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治理需要建立综合主义的模式,在此观点之上,本文提出了京津冀现阶段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的治理网络和需要整合的事务,并且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分阶段提出了京津冀区域治理的组织模式以及每一阶段需要建立的组织以及每个组织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大气污染具有扩散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地区的协调配合。建立有效的协同治理组织成为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工作,并已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组织。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识别这些组织的特征是区域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协同组织是通过不同行政隶属关系的正式机构连接而成,具有网络特征的倾向,故以Provan提出的共享型(SG)、领导型(NLO)和行政型(NAO)三种网络治理模式为理论基础,结合Ansell合作治理框架提出识别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组织结构的模型,并以我国实际组织案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发现,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组织并非与三种网络治理模式完全对应,故分为联席类、牵头类和支持类三种组织。联席类组织适合于合作基础较好的关联区域,对应具有联合性质的组织;牵头类组织适合于范围中等且成员异质性高的关联区域,对应具有领导、指挥和协调性质的组织;支持类组织适合于规模较大且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关联区域,对应具有成员多元化或领导性质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李文增 《求知》2014,(6):54-56
<正>京津冀的金融协同发展与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及其协调机制的建立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表明,京津冀的金融协同发展首要的是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而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首要的是京津冀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然而多年来正是由于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及其协调机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致使京津冀的金融协同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当前,只有解决好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问题,才能推动京津冀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区域地方政府在跨界公共事务协作方面遇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区域政策的实际执行力。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都市圈地方政府跨界公共事务协作进程及其运转机制的分析与评估,发现其虽在跨界公共事务整体性协作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但区域治理中的"碎片化"状况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必须构建京津冀都市圈跨界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以推进区域内地方政府的有效协作。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推进都市圈内各个地方政府自身行政管理体系的整合,构建跨区域整体性合作组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整体性协作治理网络是区域地方政府跨界公共事务治理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集高科技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动漫产业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它虽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其逐渐呈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京津冀区域动漫产业协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举措:人才协同发展;政策协同发展;动漫产业协同发展;社会价值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京津冀区域协同是新时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不仅关系到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高效疏解,实现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构建新常态语境下具有可持续发展动能的区域增长极,而且影响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以及经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在阐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和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基础上,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6,(5):24-30
如何协调多元行动者、构建高效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模式,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难题。研究采用文献荟萃和跨案例聚类分析的方法,梳理11个国家的14个典型案例,探讨不同行动者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主要角色和协同治理的结构特点。研究发现:(1)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中,政府是积极主动的资源提供者与制度建设者,公众是广泛、主动的维权者与监督者,企业是相对被动的资源提供者与执行者,专家学者是积极主动的信息提供者、志愿者与促进者,非营利组织是灵活的信息提供者、志愿者与监督者;(2)有效多元的行动者参与、较大的协同规模、开放的协同网络、密切的协同关系、合作的关系性质共同促成成功的协同治理结果,而协同联结模式与治理结果无显著关系。最后,对如何优化和改进我国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跨部门和地区协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将政策文献与治理实践进行有效的“对话”,以1997年京津冀进入一体化实质发展阶段以来三地公布的劳动政策文件为分析文本,结合京津冀协同治理实践,考察京津冀府际间政策文本差异与协同特征。分析发现,在一统体制和中央顶层设计背景下,京津冀劳动市场一体化趋势明显,劳动政策内容和数量协同逐渐增多,但在有效治理与利益驱动下存在央地目标设置错位等现象;京津冀劳动政策协同与差异并存,进而形成对区域协同治理的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学制度主义中,制度构成的基础要素包括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实施过程,是其强制性规章制度的建立、管理运行机制的规范以及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协同治理的认同这三个层面的因素共存且互相影响的过程。然而,政府单中心的路径依赖、治理主体间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各治理主体的认知和行为偏差都会加剧协同治理的制度惰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增进共容利益,培育社会资本来进行制度补给,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9,(6):139-146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公共管理的跨界区域治理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协调和整合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五年之际,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审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可以看出,京津冀在协同治理取得进展的同时,还面临治理目标粗犷、治理主体单一、治理客体失衡、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资源等显性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资本、文化等隐性因素的影响,还受体制、制度等共享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平衡地方利益,培育合作文化与社会资本,建立跨域协同治理机构及差异化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资源协调的跨域协同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1.
