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写字之人必先读书,我是一只老书虫了,书是我的鸦片。床头柜、沙发上都放有我常读的书,与朋友聊天,也大抵不离书。为了快乐而读书,为了超过别人的书而读书,为了认清自我而读书,为了再现青春而读书……读书的理由千万种,书能提升我的写作品质,敌强我更强,这是读书最大的功用。也有过一阶段,不知该读什么书,因为闭塞,没有新书可看,旧书又不爱重翻,于是陷入绝望之中。  相似文献   

2.
冰天雪地无去处,静下心来好读书。就读书问题,我曾专门谈过一次,主要讲了读书的原动力问题,谈到了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难,但读书也是快乐、也是幸福,根本原因是主动读书还是被动读书,即要解决好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做到为求知而读书,读有所得;为修身而读书,读有所循;为工作而读书,读有所用;为生活而读书,读有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同志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当今时代,是一个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读书学习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改善执政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  相似文献   

4.
徐静 《当代贵州》2014,(20):18-18
正读书是一种修行,成为我内心深处最不游离的认同。回首自识字以来的人生经历,恍然发现自己人生节律中的重要节拍,似乎就是读书-写书-读书。在这看似枯燥平淡的节拍中,读书是一种修行,成为我内心深处最不游离的认同。这不仅因为读书给了我作为一个学者必须的知识积淀,还因其不断地给予我作为一个社  相似文献   

5.
宋朝才子、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座右铭是“一日不读书,我就不能活下去”。但凡名人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种大手笔、大气概。我也喜欢读书,也喜欢在闲暇无聊时像鲁迅先生那样“随便翻翻”,但却真不敢自诩为“知识分子”。有时,坐在书卷成堆的“惠涵书屋”里,手捧书香郁郁的书籍,顿时忘却了世事的喧嚣。仔细想想,我何尝不是把身心都托付给了读书呢?于是,想起我和读书有个约定……  相似文献   

6.
解帮 《江淮》2012,(8):47
读书的习惯,养成于我的童年时代。幼时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父亲却很注重我的启蒙教育。在我刚懂事时,父亲便买回家一块小黑板,教我认字,读书给我听。渐渐我识的字多了,便开始对书产生了兴趣。记忆中,我有两次较为深刻的读书经历。一次是临近中考前。语  相似文献   

7.
正最好的领导者无一不是手不释卷的读书人,无一不是披星戴月、善于学习的典范。习近平同志曾谈到,自己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说:"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同志爱读书、爱学习,知识渊博,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随感两篇     
读书时光读书时光大多是在灯光下度过的。在繁重的写作之余,在体力和智力经过紧张操作而颇感疲惫之后,把喘息的心灵安放在字里行间小憩。温馨、幸福的感觉便弥漫了全身。读书的习惯是从孩提时养成的。那时一字不识的外祖母对我的学习特别关心,她常叮嘱我"要好好读书",并给我讲一些古人如何刻苦读书的故事激励我。尽管对外祖母的良苦用心不甚明白,但每当看到外祖母那满含厚  相似文献   

9.
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平心而论,我之于书,书之于我,在相互寻找和拥抱中缘分越来越深,感情也与日俱增。长期以来,我对读书葆有真挚的敬意和感恩。我是读书的深度受益者。是读书,改变了我,丰富了我,成就了我,让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有了可靠的基础和前进的不竭动力。可以说,读书,打开了人生出彩的一道门。依我所见,读书,养目养心养人生,乐在过程,效在实践,受用在终生,直接影响生活的质量和人生的幸福指数。借用林语堂先生  相似文献   

10.
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很多。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我读书.是因为我喜欢读书。我读的书很多。也很杂,很有点不务正业的味道.在读的书中我尤其喜欢小说、诗歌、散文、历史和名人传记。书是一个人可以一生相依相伴的良师益友。对此我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1.
正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促进人的成长,营造社会的和谐氛围,读书还能改变人的性格和命运。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1993年,23岁的我从石河子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团医院药剂科工作。二十年来,我的工作时间里最多的就是医药专业知识。可前几年团场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世界因你不同》、《杨澜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等一批书籍后,我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有一点文学爱好。于是,在别人聊天、逛街、喝茶的时候,我坚持读书和写作,虽然起步晚、自学起来稍有吃力,但内心很充实。好朋友红  相似文献   

