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宗新华  李永恒 《前沿》2013,(9):198-200
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分封制与中国的中央集权模式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分析了分封制得以产生和获得发展的原因,进而论述了分封制的支持体系。在论述了分封制对于中国实现统一大国的促进作用和分封制衰落的原因之后,说明了中国的中央集权模式是人们统一国家的需求和分封制的衰落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曹芳  张懋镕 《求索》2013,(6):64-66
周文化与商文化有承继关系。但亦有其自身独特的面貌。周公“制礼作乐”之时是西周文化模式确立的时期,这种变化也推动着西周青铜艺术新风格的形成.其主要特征在西周中期逐渐显露,其特点有四:列鼎制度形成、器物造型趋于简洁典雅、装饰题材与风格的抽象化与几何化、金文大兴。这些方面也反映出西周中期文化的世俗化、理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陈荣军 《求索》2007,(9):207-209
本文是对西周金文“贶”、“遘于”、“亡尤”、“大采”、“昧爽”等一组词汇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西周早期金文词汇与甲骨文、晚商金文词汇的互证,明确这些词汇的传承与来源;二是金文材料与传世文献的互证,有助于对传世文献中这些词汇的理解。同时这些词汇的断代研究,对金文的断代也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评一种“新伦理观”金阳不久前出版的一本名曰《新伦理学》的小册子,把古今中外的伦理观一概归入“利他主义”、“合理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三大流派:宣称“真理既非利己主义,又非利他主义,但既是利己主义,又是利他主义,真理是二者的辩证统一”;断言1986年...  相似文献   

5.
试论“周礼”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柴荣“礼”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其引人瞩目的课题,在西方现代文明扣开中国大门之前,礼便是先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其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作用,更是值得探讨研究。从西周周公制礼开始,到清末法律改革,有“礼教派”与“法理派”之...  相似文献   

6.
“上访”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意表达方式。古史记载,尧舜时,朝前树立旌幡,民众对政务有所建言,都可来旌下陈述;各交通要道都竖立“谤木”,让大家在上面书写情况,反映对施政者的批评。到了西周,谤木古制依旧,又添了路鼓与肺石。有冤无门者击鼓申诉,可将冤情直达于上;另在朝门外挂一块形状如肺的石头,凡“穷民”“孤独老幼”等弱势者有申诉,可以到肺石下投诉。  相似文献   

7.
2006年度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为675.2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近200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出口产品中90%以上的是“贴牌”产品;中国企业如果继续给世界“打工”,会有沦为外国品牌附属特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谭凤兰  吕文硕 《前沿》2010,(18):27-30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而孟子民本思想反对的是封建专制、虐政,并不反对封建君主制;主张君由“天”立,而非民选;虽然主张用人、去人、杀人要考虑“国人”的意见,具有一定的民主因素,但最终决定权仍归属国君而非属人民;主张人治而非法法;根本宗旨或目的是为君而非为民。所以孟子民本思想在本质上并非民主思想。但其与民主思想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兼容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前者有许多民主性精华,值得后者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莹 《民主与法制》2007,(7X):16-19
古语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要为民解难;谪乡野,要替君分忧。随着“民告官”案件的增多,作为行政诉讼中的两个重要主体,如何保障实现诉讼过程中的平等,推动依法行政。在当下,亟需一种“非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闽南沿海人居,特别是泉州城居,当汉末始置有“东安县”的建制以来,至中唐又迁置了“唐城”后,其城居东南面临海峡,便一直是其人居总体的最主要环境特性。而历史上的泉州人大多源自中原移民,中原传统的基本人居观是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入居泉州后基本沿袭这一人居传统观念思想。先是依“葵山”、傍“晋江”水的城居“东安县”(在现今南安丰州),后又依“泉山”(即清源山)、仍傍“晋江”水的再城居“唐城”(在现今泉州鲤城);而且,都是依北山、傍南水,在“北山”与“南水”之间择址营构城居,从而均得“坐北朝南”的传统人居的朝向要旨,只是东南面临台湾海峡,常年都有源于菲律宾群岛两侧而来的强“台风”的登陆侵袭,这在传统人居观看来,是应该有所考虑其所址的宜居性的。  相似文献   

11.
对外开放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 ,分析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是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西部地区必须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采取措施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从中探索出一条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围绕西电东送这一主题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和南方电网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西电东送具有重要意义.西电东送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伟 《理论月刊》2002,(11):29-30
环境外交指各国政府(包括国际组织)为解决与跨国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而采取的政策及外交行动。[1]本文试通过分析西方国家在环境外交中的理念霸权、规则霸权和环境侵略,揭示国际环境合作中南北矛盾的根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谌蓉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6):134-138
民族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又给民族高等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民族高等教育为促进西部开发战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多元化发展模式,坚持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活动的经验,对我国转型时期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优化,有现实意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需要的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实现方式的优化,应协调市场经济供求活动,保护和促进自由竞争,发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的充分调节作用,使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艾靓 《理论月刊》2006,(4):80-82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西部开发必须坚持生态化思路,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证了科技生态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客观要求,认为要依靠科技生态化来合理开发与利用西部优势资源,指出只有立足于科技生态化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实现西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健 《思想战线》2002,28(1):46-49
基于中西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内在差异 ,中国美学的“内省”意识 ,导致中国美学实践中 ,不论是对外部世界的再现与反映 ,还是对内心世界的表现与抒发 ,都要求通过内心体验和感悟的方式 ,来传达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真实感受和认识理解。而西方美学的“忏悔”意识 ,则注重通过以写实、反映、再现、模拟的方式 ,来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 ;面对主客体的分裂 ,“忏悔”审美意识提倡在灵魂的撞击震荡中寻求心灵的净化与超越 ,最终获得精神升华与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8.
二战使欧洲进一步衰落,美苏成为世界的主宰.随着战争结束,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冲突不断,冷战爆发.美苏冷战是早期西欧一体化进程的背景和动力之一.它不仅催生了欧洲联合思想付诸实践,而且影响了一体化进程的每一步发展,而早期西欧一体化发展使冷战在欧洲深化,为早期西欧一体化的启动与发展打上了深深的冷战烙印.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择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目标取向并以凯里市小城镇建设为例.对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进行初步探讨,为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服务.  相似文献   

20.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文学创作观念上强调文学要表现人的非理性心理,强调文学独有的形式特征及其非功利性和反传统性,这明显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在内容上,台湾现代派文学注重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注重描写性爱,注重揭示人的生存困境,这明显地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其它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这一流派的文学作品注重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来刻划人物的心理,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叙述视角的选择、"复调"结构的使用及小说语言的新奇怪异等方面,都承接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