学界已形成了农村治理和城市治理两大研究范式。然而,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城郊区域,尚未形成独立的治理体系。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城郊区域遭遇了多元异质的治理结构、边缘的治理形态、缺乏身份认同的治理对象等独特的治理困境。为了应对这种困境,本文拟以治理规则为着力点,对城郊地区的治理模式进行建构。认为当前城郊区域的治理规则有:技术推动的外生性规则、非正式制度的内生型规则与顶尖设计的核心性规则。通过利用这三种治理规则,有望形成城市和乡村之外的第三种治理体系——城郊治理体系。通过城市治理、农村治理、城郊治理在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户籍管理制度、基础设施、空间结构等方面协调发展,方能真正迈向城乡协同的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府际治理视野下的区域治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处理和协调作为区域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自然无关联机制、市场机制、科层制和府际治理机制等是协调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四种基本制度。自然无关联机制早已过时,必须摒弃。市场机制和科层制在协调政府间关系时具有积极效应,但却存在着"市场失灵"和"科层制失灵"的治理困境。府际治理机制是解决上述困境的正确选择,也是当前区域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却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缓慢是制约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瓶颈”。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完善发展的举措有:抓住滨海新区、曹妃甸建设的机遇,促进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制定京津冀经济圈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大力发展京津冀地区绿色物流;建立健全京津冀区域综合物流平台。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9)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于2015年4月30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规划》确定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发展在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建立教育强国、创建和谐社会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方面作用重大,其中,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相关层面的研究,探索京津冀区域特殊教育一体化发展对策如下:要明确战略目标;优化和整合政策;运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9,(3):51-61
制度从本质上而言是一套协调行动的规则系统,制度安排是集体行动的逻辑起点。雄安新区的整体性治理架构需要建构在集体行动的基础上,对雄安新区的制度基础、制度生成、制度变迁、制度创新加以整体性建构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雄安新区现有制度安排框架,从制度创新的动因分析入手,在对整体性治理视域下雄安新区制度创新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创新价值、制度创新文化、制度创新主体、新制度实施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推进雄安新区整体性治理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区域治理:地区主义视角下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似乎预示着一个治理社会的来临 ,治理被成功地运用于国际关系的实际操作领域。区域治理则是治理模式与地区主义进程的巧妙结合 ,而欧洲联盟通常被认为是区域治理的一个成功模式。本文分析了地区主义与区域治理的互动关系 ,介绍了欧盟的治理模式 ,并以此为基础 ,展望了未来区域治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区域化程度明显提高,国内开始形成众多城市圈。城市圈具有特殊的经济社会特点,可以作为一种解决区域公共问题、实现区域治理的方式。城市圈边界灵活开放,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区域一体化的前奏。城市圈内的地方政府合作阻力小、合作积极性高,城市圈认同感较强,这有利于区域治理中的政策协调,有利于改善地方府际关系。但是,城市圈的整体发育水平还不够高,必须进一步积极实施城市圈战略,提高区域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任重  李栋 《理论探讨》2023,(1):162-168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对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和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中小银行治理机制失灵引发的风险外溢、处置和防范问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通过公司治理体系优化完善推动中小银行深层次改革化险成为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以公司治理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小银行治理的特殊性和风险暴露特征,将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的缺陷以及二者之间缺乏有效协同作为主要风险源,在“风险源—风险偏好—行为选择—风险结果”的框架下分析了中小银行治理风险的传导机制,最后提出“内外兼修”“协同共治”优化完善中小银行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京津冀府际关系协调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发表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讲话,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整体性治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对传统科层制和新公共管理带来的政府治理碎片化的回应,也是公共管理新的范式。整体性治理理论主张协调、整合和网络化的治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技术支撑三个角度构建京津冀整体性府际关系协调模式也是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环境协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整合协同治理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构建“目标—政策—资源”地方政府环境协同治理能力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H市环境治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标协同维度存在时间和主体两个子维度,在时间子维度上要实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间协同,主体子维度上要加强政府内外多主体目标间协同;政策协同维度包括纵向和横向协同两个层面,在纵向上地方政府应与中央政府实现政策协同,在横向上环境政策应与经济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保持协同;资源协同维度涵盖人、财、物以及信息资源的协同,人、财、物协同提供基础支撑,信息协同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增强协同治理能力。因此,地方政府应从制定区域协同目标、提高政策协同度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路径提升环境协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