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自治权的异变是村民自治实践中的根本性问题。考察村民自治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村民自治权与国家政权尤其是乡镇政权关系的维度;另一个是村民自治权与村民关系的维度。村民自治权的异变在这两个维度上发生,在前一维度上村民自治权异变为乡镇政权的附属权力,在后一维度上村民自治权异变为村庄内部为少数人把持的私人权力。村民自治权的异变使得村民自治演变为“村民他治”。对村民自治权并变的治理主要在两个维度上进行,但不论在哪一个雏度,其任务都是长期和艰巨的。  相似文献   

2.
村民是中国社会的细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有困难的村民提供司法救济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目前村民自治中还存在相当多的法律问题,如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频繁发生,少数乡、村干部无视法律,肆意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有困难的村民无法得到法律的帮助等等.根治这种现象必须抓好村民自治中的法律保障与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3.
村民是中国社会的细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有困难的村民提供司法救济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目前村民自治中还存在相当多的法律问题,如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频繁发生,少数乡、村干部无视法律,肆意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有困难的村民无法得到法律的帮助等等。根治这种现象必须抓好村民自治中的法律保障与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确定了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保障,村民自治权是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也是农民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村民自治权运行的问题,本文从村民自治权入手,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保障村民自治权的法律意见。  相似文献   

5.
农村村民的政治参与水平高低是衡量农村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标尺之一.村民素养偏低不仅影响村民政治参与的意愿与能力,而且制约了村民有序政治参与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应从村民素养现状入手,分析其对村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影响,揭示村民素养对村民政治参与的作用机理,以化解村民政治参与的主体障碍,提高村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村民选举与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所实行的村民选举与自治制度中的民主性是国家、地方政府与村民三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村民选举的实践表明,村民的民主意识、选举热情和参选率与村民的文化素质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连。不能忽视的是村民选举中还存在着民主的变形,特别是贿选问题。贿选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支撑,而这巨大利益则来自中国不合理的土地所有制度。因此,不确认农民对于土地的分散的物权,就绝没有村民的自治。  相似文献   

7.
村民资格与选民资格是既有密切联系又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城市化和人口频繁流动的当今农村,村民资格与选民资格的界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此相关的纠纷和诉讼也日益增多,已成为农村矛盾的触发点之一。一、村民资格界定村民资格是选民资格的前提条件,要成为本村的选民,一般首先必须是本村村民,但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  相似文献   

8.
杨泽娟 《求实》2005,(2):91-94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村民最直接的政治参与形式,而村民能否积极有效地参与是衡量选举成败的关键.爵誉村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表明,村民对选举是冷漠的,不信任的.中国乡村民主政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柏欣 《揭阳论丛》2007,(1):65-69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首先是从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开始的。村民选举制度是其他一系列村民民主制度实施的前提保证,是村民自治有效实施的关键第一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以往村民选举实践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以求进一步的完善当前村民选举制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必要性。本文剖析了我国村民选举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现行村民选举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农村村民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它是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进程而出现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的村民自治实践,逐步趋于完善。但还有诸多因素的存在,影响和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完善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李蕾 《世纪桥》2007,(4):30-31
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乡镇行政的过度干顸与村民自治功能萎缩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失衡。要改善这一关系,一是要依法改善乡镇治理体制和方式,界定村务与政务,增设派出机构,为村民自治提供广阔的空间,二是要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村民自治结构,平衡和规范自治权力内部关系,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权是村民享有的一项自治权利,是在权利与权力的博弈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实践中,村民自治由于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行政权力和社会层面的乡土社会权力干预,村民的自治权利常常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村民自治困难的实质在于权力过度扩张与权利保障不足。  相似文献   

13.
村民委员会“海选”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永成 《学习论坛》2000,(11):16-17
一、村民委员会“海选”的涵义及特点 “海选”是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选举方式,目的是实现充分反映民意的自由选举。具体地讲,就是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每位选民首先用一张白纸,任意填写村民委员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依据得票多少确定正式候选人;然后按照法定程序,自由投票选出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这种确定候选人的方法,是要在村民这个汪洋大海里选出广大村民的领头人,人们形象地把这种选举方式称之为“海选”。 “海选”村民委员会与以往的选举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一是在候选人的产…  相似文献   

14.
我省村民自治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友 《学习论坛》2005,21(3):54-57
实行村民自治是现阶段中国农村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目前,我省村民自治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完善我省村民自治应在坚定村民自治方向的同时,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并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村民综合素质,进一步培育健康的村民自治观念。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村级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当前,就村民自治的运行状况,国内外学者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两分法、三分法和四模型说。为推进村民自治走向深入,亟待理顺村民委员会与乡政府、村民委员会与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自治职能与其它职能的关系,以及遏制并根除村民自治权力的异化现象。十余年来,村民自治的实践推动了我国农村基层社区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必将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起到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治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农民寻求政治民主形式的伟大创举。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其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之一。笔者于1999年在基层锻炼中,恰逢当地村委会换届选举,通过与乡镇领导、村干部和村民的广泛接触,对村民自治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既看到广大农民对村民自治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衷心拥护,也体会到广大基层干部对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总结十年村民自治的实践经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这一制度,必须着重解决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委会和村民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这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气》2000,(6)
编辑同志: 我们村的村委主任是由村民直接选举出的,而副主任则由村委主任提名、乡政府指定。请问:不经过村民选举,随意指定村委副主任的做法对吗? 阳高 利民利民同志: 根据1998年11月4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此,你村不经过村民选举、随意指定村委副主任的做法是错误的,是违反选举法的.也是尤效的。 山西省纪委 薛敬仓不经过村民选举,随意指定村委副主任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域、不同村庄以及同一村庄内部的村民之间存在明显的收入分化,此分化对村民选举参与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影响村民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是收入越高的村民选举参与的积极性越高,对政府的信任度也越高,但村民选举参与和其对政府的信任没有必然联系。这些发现对探寻遏制村民收入分化的途径、提高村民选举参与的积极性、提升村民的政府信任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13,(8):49-49
<正>村"三委"换届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涉及许多复杂、具体的问题。结合以往这方面工作的实际,以下三方面问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一、回避问题1、村民选举委员会是主持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惟一合法机构,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之间不得有近亲属关系。2、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确定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应当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