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12):11-11
@王菲古琴:刚才有陌生人敲门,在门外号称是市长。看他一个人背着个双肩包,还气喘吁吁的,我不信,他给我看了身份证,态度非常谦和说他要竞选州议员,希望得到我的支持。走时还发给我广告,连声道谢……然后又敲我邻居家门去了。在美国,市长就是一份工作,没有  相似文献   

2.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50):16-16
当不求甚解的外交官或记者写出谬误信息且广泛流传开来后,则往往以讹传讹、越传越"真"。我在法国出版的《平凡的中国人》一书中曾调侃地写道:与法国人聊上十分钟,他就会滔滔不绝地来告诉我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喜欢教训他人是某些法国人的天性。但我没想到的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从未踏足法国的同胞,也来向我解释究竟法国是怎么回事!最近...  相似文献   

3.
去年,一位法国朋友向我推荐了皮埃尔·米盖尔编写的《法国史》。可惜。当时我的法语功底甚薄,只能勉强弄懂文字的含义,无从领略其中的妙处。值得庆幸的是,最近我买到了此书的中译本。正如张芝联先生在此书《译者说明》一文所说,米盖尔的《法国史》“读来颇觉新颖爽朗,有强烈的现实感”。我自己也觉得受益匪浅,禁不住要把它介绍给对法国史感兴趣的朋友们。皮埃尔·米盖尔(Pierre Miquel)生于1930年,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获法国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学科,社会学的发展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轨迹的。从宏观上看,战后法国社会学的发展经过了恢复、追赶和繁荣三个不同的阶段。从方法上看,战后法国社会学的研究经历了学习、借鉴和发展三个过程。至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仅从学科的角度看,无论其历史,还是其现状,我认为都与法国社会学有某些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研究第二世界大战后的法国社会学的发展入手,探讨可供中国社会学借鉴的发展之道。古人治学以“通古今之  相似文献   

5.
春节前热映的沪语电影《爱情神话》,好看。我对李小姐的前一份爱情(被外国男友弄走两套房)表示烷惜的同时,也想起了身边有相似经历的人。方家三姐妹是来自四川偏远山区的川妹子,上世纪90年代就来沪打工了,虽学历不高,但个个长相清秀,泼辣能干。大姐方圆原先在一家面包坊工作,后与这家面包坊的老顾客、一位法国男子坠入爱河并结婚,还跟他去了法国。  相似文献   

6.
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我想说对能在你们面前讲话,感到十分高兴,因此特别感谢贵校为我提供这样的机会。校方让我同你们谈谈一位法国名人,一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民族独立和战后法兰西共和国复兴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他就是夏尔·戴高乐。戴高乐于1890年出生在法国北方的里尔市,很年轻时就立志从戎。我认为有两个  相似文献   

7.
法国追求的目标、奉行的政策,仅仅在法国人看来,是顺理成章的。然而,法国却挑战了美国的对外政策,其程度超过任何其他西方盟国。美国牢牢抓住北约决策大权、独断专行,法国则要争取独立自主,矛头直指华盛顿。美国人坚信,美国无比强大、国民优秀、得天独厚,肩负着照亮世界、领导全球的神圣使命,因而美国主导北约是天经地义的。而法国人不买账,他们认为,法国负有传播文明的使命,一定要发出与众不同的坚决声音。美国人有一种特别的情结,那就是替天行道。法国的国家利益、前途考虑,怎么会不同于美国?美国人觉得不可思议、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8.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43):18-18
在世界深陷全球性经济与金融危机之际,没有比一场贸易保护主义战争更危险的了。我上周在《法国人为何如此害怕中国》一文中提到,法国重振工业部部长阿尔诺.蒙布尔在《巴黎人报》封面亮相时,试图以一身"法国制造"来推动法国人买国货。在这张照片中,部长大人身穿法国造的条纹海魂衫,手捧一台法国造的家用搅拌机,腕上还戴着一只法国手表,...  相似文献   

