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楚方 《廉政瞭望》2010,(22):33-33
溏心写了一段文字:“刚挂掉妈妈的电话,她说没事,就随便打打。而如果别人接了电话告诉她我死了。她会不会疯?有个20岁的女孩活生生突然死了,面对镜头,她的,父亲不敢哭不敢怒,且在悲痛之余居然还有余九忌惮所谓的‘关系’。难以想象‘权’在民间是个神马东西。凡人如我们,这样生存多少年后,会不会从哭着说要讨个说法的哥哥,变成一个说‘我是,是怕’的父亲呢?”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电话     
何燕 《党课》2009,(6):106-107
一直以来,我虽然对父亲很是惧怕,但自认为对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直到昨天,一个朋友让我写篇关于父亲的稿子,说在父亲节前交,我愣了好一会儿,问:“哪天是父亲节?”朋友惊叫:“你不知道?”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11):72-72
重要角色 女儿回家对我说:“学校组织文艺汇演,我在班里的《天仙配》中饰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并拿出她排练时的照片说:“您看看就知道了。”我看了半天都找不到她。我问:“你在哪儿?”  相似文献   

4.
填表     
女儿放学回家,递给我一张家庭状况登记表让我填写。当填到“有何种社会关系”一栏时,我犯了愁,对女儿说:“当初我和你妈从小县城到省城,无依无靠,到现在也没什么社会关系啊!”女儿想了半天说:“上次听我妈说我二舅不是在交管局工作吗?”  相似文献   

5.
胡质、胡威父子,是三国、西晋时的重臣要员,在当朝和中国历史上都以清廉而闻名。有一次.晋武帝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我父亲。”武帝又问:“你父亲哪些方面超过你呢?”胡威回答:“我父亲清廉,但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则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就是我远远不如父亲的地方。”由此,清畏人知,便成为美谈和佳话流传下来,被视为清正廉洁的一个道德高地。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叫刘必富,我出世未见过父亲的面孔,两岁又离开母亲的怀抱。人家的孩子不是父亲驮着,就是母亲抱着,可我却是爷爷驮着、奶奶搀着。我时常追问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呢?我的妈妈呢?爷爷和奶奶总是哄我说:“爸爸出去苦钱给乖乖了,出去苦钱了……”  相似文献   

7.
我们家是一个党员之家,也是港口职工之家。父亲有30多年的党龄,上世纪70年代退伍后,在天津港做了一名码头装卸工,直至现在。母亲是天津港的社区干部,社区上千户人家,谁有困难了,她接到电话就去。有时我们埋怨她,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我是党员,群众有困难找到我,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党的信任。”哥哥在部队就加入了党组织,如今也是天津港的新一代工人。有时,父亲在家开玩笑说:“现在,我们家耍开个党小组会,卫东你就不要参加了。”父亲的话既是玩笑,也是鞭策。那时,我的梦想就是早日成为一名其产常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说话,向来简洁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一语中的。邓榕在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里说,她曾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千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当孩子们问起他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邓小平只回答了两个字——“吃苦”。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和师长刘伯承一起深入,  相似文献   

9.
当主编审完这篇稿子拿给我时,说:“有这样的父亲吗?核实一下内容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血,总是热的     
有人向往和追求物质、地位和权力,于是乎,想方设法转行工商、转行税务、转行公安、转行法院的大有人在。 18年前,友人劝我离开清贫的讲台。父亲对我说:“读了免费的师范教育,不教书,对得起国家吗?别人跳槽换工作,那是别人的事情。”我记住父亲的话,转眼间,我呆在教育界已经18年了,父亲也过古稀之年了。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24):75-75
父亲的职业 新学期开始,儿子问老爸:“‘父亲的职业’一栏怎么填?写‘股民’吗?” 老爸说:“就写‘多家上市公司股东’。”  相似文献   

12.
2009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13.
2009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14.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有一天,孔子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给学生讲课时,一个孩子跑过来看热闹。孩子听了半天,觉得孔子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便对孔子说:“我有一题问先生。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思考半天,与学生面面相觑,答不出来。  相似文献   

15.
悦读书讯     
<正>我在融洽而优裕的环境里生长,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所谓“该”,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辈子。我知道这个“该”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释。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杨绛《将饮茶》  相似文献   

16.
陈鲁民 《党员文摘》2009,(10):22-22
今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三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17.
恩怨一笑     
《廉政瞭望》2013,(10):69-69
1934年3月16日.季羡林日记:“晚上同(李)长之访叶公超.谈了半天。他说我送给他的那篇东西他一个字也没看,这使我很难过。”第二天的日记写道:“心里老想着昨天晚上叶公超对我的态度——妈的,只要老子写出好文章来,怕什么鸟?……我已经决定:叶某真太不通,我以后不理他的了,真真岂有此理。简直出人意料之外。”又记:“晚上同长之访老叶,(他)明明在家里.却说出去了.不知什么原因。真真岂有此理。”  相似文献   

18.
李东方 《廉政瞭望》2013,(20):69-69
那一年,李宝圣一拳把他哥哥也就是我父亲的一颗门牙打飞了,父亲疼得嗷嗷直叫.像只受伤的野猫。那一年,奶奶迈开小脚,举着烧火棍满大街追打李宝圣,她嘴里不断骂着:“李宝圣,你个王八羔子,气死老娘了,气死老娘了……”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23):72-72
包治百病 公园里,一对恋人正在甜蜜。女孩撒娇说:“我牙痛!”男孩于是吻了女孩一口,问:“还痛吗?”女孩说:“不痛了!”一会儿,女孩又撒娇说:“老公,我脖子痛!”男孩又吻了吻女孩的脖子,说:“还痛吗?”女孩很开心地说:“不痛了!”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10,(3):55-55
关于“分配”这个话题,有这样两则故事: 一则发生在古代中国,是经典名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挑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他,孔融摇摇头,另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把那个大梨给哥哥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