12.
我一生中读书治学,从事于教育与科研工作,迄今年已迟暮。我从小读书,就对于文学与历史都很感兴趣。后来读书多了,更认识到,文史结合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古代许多著名学者往往如此,如司马迁、班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读书的重要性,我想在这里不用列举,因为那些经久不衰的名言便是明证。而关于读书产生的影响,我想每个人都有一段或许是关于精神提升、或许是关于人生际遇改变的故事。1963年春,父亲因公伤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时年我才8岁,无依无靠,为了生存不得已乞讨过日。没有着落的生活,"读书"、"文化"、"知识"对我来说是如此遥不可及,但内心却未曾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对读书的渴望,尤其是驻足学校时,隔窗听到教室内琅琅的读书声,既羡慕又嫉妒。正如鲁迅所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求生的本能,我很快学会了草编、竹编、藤编等谋生手艺,梦寐以求的读书生活也开始渐渐明朗。  相似文献   

14.
邓家富 《当代贵州》2011,(12):64-64
读书学习是我人生的永恒相伴。我生长在农村,坦白说,上高中前,读书学习是为了谋求一份职业;而参加工作后,读书学习成了我的爱好。列宁曾教导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现在回想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与读书学习这个爱好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冬日好读书     
周末,友人打来电话,问我冬季没有出游,在家如何度日,我说读书呢,读些闲书、杂书。友人答道:"我也是在家读书呢,冬季闲暇好读书,等来年春暖花开,再相约出游赏景。"友人的一番话,使得我们隔着那方小小屏幕彼此会心一笑。冬天是一个平淡而隽永的季节,少了一些诱惑,多了一些安静,心灵更加敏捷和自由。  相似文献   

16.
下期话题     
正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思想家蒙田说:"如果我静坐不动,我的思想就停滞;我的腿若不迈步,我的想象力本身就发挥不起;所有学习的人若无书本就同此情形。"读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读书的要义,则在于坚持,只要坚持"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就必能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奇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2014年的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17.
读书成习惯     
姜仕贵 《当代贵州》2014,(19):60-60
正每天看书浏览报刊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前段时间看到《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的报道,让我对读书产生了一些思考。读书能医愚,读书能励志,读书能聪慧,这是众所周知的。而据报道,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有人甚至发出"静下来读点书是一种奢侈"的感叹。是什么让读书离我们渐行渐远?固然工作繁忙、没时间,都是我们离书越来越远的理由。但若真的有读书的兴趣,这些又怎能成为障碍?读书的兴趣,多半应在学生时代培养出来。当前中国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回报     
外出参加培训,同室是外地某单位的领导,夜里11点多,笔者躺在床上看书,这位领导开门而人,满身酒气。见我手里捧着书本,他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是好读书之人,难得呀!”我赶紧回答:“不是好读书,只是习惯了睡前看两页,否则睡不着觉。”他马上说:“好读书就是好读书,你用不着谦虚。其实,以前我也喜欢读书,但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一大堆,应酬又多,就再也读不进去了。”  相似文献   

19.
王波 《湖北政协》2021,(2):39-4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政协、省政协领导关于读书活动的有关要求,自2020年7月上旬以来,湖北省政协机关广泛开展以“我品书香·创先争优”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引导机关干部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努力建设“书香政协”。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在省政协网站“书香政协”专栏分享了一批读书心得体会,营造了以读书凝聚力量、以读书推进工作的浓厚氛围,展现了政协机关干部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现摘编部分读书心得,分次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王茂华 《学习月刊》2010,(14):24-24
工作是忙碌的,但这不是影响我读书的理由。我喜欢读书,读几本有益的书反而可以给忙碌的工作减压,调整一下我的工作思路。今年上半年,我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感觉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