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义县评剧团是在本县农民土改翻身后,对文化生活要求日益迫切的情况下,于一九五三年正式成立起来的。到一九六三年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来,在党的领导、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剧团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作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这就是:艰苦奋斗,勤俭办团;上山下乡,为农民群众演出。  相似文献   

2.
陈启烈 《湘潮》2013,(4):14-15
1958年12月26日至28日,毛泽东回湖南调研考察。在此期间,他观看了益阳市花鼓戏剧团演出的((生死牌》,并且将其举荐上北京。正是由于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使益阳花鼓戏唱响全国,赢得了至高的荣耀和长足的发展。1958年12月的一天,湖南省文化局指示在长沙作展览演出的益阳市花鼓戏剧团,抓紧重排原先上演过的传统戏(《三女抢板》(原名为《生死牌》)。剧团当时只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演出任务,连忙调整演员阵营,夜以继日地赶排。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我区宣传文化部门积极响应“送文化下乡”这一号召,始终把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作为宣传工作的重头戏来唱,采取“上送”、“下创”、“中促”三结合的方式,不断活跃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把健康的精神食粮送到干家万户,从而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主要作法是:抓‘上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我们一方面注意抓好区直文化业务部门和专业团体的下乡工作。区花鼓戏剧团是一个有近60名文艺演出人员的专业团体,1996年以来,以“到群众中找出路,在服务中求生存”为宗旨,剧团已下乡演出达200多场,观众近50万人次。演出的盛况…  相似文献   

4.
朱正雄 《共产党人》2005,(20):50-51
秦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剧种,在西北地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秦腔在宁夏出现已达200余年。1949年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培植下,宁夏的秦腔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区共出现了100多个专业和业余剧团。但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现代文化的涌入,秦腔这一民族艺术在宁夏陷入低谷,剧团数量锐减,到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国办秦腔剧团仅剩3家,民间剧团不足10家,它们虽然还都“顽强”地生存着,但却活得艰难乏力。  相似文献   

5.
近一时期,鉴于农村文化匮乏,有关部门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深受农民欢迎。但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就是有些人打着“文化下乡”的旗号,却把“文化垃圾”送到乡下,骗取农民钱财,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试举几例: 一是演出垃圾。一些不正规的演出团体,经常打着“送戏下乡”的名义,演出一些格调低下、不健康的节目。有的剧团为了招揽生意,竟让女演员穿着“三点式”在剧场门口亮相,丑态百出,不堪入目。 二是书刊垃圾。一些不法书贩,他们抓住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鉴赏能力较差的弱点,把一些低级趣味,甚至黄色书刊、宿命迷信…  相似文献   

6.
在咱们天津蓟县,活跃着一支常年为农民演出的评剧团。他们深入基层,扎根农村,送戏下乡,平均每年下乡演出达300多场。他们创作出的《巾帼长城》《山村日月明》《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等优秀作品,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他们就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庄户剧团”的天津评剧院三团。  相似文献   

7.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和探索性都很强的工作。重庆2OO3年被中央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经过3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成绩面前实现新的突破?我们确实感到有压力,而且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从大的方面讲,我认为,要使重庆的文化体制改革有大的突破,使重庆的文化产业有大的发展,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并在全国具有竞争力,最主要、最关键的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这是我们文化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只要把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起来了,目前文化体制改革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
宁夏有这样一个文艺团体,她从一个小省走上全国的大舞台,领取了国家级舞台艺术的最高奖;她离开了喧嚣的都市,毅然走进乡村和学校演出,一演就是20年;她跑遍了宁夏的乡乡镇镇、大、中、小学,行程总计60余万公里,观众达600万人次,被农民兄弟们亲切地称为咱们的“大篷车”……她就是宁夏话剧团。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1,(25):61-61
一方面,许多大城下每年都在建设诸多大型表演场馆,甚至成为“地标”建筑,在这些豪华剧院里,经常能看到世界一流的演出;另一方面,中央一直强调与推动全方位的“文化下乡”,鼓励剧团下乡为农民演出与发展乡村剧团,以满足农村包括偏远地区农村欣赏戏剧的需要。但这些促进文化发展的有力措施,恰恰错过了在城市人口中占大多数的中小城市及随城镇化进程越来越趋扩充的中心城镇的居民,因此,这些被忽略的群体就成了“文化消费‘夹心层’”。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63,(23)
北京市属各个剧团,现在正举行现代题材剧目的观摩演出。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通过演出来检阅我们的工作,肯定成绩,发现缺点,将能够把为现代人演现代题材剧目的工作更加加强和带动起来,将使我们的戏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以来,铁岭市委、市政府深入挖掘民间艺术资源,以开发二人转演艺市场为突破口,倾力支持铁岭民间艺术团、铁岭县剧团等演出团体拓展外地演出市场,扶持铁岭龙首大戏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原大戏院繁荣本地演出市场,鼓励龙泉山庄、莲花山庄等影视基地进军娱乐演出产业三种方式,现已形成到铁岭看原汁原味的绿色二人转的文化消费观念,铁岭大戏院和开原大戏院都出现天天有演出,场场都爆满的热烈场面。  相似文献   

