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清风  赵春青图 《求贤》2012,(4):38-38
前段时间。爆出江苏瓜农使用西瓜膨大剂致使西瓜“爆炸”一事,引发社会一片哗然。一时间,人们谈及。膨大剂”就像谈及"三氯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一样神经紧张。人们大都喜欢吃西瓜,希望能吃上放心西瓜,呼唤有关部门查禁西瓜膨大剂。可就在这时个别农业专家出来说话了,称"膨大剂无害"甚者说即使使用不当也只能是对作物和瓜果产...  相似文献   

2.
王志臣是榆树市大岗乡万发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今年50岁。他从1992年起开始试种肉葫芦,如今7年过去了,靠种肉葫芦,王志臣和万发村的乡亲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王志臣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肉葫芦大王”。 王志臣的父辈、祖辈都是老实勤劳的庄稼人,靠种地为生。但王志臣却不愿像他们那样生活。他家西边有一片泡塘,多年来一直荒着,无人问津。脑瓜子灵、爱思考、胆子大的王志臣却出钱包了下来。经过几年改造,那片 荒沟已成为坡上花果香,沟里鱼儿跳的花果园。但王 志臣还是不满足,他还在寻找着什么。 1991年的一天,到大连市…  相似文献   

3.
衡洁 《廉政瞭望》2011,(17):50-51
吃完饭想把剩下的切片西瓜带走,服务员说:“对不起,打开的西瓜不能打包。”于是作罢,临走时,服务员提来一整个西瓜:“对不起,打开的西瓜不能打包,给您一个没打开的。”  相似文献   

4.
黄杰 《学习导报》2014,(15):57-57
八仙中的“铁拐李”,背着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宝贝葫芦,普救众生,深得百姓拥戴。慈利县龙潭河镇龙潭社区也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没有宝贝葫芦,但却有着一颗感恩施爱的心,被百姓亲切地称为“张铁拐”。  相似文献   

5.
张艳萍 《党员文摘》2007,(12):21-22
只听说给西瓜施肥浇水的.而陕西瓜农瞿俊发却“异想天开”:他种的西瓜“喝”上了牛奶蜂蜜。洗起了“温泉浴”,穿上了统一的“制服”;别人的西瓜论斤卖,他的西瓜论个卖,穿“高级制服”的每个售价188元。穿“普通制服”的一个也要118元……  相似文献   

6.
为官者如何执政?这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课题。百姓最喜欢的是执政为民的官,百姓最不喜欢的当属“葫芦”式的官。一曰,“水葫芦”式官。“水葫芦”乃浮于水,半沉半露。这类官看似忙碌,却随波逐流,东游西荡而无建树,更谈不上勤政高效。二曰,“酒葫芦”式官。“酒葫芦”乃腹大,皮厚。这类官无论事大事小,有无必要,常于酒桌论政,无酒不成事。虽纳海内外名酒佳酿,却又常以酒误事,既破坏了为官者形象,又损害了党的威望。三曰,“钱葫芦”式官。“钱葫芦”乃孩童储银罐也,又称之为聚财葫芦。这类官把权职作为敛财…  相似文献   

7.
一些领导干部在进行调研活动时,习惯于“坐着轿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很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造成出台的政策与基层实情不符合,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群众把这样的干部称为“井中葫芦”:看似已掉进水里,实际上仍然浮在水面,没有深入下去。防止“井中葫芦现象”,是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升调查研究质量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党建文汇》2014,(5):56-56
在我国,葫芦因其谐音“福禄”,加之形态优美,给人喜气祥和之美感,常被赋予驱灾辟邪,吉祥幸福的美好意愿。在葫芦上绘画、刻字制作而成的工艺品更是被人们喜爱和珍藏,河北省邢台市丘县的葫芦种植加工基地在当地小有名气,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12):26-35
“瘦肉精”“毒豆芽”“染色馒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民众陷入了不知还能吃什么的困惑。政府屡屡强调严厉打击,但是却“按下葫芦浮起瓤”,食品安全问题,到底该如何整治?谁又来为百姓的食品安全买单?  相似文献   

10.
西瓜兄弟     
记者随军路过淮阳县李楼村时,听到群众间流传着西瓜的故事。当地有李姓西瓜兄弟两人.每年每人种亩把好西瓜,这方圆一二十里地内.也只有他们兄弟俩种西瓜,因此大家就叫他们做“西瓜兄弟”。西瓜老大的地在村东大路边上.西瓜老二的地在村西南小路边上.  相似文献   

