-59
区域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发展的潮流,东亚也概莫能外.本文就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同时指出东亚区域主义发展的动力和特点.东亚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都比较特别的区域,区域内的合作有着自身的困难,本文也在其发展的障碍和克服障碍的措施上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震 《东南亚》2003,(1):9-15
东盟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区域合作组织 ,自它上世纪 60年代成立以来 ,已逐渐显示出在亚太地区的重要作用。经过近 2 0年的快速增长 ,东盟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 1 996年 ,以PPP方法计算的东盟GDP总规模相当于美国的 2 3 36 %。尽管亚洲金融危机使东盟经济发生不同程度的倒退 ,但东盟仍将保持它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据世界银行估计 ,东盟在 2 1世纪初的十年将保持 6 %左右的增长速度。东盟仍将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新兴市场 ,它的恢复与发展 ,将对亚太以及世界资本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整个东…  相似文献   

9.
杨昊  蔡拓 《国际安全研究》2013,(3):75-87,157
国家间的领土主权争端反映的是国家之间在对地球空间产权私有化过程中的分配矛盾。建立在私有化分配方式基础上的领土主权争端已经成为威胁国际稳定、阻碍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应对领土主权纷争的传统手段也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争议领土公地化为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通过订立维护领土公共性功能的国际条约、创设有效的多边协商机制以及强调多元行为体的共同参与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争议领土公地化,从而克服由私有化分配方式制造的困局。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已经出现了运用公地化策略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的成功实践、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国际社会应对南极洲主权争议的"冻结主权"原则的实践,中美洲三国对丰塞卡湾的共同行使主权。这些成功实践既涉及地球特殊空间,也涉及一般化的国家间领土主权争议。通过对国际社会中成功实践的考察,探索实现争端领土公地化的关键要素,有助于丰富应对领土主权争端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俄历史上国家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苏联解体后,俄政治体制开始由极权主义向权威主义转变。普京执政后,特别致力于加强国家权威主义,同时,在权威主义政治基础上重视发展民主政治。普京政权新近提出的“主权民主”观是其政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权原则的基础地位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概念最早产生于16世纪。西方政治思想家首先提出了国家主权的理论和行为规范。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大大推动了主权学说在欧洲的实践。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主权原则逐渐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但与此同时,挑战也伴随了主权原则从产生到确立和深入发展的全过程,尤其是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对主权原则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针对新挑战,国际社会在维护主权原则的基础地位问题上也有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12.
从"辅助性原则"看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辅助性原则"作为欧盟(欧共体)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对欧盟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一原则产生的经过、具体内容及影响,尤其是它所引发的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近些年中非双方互利双赢的经贸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中非友谊的发展。西方学者从冷战思维出发,对中国非洲政策与实践产生误读,所谓“新殖民主义”、“中国威胁”等鼓噪不休。对此,我们应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应对,正本清源,使中非友谊不断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14.
袁武 《西亚非洲》2003,(1):74-74
20 0 2年 1 1月 4日 ,埃塞俄比亚无任所大使、国际和平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金飞·亚伯拉罕博士 (Dr KinfeAbraham)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该所副所长杨立华教授和有关学者会见了金飞·亚伯拉罕博士一行。双方在座谈中就目前关心的一些非洲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 ,并希望能进一步加强所际交流与合作。在座谈中 ,金飞·亚伯拉罕博士主要就非洲之角冲突、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对非洲的政策变化、中非经贸合作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关于非洲之角冲突问题 ,金飞·亚伯拉罕博士认为 ,地区一体化能够防止冲突 ,非洲之角应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More than 11,000 people died during the 2014–15 Ebola epidemic. It devastated the communities concerned and set back progress in building health system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broadly. Concentrated in three poor West African countries, Guinea, Liberia, and Sierra Leone, the tremors reverberated worldwide, spurring mobilisation of vast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he epidemic highlighted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for public health, particularly in fragile states, with lessons extending far beyond health sectors. Religious actors played distinctive roles at various points and across different sector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religious responses to the 2014 Ebola epidemic a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health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16.
3月 3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学重点学科”召开了“非洲可持续发展”专题学术研讨会。会上 ,首先由 7位学者发言 ,发言的题目分别是 :“《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非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战争冲突对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非洲的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妇女在非洲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艾滋病 :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此后 ,十多位与会学者在热烈的讨论中就下列观点达成了共识。1 .非洲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性。 与会学者认为 ,与以往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7.
Humanity faces a full opportunity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eager to get a new driving force in two major realms in order to find more resources for social wealth. First, they want to share the so-called“peace dividend”, that is, they hope that the big powers in the world would allocate a rather big share of their savings in reducing their nuclear armament and cutting down their military expenses to aid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双边院际交流协议》,8月22日至29日,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教授和该所国标关系研究室副主任贺文萍副教授应邀赴俄罗斯进行了学术考察和交流活动。期间,我们不仅与俄罗斯科学院非洲研究……  相似文献   

19.
Sovereignty is the bedrock of international law. If security require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transgress sovereign borders to attack foreign fighters and their support networks hiding in third countries, then the U.S. should adopt a strategy to amend international law accordingly. One should not be too quick, however, to disregard a robust notion of sovereignty, a concept that has helped avert conflict among the world's major powers.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a strategy for sovereignty's future that is based in the emerging security context and a prioritization of American interests. Instea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are meandering toward a less robust sovereignty with weaker and more ambiguous international law. The U.S. and its global interests would be better served by strong and clear international rules that increase predictability and that confer legitimacy to action against dangerous enemies.  相似文献   

20.
探索对外投资机制开拓西亚非洲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东对西亚、非洲地区的投资额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相对于广东的外贸总量而言,投资额仍然偏小,无法满足西亚、非洲地区所需的大量外来投资。随着这些地区国家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广东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西亚、非洲地区投资,不仅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和提升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需要,还是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