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碎心灵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在于我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个人幸福仅仅在于一个爱情,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片遍布荒茔枯冢和破碎心灵的真正阴暗的荒原,变成一座可怕的地狱。"通过我参与办理的一个国有企业财务人员共同贪污案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条件     
幸福到底存不存在?生活中为什么会有太多的人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对此,伟大的哲学家叔本华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他说:"苦痛乃积极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所以幸福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之一就是:幸福需要以苦痛为基点.  相似文献   

3.
赵汀阳在他的《论可能生活》中讲到,人是一种自然而又自由的存在,存在论意义上的人追求自然生存,目的论意义上的人追求自由生活。追求各种可能的自由生活就是人存在的终极目的。这种可能生活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唯有创造才能产生幸福。幸福源于自由创造,创造需要对象,即幸福不能离开他人。所以可能生活必须包含幸福与公正,在可能生活的视域下本文在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死刑的正当性问题,死刑有悖于幸福,损害了公正。但死刑也仅是一个表面问题而已。  相似文献   

4.
"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去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10月30日《新京报》)如此多的城市提出"幸福"目标,体现了执政理念的进步,这也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一致,那就是让人民享受幸福生活。幸福作为一种虚无的东  相似文献   

5.
"桑园里鸡叫咯咯,猪笼里猪肥嘟嘟,前门种桃,后院栽竹,新式家电摆满屋,你说幸福不幸福",这是南陵县籍山镇官州村村民编的顺口溜,也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幸福"的否定的方面"不幸(福)"出发来探讨幸福,研究普遍不幸的社会根源,在"消除不幸"这一否定的意义上为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这是一种以现实人的现世幸福为目的的现实主义幸福观。它既克服了"幸福"本身的理想性和抽象性,又为人们追求幸福确立了明确的行动对象,鼓舞人们以消除普遍不幸为直接目标。在现实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汲取智慧和方法,以克服、消除日常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明显的不幸和不公为使命,脚踏实地地谋求"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从而达到为自己也为他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时评     
《中国监察》2011,(19):36-37
让人民与幸福同行金秋十月,祖国迎来62岁华诞。穿越62年风雨,从贫穷落后到初步繁荣,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东亚病夫"到"中国力量",共和国面貌一新,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使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经过62年的发  相似文献   

8.
《江淮法治》2013,(9):11-13
"自《安徽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实施以来,生活在我们幸福村小区的居民生活也越来越安稳,晚上出行不管多晚都不用担心治安问题,切切实实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了。"家住铜陵市幸福村小区的老王,说起《条例》颁布实施后的治安状况,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社会治安关系到人民群众安居  相似文献   

9.
百姓呼声     
《江淮法治》2013,(7):50-51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中国梦"无疑是最热的词汇之一。中国梦梦想之大,上升到国家民族,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梦想之小,散落到平民百姓,是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过越幸福。国家梦想以人民期望为基,人民期望托起梦想的实现。人民群众的点滴之愿,汇成江河,汇成海洋,汇成一条复兴之路,汇成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回望这60多年,我从未走过舒适安逸的路.首先是因为生活的时代环境,其次是个人性格所致.另外,则是因为我一直无法抛弃"幸福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活着真好"大多数唐山孤儿,都过着平凡甚至琐碎的生活。"唐山市政府农业办主任刘远平说。本刊记者见到的这些孤儿,虽然都是凡夫俗子,但他们幸福、知足,他们说,"活着真好,活着就要感恩"。  相似文献   

12.
在2010年3月的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是温总理继2010年春节团拜会致辞以及2010年2月27日在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全球网民互动后,又一次阐发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吴玲 《法制与社会》2012,(30):197-198
本文重在阐述江都市改善民生,创建和谐幸福之城的实践举措,从"富民"、"惠民"、"安民"三个纬度凸现我市"幸福民生"的内涵,从执政理念的提升、"以人为本"的践行、转变生产方式的需求等方面就创建和谐幸福之城进行简述,并进一步就如何建设好和谐幸福之城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4.
黄明哲 《中国监察》2010,(19):36-37
什么是幸福?千百年来这是人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但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幸福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就是说,幸福是人们内心的一种认知和满足,是一种心灵感受。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5.
读者     
我真不知道你幸福吗?"我不知道"——这是莫言的无奈。"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本身有点儿大、有点儿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压力世界第一,用是或否回答"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似乎简单格式化了。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也不知所措,说什么呢,"还好","有点儿累",不知提问之人作何感想。"你幸福吗?"普通人都有一大堆烦恼的事在等着,无暇顾及;还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上位,此类提问避之不及。如此提问,其调查结论能说明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心理-道德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一种形态,其宗旨或目标是:"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服务人生幸福是心理-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心理教育者应提高教育自觉,清晰地理解心理-道德教育理念,以及心理-道德教育如何服务于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每一位老年人安度幸福的晚年,生活得高兴、幸福是我们长乐坡村两委会干部极其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长乐坡老年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先就几年来的老年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威廉·布莱克斯通在英国的法律史上,对普通法进行了一次伟大的系统化尝试,成就了《英国法释义》。布莱克斯通的努力不仅影响了英国普通法传统,也为建构美国的法律传统提供了必要的准备。研究布莱克斯通与《英国法释义》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法律发展的脉络,而且也为中国人"幸福的生活"提供某种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足见我国对尊老敬老传统的推崇。俗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们的身体素质逐年增强,在退休之后不再甘于赋闲于家中,而是纷纷走出家门,发挥余热,希望能"老有所为",成为社会上带有一抹"夕阳红"色彩的"特殊一族"。但是重新融入社会的路却"危机四伏",老人们在"回归"时需谨慎应对,希望能在满足精神追求的同时,安享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20.
简单生活     
余虹在《文摘报》2006年12月14日上撰文《简单生活》说,幸福是什么?在我看来,幸福来源于简单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