11.
赵贡桥 《当代贵州》2011,(13):36-37
从“边沿”到“前沿”,从“一指”到“成拳”。从边地到“后花园”。近年来,榕江是如何实现“绿色生态产业大县”的?这引起了社会较为广泛的关注。 去冬今春,30年前就以盛产西瓜闻名的榕江县,又以5000吨脐橙在短短一周内售罄而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拉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拉祜族被称为从葫芦里走出来的“猎虎民族”,因而有了葫芦崇拜,有了葫芦笙、葫芦舞、葫芦节……。游猎、游耕、农耕展现出拉祜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轨迹;基础制度的双性特征是拉祜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文化展示:多元并存的精神文化铸就了拉祜族心灵和谐的丰碑。  相似文献   

13.
“以一赶二”如何前些日子,偶尔看了一出叫《甘露寺》的京戏,觉得戏中那位既能演诸葛、又能扮乔玄的演员很不简单,从一位行家口中得知这便叫作“以一赶二”,讲究的是演员功力老到,演谁像谁。由此,我想到了基层工作。人们常说基层工作像一台戏,基层干部既当葫芦又当...  相似文献   

14.
6月的一天,在开江县骑龙乡葫芦井村村委会办公室,一场民主评议正在进行。刚刚填完测评表的老党员陶一春有些激动:“有党建指导员督促指导我们开展分类升级,我们支部正在向先进靠拢咧!”  相似文献   

15.
卖瓜难题     
正离县城十来公里处,有一片沙壤地,大约两百亩。这片沙壤地种西瓜,那可是个头大,内瓤甜,人见人爱。我表哥就在那里种植西瓜。那天,是个周末,表哥在西瓜地里劳作,一个骑着山地自行车、戴着头盔的中年男子路过。男子看到西瓜长势良好,就停下自行车,与我表哥交谈起来。男子说:"大哥,你这西瓜不错嘛。"表哥叹了一口气,说:"西瓜不错,但不好卖。"  相似文献   

16.
瓜农老郑家的西瓜苗出现“白粉病”虫害,他到农药销售商店买药。营业员向老郑推荐了一种农药,并向他说明了用法用量。老郑对西瓜苗施用该农药后,瓜苗出现停止生长等现象。为挽回损失,老郑对其中1亩左右的西瓜地进行翻种,翻种的西瓜得以正常生长和收成,但其余8亩未翻种的瓜地绝收。老郑将农药销售商告上法庭,要求销售商赔偿1.2万元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17.
西瓜女状元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依靠勤奋经过十几年摸索西瓜苗嫁接技术,成了青岛市闻名的“西瓜种植女状元”;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每到盛夏,82号楼门口总有个大号的西瓜摊,摊主是个歪脖子大兴人,姓魏,挑西瓜不用敲,用耳朵贴上听,十拿九稳。大概是1987年或1988年,我父亲让我去买西瓜,我骑上车,直奔“魏歪脖”的瓜棚子——毕竟他的瓜好。一看买的人不少,正要往里挤,忽然看到有两位熟悉的人物,也在挑西瓜,是数学家王元先生和他的太太,两位一边挑一边算价钱呢。  相似文献   

19.
於常勇 《当代党员》2008,(12):62-64
20年前,上海裹在浦西的“螺蛳壳”里局促了上百年,浦西的对面是片抛荒的乡村,上海的希望被浦东生生阻隔,直到这片乡村拿到“第一新区”这张牌,才带动了整个长三角的崛起;10年前,天津东部的滨海地区,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盐碱地,天津困在这片没有一条路、没有一棵树的荒地里,步履蹒跚,直到这片荒地拿到“第二新区”这张牌,才带动了整个渤海湾的崛起。自此,中国的南部经济航母有了“深圳号”,东部经济航母有了“浦东号”,北部经济航母有了“滨海号”,独缺一艘西部经济航母。而现在,重庆北部新区有望拿到“第三新区”这张牌,成为西部经济航母。  相似文献   

20.
贾雨村的“护官符”○陈骏《红楼梦》第四回有“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节,说的是贾雨村补授了应天府,即遇到薛蟠倚财仗势,殴伤人命后一走了之的案子。贾雨村以为人证俱全,事实清楚,即可按律处理,于是他差人捉拿凶犯家属。但他在签发文书时,原来当过小沙弥的门子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