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检测T、B淋巴细胞,以往多采用玫瑰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荧光标记以及电镜观察等方法。自Mueller(1975)、Ranki(1976)以α-醋酸萘酯酶(ANAE)的反应产物作为T淋巴细胞的标记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用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测定了马、骡、牛、羊、猪、鸡等家畜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值。但尚未见有关青海高原马、骡、驴T淋巴细胞值的报道,因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乡的健康马、骡、驴T淋巴细胞值进行了测定。(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选择临床健康马52匹,骡74头,驴60头。其中母马40匹,骟马12匹;1~5岁  相似文献   

2.
1982年9月29日~10月1日,马跑泉乡社员,用复种高粱苗喂牲口,3天内有骡1头、马2匹、驴1头发生中毒。经救治3例治愈,1例死亡。  相似文献   

3.
(一)流行情况 据调查,本病是在1975年2月16日朱王堡乡三沟九队的马车去金昌市拉粪时发生的,翌日返回途中有一匹马发病死亡,将其马皮和一条马腿带回生产队饲养场,于7天之后,该队的8匹马、骡先后发生“拉稀”病,死亡5匹,治愈3匹,其中1匹病骡,在去朱王堡乡兽医站就医时,途径梅南九队死亡,当地群众剥皮吃肉,又引起梅南九队和八队的马、骡发病。 据该乡的新堡、汤宁、三沟、梅南、梅北和朱王堡六个大队十三个生产队的重点调查。1975年有马34匹,发病20匹;骡22头,发病12头;驴87头,发病3头;发病率分别为59%,55%和3.4%。1983年,共有马18匹,发病5匹;骡15头,发病6头;驴231头,发病73头;发病率分别为28%、40%和32%。发病牲畜以3~9岁的占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2、3月份为发病高潮;并有明显的地方性,呈散发性流行,根据基层兽医和老农反映;饮涝池水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调查 1982年9月~11月间,在山东省西部的聊城地区和德州地区一带,发生一种马属家畜疑难疾病。仅就兽医站门诊对两地区11个县74个公社689个大队的统计,发病的马属家畜共计998匹,其中驴932匹(占93.4%),马42匹(4.5%),骡24匹(2.1%)。聊城地区比德州地区发病严重,所以,我们重点调查了聊城地区及其所属的冠县。聊城地区5个县,截止10月9日统计,51个公社的648个大队共发病874头,其中驴826(占94.6%),马34匹,骡14匹;发病家畜中死亡576匹,其中驴552匹(95.8%),马14匹,骡10匹。冠县从 9月 24日开始出现病情以来,先后有18个公社的马属家畜发病,截止11月22日,754个大队中有205个大队的马属家畜发病共计586匹,其中驴582匹,马3匹,骡1匹;死亡282匹,其中驴278匹,骤和马共4匹。  相似文献   

5.
特定电磁波谱(简称TDP)照射疗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对一些疾病具有良好的止痛、消炎、消肿作用。笔者应用特定电磁波谱照射疗法,对马属动物痛阈的影响进行了测试观察,获得了照射部位皮肤痛阈值特别显著升高,具有明显镇痛效应的结果。同时观察到局部皮肤温度有明显的增高,对体温、脉搏、呼吸影响不明显。于1983年5月至7月在北京房山县兽医院,把特定电磁波谱治疗机应用于临床,治疗马骡消化不良、痉挛疝、肠卡他、气管炎、炎性肿胀、污染创、化脓创、烧伤、关节扭伤、关节滑膜炎、关  相似文献   

6.
1997年春季,山西省吕梁地区的部分县(市)发生牛、猪、骡、马猝死。据对临县、交口县、离石市等五个县(市)的9个自然村统计,共死亡大牲畜120匹,猪100头。其中临县克虎镇尉家洼村有30余户人家,2~5月死亡牛6头、驴7头、骡3匹、猪8头。经过流行病...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检疫中,对马、骡、驴血清的自然分离,采用先收集血浆,而后再析出血清的方法。此法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常规自然分离法析出的时间为5~8小时,本法只需5~8分钟),不易溶血,而且效果良好。近几年来共检疫马属动物324匹,经琼脂扩散反应或补体结合反应试验定性为马传贫的17匹,均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等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笔者应用五加皮散治疗风湿症患畜165例(马85匹、骡32头、驴11头、牛37头)均治愈。临床症状 本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肌肉或关节、四肢交替呈游走性疼痛,肢体表现运动障碍,行走初痛显著,走稍久则痛减轻,卧地难起。全身性风湿症初期体表发热,食欲减少,脉搏洪数,口色红。  相似文献   

9.
期刊摘录     
马属动物土霉素渣中毒 马属动物因投服土霉素致中毒死亡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吉林伊通县某生产队因马、骡发生腺疫,遵医嘱买回土霉素渣拌饲料喂牲畜,一日二次,每次600~900克,连喂三日后,发现一骡突然死亡。又陆续发病15匹,其中马7匹、骡8匹,占服药数的88%;死亡7匹,其中马3匹、骡4匹,占发病数的46.7%。 (申太昌摘自:中国兽医杂志,2,23~24,1986) 桦树内皮煎汤治疗家畜腹泻 作者用鲜桦树内皮煎汤治疗家畜急性肠卡他、原发性和继发性肠炎等腹泻性疾病共98例,治愈90例,治愈率91.8%。其法:取鲜桦树内皮,马500克、牛600克、  相似文献   

