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干部年轻化政策,立足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针对的是党和国家各级干部队伍严重老化的严峻现实,强调的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有机统一.用邓小平的干部年轻化思想考察我国的干部年轻化实践,成效明显,问题也值得高度关注.有效推进干部年轻化,不仅要从根本上矫正以年龄划线的认识误区,而且特别要建立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这才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走出对干部年轻化认识上的误区吕风华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四中全会以后,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抓紧选拔年轻干部的通知》下发以来,各地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3.
吴超 《当代贵州》2010,(11):30-31
干部“年轻化”是我党的干部政策的重要原则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绝不是耍把“年轻化”等同于“低龄化”。在实践中,要防止提拔干部只机械地看年龄的倾向。本文对干部“年轻化”提出的背景、对干部“年轻化”的曲解、“低龄化”现象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避免“低龄化”现象的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些干部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会遭遇"看得见但够不着"的"天花板"困局。要想破解干部成长中的"天花板"困局,一要树立干实事而不是当大官的人生观;二要正确运用年轻化方针选配干部;三要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四要助推干部确立正确的职业预期;五要提升干部"天花板"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从干部晋升制度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干部年轻化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职务逐级晋升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公务员普遍遵循的主要原则和方式,逐级晋升制度化是公务员职业化的固有内容和必然要求,逐级晋升非但不妨碍反而能够推动和保证干部的年轻化,实施干部年轻化应注重行政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职年龄上“层层加码”、“层层递减”,引发了“三十岁当官,四十岁靠边.五十岁赋闲”的问题。这种以年龄论英雄、把干部“年轻化”简单化、绝对化的风气必须狠刹。  相似文献   

7.
读罢《廉政瞭望》第四期推出的特别策划《干部年龄与个人政治前景的对话》,联想到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免有几分感慨。我认为,应看清“干部年龄”的立体面,才能对其本质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标尺与剪刀“年龄标准就像一把尺子,用它来衡量和评价某个地区、某个单位或某个部门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从事多年组织人事工作的老王一语道破天机。在干部工作者看来,要推进干部队伍的整体年轻化,虽然设定年龄硬杠杠不是合理的路径,但在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科学的方法之前,以年龄划线无疑是不合理中的无奈选择、没办法下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令人担忧的干部“四化”问题宋武日前与朋友聊天。他说,目前一些地方经济搞不上去.越来越落后,根子就在于干部队伍的"四化"问题。见我愕然,他笑着解释说,这不是指党中央提出的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而是另一种'"四化"。一曰平庸化。即在提拔使用干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干部年轻化问题,要求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干部任用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达到任职年龄界限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根据这一规定,各地纷纷规定了任职最高年龄,这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和疏通干部能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不良反映。挫伤了接近这一年龄阶段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由于规定了任职最高年龄限制,在领导班子换届或个别调整时,几乎搞的是任职最高年龄的“一刀切”,致使一批接近这一年龄任职的干部在工作中表现为得过且过,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态度,工…  相似文献   

10.
《求贤》2010,(1):22-22
中央再次重申,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日前,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坚决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说:“干部决定一切”。干部是机关、团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因此,选好每一名干部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廉政暸望》第四期、第五期就这一问题刊登几篇佳作,的确说到了不少人的心坎上,大凡有干部经历的就会有共鸣。选干部历来都以德才兼备作为标准,而在一些地方执行组织人事政策上对“干部年轻化”理解发生了偏差, 而以“年龄”年轻化作为选拔干部的硬杠子、死杠杆,任其发展下去,实在让人担忧。国家《宪法》只规定年满45岁的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国公民可以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家要求在政治上、经济上、阅历上的丰富,而且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威望,德高望重,只有到一定年龄的人,才可能具备。除此外,我国目前并没有明文规定,什么30岁以下才可以提为正科级干部,35岁以下才可以提为正处,40岁以下才可以提拔为正厅。一些地区、部门却把“年龄”年轻作为选拔干部“年轻化”的硬杠杠,已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2010,(4):58-58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撰文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片面理解干部年轻化的倾向和做法,在于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不仅存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的状况,而且也存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一些年富力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正常的“职业预期”,造成了干部升迁中的“天花板”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成都市委组织部在对部分区(市)县进行调研中了解到,由于推行领导干部年轻化,部分中老年干部,甚至部分年轻干部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心态,应当引起重视:安于现状。这种心态主要表现在部分中老年干部身上。这部分干部虽然对推行干部年轻化抱有正确的认识,但是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觉得自己的年龄已经四、五十岁了,提拔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因此在工作中表现为做得走、过得去,对工作的要求降低了,对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也考虑得少了。某单位一中年干  相似文献   

14.
干部年轻化是我党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干部年轻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过程中,简单地以年龄划线,搞层层递减,挫伤了许多干部的积极性,助长了干部队伍中的浮躁情绪。正确理解党的干部年轻化政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想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必须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拓宽激励政策空间,科学培养选拔任用干部。畅通干部交流渠道,使领导班子在动态中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指出.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过程中,将年轻化片面理解为低龄化,在干部使用上简单地以年龄划线,搞层层递减。这种做法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造成了干部资源的极大浪费,挫伤了许多干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张保国 《先锋队》2014,(5):12-13
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是纪检监察干部角色的准确定位,意味着我们不能满足于做维护纪律的"冷面侠",还要做心系群众的"柔情汉"。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更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行动指南。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地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争做践行群众路线的"开路先锋",当好实践活动的忠实参与者、群众路线的忠贞践行者、党纪政纪的忠诚维护者,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江西省九江市各地坚持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大力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使全市乡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达到36.4岁,基本实现了乡镇领导班子年轻化的要求。但是,相对领导班子年轻化来讲,乡镇一般干部队伍却出现了老龄化趋势,并在一些地方显现出乡镇“领导班子年轻,一般干部年龄偏大”现象。一些地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在35岁左右,一般干部却都在40岁以上。尽管这不是主流问题,却给提高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干部队伍的稳定性,或多或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衡洁 《廉政瞭望》2010,(23):21-22
注重基层经历的误区——“基层经历不是去基层镀金”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记者曾听到一种说法,说年轻化与基层经历之间存在悖论:都说要提拔年轻的干部,但年轻干部必然欠缺丰富的基层经历。您觉得应该怎样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干部选拔任用中采取"两定两不定"的工作模式,是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克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问题,实现"群众公认"、"人岗相宜"、"干部储备"等目标的探索和实践,内涵丰富,特点鲜明,运用中需要把握好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