12.
2002年8月5日,文化部召开了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对文化市场营业性演出管理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颁布了新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已于当年的10月1日正式施行。新的《细则》取消了营业性演出活动中对主体资格的所有制限制。有关人士指出,这是对计划经济下文化市场的运行机制的彻底改革,标志着中国演出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合理,中国演出行业将更加开放、繁荣。但是,据贵州省文化厅市场处消息透露:“阳光信息”发布了几个月,我省演出市场依然“波澜不惊”,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其中原因到底是什么?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县级剧团改革经历几番尝试之后,已陷入停滞状态。在一些地方,政府与剧团处在完全对立的两极思维之中:政府认为剧团是文化产业应“自立门户”,要当包袱甩掉;剧团却依然怀着深深的“恋母情结”,企望继续依赖母乳喂养。笔者认为,弄清政府与剧团的关系,对于建立科学的剧团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戏曲生产的社会艺术氛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不无裨益的。一、政府必须要有自己的剧团,这是由政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所决定的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先进文化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和利益的文…  相似文献   

14.
《党史博采》2008,(2):F0002-F0002
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组建于1988年,20年来,我们深入革命老老区、贫困偏远乡村,走太行、跨燕山、进坝上,是迹遍及燕赵大地。剧团所到之处,深寂的乡村一片沸腾。每场演出观众少则数千人,多则几万人,常常是晚上演出,下午场地就满了,更有人翻山越岭来观看演出。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览》2006,(6):55-55
《蜕变》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在抗战期间写的一个剧本,揭露抗战中大后方的种种黑暗丑恶的现实,鞭挞那些腐朽和动摇分子。在中国万岁剧团演出该话剧时,接到当局命令,说是蒋介石要亲自审查。蒋介石看完演出后,一声不吭,拂袖而去。侍从官及大员们惊慌地跟了出去。回到寓所,蒋介石将主管文化宣传的张道藩召来训斥了一顿,说这是赞美共产党的戏,他大发雷霆:“笨蛋,那个女人在挥舞红旗,你瞎了眼了吗?!”随即下达手令,禁演此戏。当局还指派文化官员潘公展找曹禺谈话。在谈话中,关于《蜕变》中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生活中的腐朽现象的内容,潘公展只字不敢提…  相似文献   

16.
在永兴县,一提起县花鼓戏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变化,干部职工一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党支部书记兼经理刘生云,都说他事事以身作则,艰苦创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名副其实的"花鼓戏王"。 永兴县花鼓戏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永兴县花鼓戏剧团。上世纪90年代,剧团一度陷入低谷。节目陈旧,演出无市场,人心涣散,剧团面临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草原上绽开的一朵新花─—评漫瀚剧《东瀛女》林川克,梁立东在1995年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中,包头市漫瀚剧团演出的漫瀚剧现代戏《东瀛女》反响强烈,颇得首都观众的好评。漫瀚剧《东瀛女》所取的题材,谈不上新颖,是发生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一个日本遗孤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28日,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宁夏文化体制改革将在面上展开,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宁夏出版行业组建黄河出版发行集团;以宁夏歌舞团为主体组建宁夏艺术剧院;宁夏秦腔剧团和银川市秦腔剧团合并为宁夏秦腔剧院;  相似文献   

19.
它是全球最大的山地实景演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禅宗文化与少林武功相结合的演出项目,它是河南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它在“全国最美的五大实景演出”评选活动中获得网络投票第一名的成绩,它是中国实景演出的扛鼎之作和河南文化旅游的“新名片”,它的上演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化产业模式。它就是《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理论学刊》2012,(1):7-10
我们所倡导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确保在这整个文化体系的活动中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一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更扎实的信仰基础;二是要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吸纳西方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三是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进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