10.
银黄贯仲汤治疗马流行性感冒1993年12月上旬至1994年1月下旬,我县流行马流行性感冒,发病率达80%~100%。笔者采用银黄贯仲汤治疗病畜1019例(其中马310匹,骡691头,驴90头),均获痊愈。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治则,方选银黄贯...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患破伤风的骡、马、猪,采用椎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疗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共治疗21头大家畜,其中马6匹、骡10头、驴5头。治愈17头,死亡4头。还治疗病猪56头,治愈48头。 (一)注射部位 最后腰椎和第一荐椎之间的凹陷处即“十”字部百会穴。 (二)操作方法 病畜站立保定。局部剪毛,碘酒和酒精消毒术部。术者持16×20封闭针头与畜体皮肤成直角刺入,进针后稍向前方。当针进至7~9厘米穿透椎间韧带时,如有穿透窗纸感觉,同时阻力显著减  相似文献   

12.
捻转摘除睾丸的去势法在我国已广泛应用,并业已证明其止血确实,效果良好。但有部分兽医人员及畜主对捻转法摘除睾丸的止血效果尚有怀疑,不敢大胆应用。为此,我们对3~12岁的37匹马、骡、驴(其中骡5匹,驴7匹)的74只睾丸进行了捻转摘除试验,观察其止血效果和手术后愈合情况,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选择未去势的不同年龄的公马25匹、骡5匹、驴7匹作为试验对象,按年龄分,3岁13匹,4~5岁9匹,6~10岁11匹,10岁以上4匹。 以上37例均用开放去势法,捻转摘除睾丸,统计捻转次数,观察捻断部位,测量精索内动脉管径。对摘  相似文献   

13.
蛇毒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任世俨(甘肃省平凉地区畜牧兽医站744000在兽医临床上家畜被毒蛇咬伤的病例屡见不鲜。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诊治蛇毒中毒家畜124头(匹、只),其中牛31头、驴20头、马11匹、骡7头、羊50只、鹿5头,治愈121头,治愈率达98%...  相似文献   

14.
口色的变化反映着畜体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虚实,故中兽医学有“凡察兽病,先以脉色为主”,“口色验疾之所也”的论述。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兽医学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使其客观化、标准化,笔者对46匹健康军马(骡)的口色与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观察与测定。(一)材料与方法1.仪器:安徽省电子科学研究所产XXG-A型心血管功能测试仪,上海市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XHD-2型心电图机,无锡市医疗设备厂生产的O-300无液式血压表改装后使用。2.试验动物:选用某部队军马所健康马18匹,骡28匹。3.方法:将待测动物保定于四柱栏内。静息5~6分钟;详细观察其口色,作临床常规检查;在尾中动脉上量取血压;联接XXG-A型心血管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属动物肠便秘的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耗费,笔者进行了精制敌百虫溶液静注对马属动物肠便秘的疗效及其毒性的临床观察。经试验证明精制敌百虫溶液静注安全无毒,疗效显著,有效率达86.48%。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健康的马、驴、骡各2匹,做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及药效反应观察试验。选典型肠便秘自然病例57例,做毒性测定和试治观察。收集各类肠便秘632例,做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据兰州市四个大型奶牛场调查,犊牛腹泻发病率为60~90%,死亡率为5~30%。我们于1986年对所收治的26例犊牛腹泻用特定电磁波治疗机照射脾俞穴,获得了满意疗效。 仪器 特定电磁波治疗机,由解放军7448工厂生产,实验用82-6型和82-2型各一台。每个照射头功率消耗为220~250W;综合波谱为0.55~25μm;功率密度为32W/cm~2(距离辐射极30cm处)。  相似文献   

17.
周期性眼炎是马属动物反复发作的一种翳矇遮睛的疾病。其特点是开始常突然发作,以后呈周期性反复发作,所以也叫月盲和月发眼。如得不到合理治疗,最后失明以至眼球萎缩丧失使役能力。 以往对本病多采用对症治疗,效果不大理想。笔者从1979年以来,采用黄色素静脉注射,先后治疗周期性眼炎20例(马10匹、骡8匹、驴2头),其中急性发作期的5例,慢性发作期的7例,再发期的8例;一次治愈的16例,二次治愈的4例。  相似文献   

18.
由各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猝狙在反刍兽特别是绵羊中较为普遍,而在马属动物中的流行则甚为罕见。1964年原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丘兆伦曾在甘谷县九墩马场从两例软腿病病马的病料中分得两株魏氏梭菌。近年来,在甘肃省平凉、庆阳等地区马属动物魏氏梭菌病相继发生,原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王焕新等同志,在平凉、环县、镇原等县病马病料中也分离到魏氏梭菌,其毒素具有较强的毒力,患马罹病后呈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多数死亡。1973年6月,环县曲子、樊家川等公社先后发病16匹(马12匹、骡1头、驴3头),死亡10  相似文献   

19.
1983年3月9日,我县巷道乡五里墩五队15头大牲畜突然发病,很快全部死亡,其中马5匹,骡2匹,驴4匹,牛4头。发病率为39.4%,致死率高达100%。将病料送张掖地区兽医研究所做毒物化验和细菌学诊断,分离出魏氏梭菌,将菌株送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分型,最后确诊为D型魏氏梭菌。故将此病确诊为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魏氏梭菌病。 (一)发病情况 1983年3月9日上午9时,某社员将一匹7岁骡子和一匹14岁马牵到水井饮水槽旁饮了先一天盛满的一槽水,下午5时骡子突然发病,7时死亡。接着凡早上饮了该槽内先一天水的牲畜,大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共遇到14头大家畜横膈膜破裂,其中马6头、骡5头、驴1头、牛2头。该病虽属不治之症,但易误诊。致病原因,有的因疝痛护理不当摔跌所致;有的系在使役中翻车受外伤的撞击而造成。因患畜不同,横膈膜破裂的位置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差异。现将我对横膈膜破裂的诊断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