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初春的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大庙桥村,绿油油的蔬菜、红彤彤的西红柿、一排排的火龙果,可以用"琳琅满目""无奇不有"来形容,在这斑斓的色彩中,孕育了无限的生机。大庙桥村是利通区最大最集中的设施农业基地,现拥有设施蔬菜交易大棚5000多平方米,温室508个,参加日光温室种植户260户,201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30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78.5元。设施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种植结构,丰富了市场供应,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
开篇的话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强调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支持"一村一品"发展.随后,农业部又出台了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发展"一村一品"是培育农村主导产业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可见,发展"一村一品",对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支部引路、党员带路、群众上路",通州区县镇草厂村党支部通过建立"党员科技示范基地",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走上了一条发展设施农业的致富路。6月6日,记者一行走进了草厂村。来到村委会,村支书王连明说起了"党员科技示范基地"成立的初  相似文献   

4.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又连续九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杨慧琴 《实践》2014,(8):33-33
<正>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达拉特旗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把惠民、利民、富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发沿黄灌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20多年来,共改造土地56.1万亩,1.1万户、3.9万农民受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体现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农业综合开发后劲一是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20多年来,  相似文献   

6.
要对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科学选择,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和方法。通过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中国东北地区从1978年进入农业现代化"起点阶段",到2007年进入"初步实现阶段",整整花了近30年时间,并且在农业生产投入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与东部差距较大。今后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的总体思路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粮食生产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创建高效的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农垦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红旗文稿》2012,(21):41
江西省万载县是农业大县,有机农业是万载的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万载县以"发展有机农业,奏响富民凯歌"为主题,致力于打造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2010年起,全县农业系统广大干部和农技人员,坚持深入到有机农业产业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有机农业基地在全县遍地开花:马步乡郭村建成了200亩百合示范地;三兴镇闹坪村、罗城镇南垣村建成  相似文献   

8.
正仲夏的黔西县重新镇,处处是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新画卷。为巩固脱贫成果和促进农民增收,重新镇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着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关键,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四个一"的产业发展路子,即:发展"一株烤烟、一棵高粱、一群蜜蜂、一栋大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冒沙村,连片的烤烟绿油油的。"在我们村,大伙儿都以栽种烤烟为主,有了多年的栽种经验,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近年来,政府又为我们修建了机耕道、烤房这些设施,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为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专门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活动。主要任务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近年来,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沿黄经济区、建设农业"三大示范区"、发展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实施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等重大决策,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德江县始终坚持把农民收入问题放在首要地位,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区域多品",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带、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园区,促进农民致富。"一村一品"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村一品"布局趋于合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宜茶则茶、宜菜则菜、宜畜则畜,发展了复兴、煎茶、合兴5万亩茶叶产业园示范  相似文献   

11.
张利 《实践》2010,(10):28-28
<正>杨贵村位于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苏木最西端,全村常住户数131户、410人,外流户35户、125人。现有耕地3600亩。村中由大户带头注册成立了金土地公司,带动村民培育和壮大红萝卜优势主导产业,走特色农业之路。红萝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全村新上大型指针式喷灌设备10套,喷灌圈覆盖了总耕地面积的90.9%,涌现出一批"青年致富能手"、"萝卜女"、"萝卜王",有56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近几年人均年收入保持在6300元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对于实现我国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五篇短论,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中心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发展设施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新形势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结合河谷实际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应该做到:抓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设施农业发展;抓科技,以先进技术支撑设施农业发展;抓市场,以良好收益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抓服务,以良好环境保障设施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民讲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农民增收农民助、农业变革农民带、农村发展农民帮。2012年以来,纳雍县把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农博士"发掘、调动起来,组成一支在农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传授实用技术、化解社会矛盾的"农民讲师团"。这些农民讲师和群众同在一个屋檐下,语言相通、思维相近、目标相同,讲师一"点拨",群众就"开窍",产生了"共鸣",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09,(1):37-37
设施农业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发展形式,通过汇集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形成了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高效性产业。设施农业不仅成为吸纳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6.
支部园地     
党员信箱"订单农业"莫失信与传统农业"只管种不管卖"相比,"订单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用农民的话来说,"订单农业"等于上了"保险"。然而,笔者最近在农村采访时发现,在政府推行的"订单农业"中,收购方毁约和农民违约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一个村的农民,在柑橘成熟时,拿着订单要求收购,可收购方却将价格压到一筐10元的"跳楼价",该村一些农  相似文献   

17.
李富  孙贵君 《实践》2011,(3):32-32
走进元宝山镇木头沟村,设施农业“花开正茂”,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漂亮,全村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村民通过扣棚种菜,“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目前每个暖棚平均收入1万元以上,每个冷棚的收入也达到7000余元,一栋栋温室大棚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2年任阜城县农业开发扶贫办公室主任以来,李双星帮助该县152个村发展起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使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00多元提高到5000多元。阜城县设施瓜菜从无到有,现已发展面积达21.6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8亿多元。李双星先后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授予"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做人上的"官"与"民",彰显出一个共产党员寓小我于大众  相似文献   

19.
陈竟 《党的建设》2010,(5):35-36
青土坡村位于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中部,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74户,总人口744人,总耕地面积1858亩;109国道、兰海高速、兰青铁路横穿全村,交通条件便利;谷丰渠覆灌全村,水利资源丰富,农业灌溉设施完善,是红古区的蔬菜生产村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之一。1996年,还不到30岁的祁复忠开始担任青土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其间,他当选过红古区第十二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青土坡村党支部也先后被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村党支部"、"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全省三争一促先进村"。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应根据地方特点和实际,克服我省面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在"十一五"时期,通过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措施,走出一条成功的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