9.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45):23-23
法国正日益走向极端化。"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家!"这是法国人从中国人口中得到的对他们的国家最美好的赞词。然而问题是,法国人并不懂为什么自己是"浪漫的"。这个周末,我倒找到了一些"证据"。不过,更令人感触深刻的,则是法国日益走向极端化。众所周知,上周欧洲多个国家爆发了相当规  相似文献   

10.
提到法国对东南亚的研究,人们一般会有这样的印象,法国人主要局限于对越南、老挝、柬埔寨以及二次大战前的“法属印度支那”的研究,除此以外少有涉及。事实并不尽然。为了使人们能对法国的东南亚研究有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和评价,本文拟就法国对东南亚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刘凯 《新民周刊》2020,(9):68-69
她说:我相信你们一定是一群最美丽的人,等疫情过去,我要对着小本本认一认,我要带着每一位好好看看武汉的美景。傍晚7点多钟从隔离病房下班出来拿到自己的手机,我吓了一跳,下午和病人一起看夕阳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了,手机上还显示有好多未接来电,后来我知道其中不少电话是记者打来的。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什么     
灵子 《新民周刊》2012,(48):96-96
接连两天看了三部"城市情歌",侯麦的《人约巴黎》、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相互映照,颇有意趣。法国人侯麦讲了三段巴黎的爱情故事,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尼讲了四个法国的爱情故事,美国人伍迪·艾伦则又投桃报李,讲了四个罗马的故事。三部片子都由创作者自编自导;都不约而同采用了平行结构,讲述并无交错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日益影响到法国人的生活,因此,法国左翼必须提出一个以旨在提高法国企业竞争力的深刻改革为中心的严谨的政治纲领,这是法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中取胜的关键。这对法国左翼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日益影响到法国人的生活,因此,法国左翼必须提出一个以旨在提高法国企业竞争力的深刻改革为中心的严谨的政治纲领,这是法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中取胜的关键.这对法国左翼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32):22-22
当法国民众欢呼金牌多多益善时,要是我告诉他们中国居然有人撰文认为"金牌越多越可耻",他们会不会当我是疯子?伦敦奥运为法国带来创纪录的11枚金牌,法兰西举国上下兴高采烈。总统奥朗德亲赴伦敦打气,贺电一封接一封,当然更少不了在爱丽舍宫大摆庆功宴。法国夺金的镜头反复转播、重播,连我这个外国人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法国人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16.
鹅肝是法国人餐桌上的高品位佳肴。法国人特别喜爱吃鹅肝,把它做成熏鹅肝,可作为饭前助酒的冷盘;把它做成罐装鹅肝酱,可以和黄油、果酱等放在一起,涂在面包上夹着吃。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圣诞节那天,几乎全国上下,家家都要品尝三样名品,其中除了烤火鸡和蛋糕之外,还有一样就是鹅肝。 既然法国人很爱吃鹅肝,从多少世纪以前开始,法国农民把养鹅作为重要的副业生产。法国农村中养的是高大的白鹅,在取出鹅肝前的大约三个星期中,不断向鹅嘴塞进大量的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法国人在从事于革命的时侯,总不能摆脱对拿破仑的追念。”①这是因为法国革命所取得的“社会、行政、立法各方面的成果”都是“在拿破仑时代才得以巩固下来的。”②参政院(Conseil d'Etat)即法国的行政法院,就是拿破仑时代留下的一份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18.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19.
他们的结论证明,每一位美国女性都有高潮的可能。有的人就觉得自己是性冷淡,可能不会有高潮吧,最后通过他们的治疗就发现,每一个女人都可以,只要你学一学就会了。《性爱大师》这本书我最近看了,我先看的剧,因为这两个人太有名了。关于这本书我想讲三个东两,我觉得这本书里面有三个东西是最吸引我的,也是最值得再的,第一个是马斯特斯和约...  相似文献   

20.
九在这些回忆录里只指出了我们祖国的宇宙史篇中的某些事件。自然,我也只能指出我所认识的,和我一起工作过的那些人中某些人的名字。一个人要作全面的描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宇宙空间的研究史中有许多杰出的人和事,而且要对所有的人和事作全面叙述的时间还没有到来。但是必须要说的是:向宇宙冲击的不是几个单独的人,几个有才能的人,而是千百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