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Li ZH  Qin GM  Zhao YC  Li XL  Dong XT  Ma WX 《法医学杂志》2003,19(2):72-75
目的 研究尸体腹腔腐败气压在春季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用于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的方法。方法用实验动物山羊57只,分陆地处死和水中溺死两大组,用自行研制的“腐败气压测定仪”,定时系统测量动物尸体腹腔内的腐败气压。结果 得出尸体腹腔内腐败气压的发展变化规律,并据此建立测量腹腔腐败气压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数种死亡方式、尸体所处环境和个体差异等的影响。结论 该研究成果填补了法医学中尸体腐败气压发展变化规律研究、检测腐败气压推算死后经过时间和腐败气压测定仪等的多项空白,丰富了该领域的法医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112例他杀溺死案件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尸检的常见内容,主要解决死因及死亡性质问题。即是否溺死及溺死性质判断等问题。部分案例尚需鉴定尸体身源、入水地点、尸体损伤等问题,从而为查清案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中尸体鉴定死因是否溺死并不难,即使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通过硅藻检验也可鉴定是否溺死。但溺死的性质判断常是一大难题,单纯通过尸体检查常常难以确证,尤其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必须结合案情调查、现场勘查等情况综合判断。本文通过对1 1 2例已查破的他杀溺死案一回顾性研究,探求他杀溺死案件的特点,以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3.
朱远亮  杜舟 《证据科学》2001,8(3):164-164
双命案中的两具尸体由于死亡时间和现场环境的一致性,尸体腐败程度应大致相同。但笔者在检案中曾遇到一例腐败程度存在巨大差异的双命案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影响尸体腐败的因素比较多,通常受尸体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笔者遇到1例生前曾经大剂量的抗菌素治疗后死亡,死后9天后开棺检验时只出现轻微腐败的案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无名尸体尸源认定的方法主要有尸体相貌、DNA分析、指纹等等。当命案现场中的无名尸体高度腐败时,尸体面容完全改变,相貌辨认条件丧失;同时,高度腐败尸体细胞中的DNA已经高度降解,DNA测序大多难以得到准确结果。对于这类案件,可以通过尸体指纹与生前所留指印的同一认定来进行尸源认定,如何成功的提取高度腐败尸体的指纹是能否通过指纹进行尸源认定的关键。笔者就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案例介绍一种教科书上未提及的高度腐败尸体指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尸体腐败程度与死亡经过时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Chen LS 《法医学杂志》1999,15(4):196-8, 254
为了找出推测死亡经过时间的客观依据,应用健康的苏白猪为实验模型,进行尸体腐败程度与死亡经过时间研究,将模型分别放置在室内、室外及地下三个环境中,让尸体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生腐败,详细记录尸体腐败所表现的现象,特别是腐败气体所产生的张力。实验发现,尸体腐败至软组织与骨骼全部分离、以及腐败残留物质的完全消失,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尸体与地面倾斜度、昆虫的寄生等有明显的关系。所得数据,为死亡经过时间的推测,积累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宪  李延吉  陈翰 《法医学杂志》2001,17(2):126-128
腐败尸体的检验鉴定在法医学上有重要意义。尸体腐败会毁坏损伤和病变,给尸体检验造成困难。关于腐败尸体的法医学检验,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一般多着重于组织微观形态改变和生化分析,研究其分子保存水平,而与实际检案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本文拟将对腐败尸体大体检验与实际检案的要求作一专题讨论。 1 腐败及影响因素   腐败是人死后,机体组织中的复杂有机物,受腐败细菌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并产生大量腐败气体,使尸体液化失去原形的过程。机体死亡后,一般经过 24小时左右,就开始出现腐败现象。尸体外观常见的腐…  相似文献   

8.
尸体腐败程序与死亡经过时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禄仕 《法医学杂志》1999,15(4):196-198
为了找出推测死亡经过时间的客观依据,应用健康的苏白猪为实验模型,进行了尸体腐败程度与死亡经过时间研究,将模型分别放置在室内、室外及地下三个环境中,让尸体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生腐败,详细记录尸体腐败所表现的现象,特别是腐败气体所产生的张力。发现,尸体腐败至办组织与有骼全部分离、以及腐败残留物质的完全消失,与温度1温度、降雨量、尸体与地面倾斜度、昆虫的寄生等有明显的关系。所得数据,为死亡经过时间的推测,  相似文献   

9.
MiniM48试剂盒在腐败尸体DNA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法医学检案中,经常遇到腐败、微生物污染的检材,为DNA个体识别带来网难。本文应用MiniM48试剂盒纯化浓缩DNA,对腐败尸体检材进行STR分型,并比较检出效果,以期为相关法医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水中打捞出高度腐败的尸体,提取指纹时用常规油墨捺印法,效果非常不理想。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用胶带提取尸体指纹的方法,效果非常理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腐败尸体的病理检验价值。方法对楚雄州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100例腐败尸体的组织病理学检验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尸体腐败后,虽然组织结构发生了破坏,但仍可将部分生前病变和损伤保存下来,对查明死因或死亡方式仍有一定价值。结论对腐败尸体进行系统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验,对判断案件性质和分析死亡原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中尸体损伤鉴定是法医损伤鉴定中的一个难题。水中尸体上的损伤由于受到水的浸泡和腐败作用,致使创壁受到影响,常规组织学检查和一些生化、生物测定所获得的结果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可信性。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有学者报告了应用 SEM观察生前、死后皮肤切创创壁纤维蛋白的情况,借以推断生前伤和死后伤。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度腐败尸体指纹的提取方法有不少,通常采用尸体指纹捺印器和油炸法居多。但使用尸体指纹捺印器,由于高度腐败尸体皮肤表面有尸油或尸蜡,往往沾墨不均匀,捺印出指纹浓淡不均匀,细节特征反映不准确从而影响鉴定工作;而油炸法,操做比较复杂,对尸体手指的损伤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正> 法医尸体检验中,常可遇到腐败无名尸体。由于腐败巨人观出现,尸体面貌发生极大的改变。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整容拍照,以供识别。对腐败发生巨人观尸体的面容,头面高度肿胀,眼球外突,唇肿外翻如漏斗,舌增厚突出于口唇之外,如何进行整容,文献中少有介绍。实践中,笔者根据腐败巨人观是由硫化氢、氨、甲烷、二氧化碳等腐败气体渗滞于尸体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肿胀的原理,采取通过尸体两耳后冠状切开并前后分离头皮,又在其下颌底作切口,并稍分离面部皮肤,必要时取出舌头的整容  相似文献   

15.
<正> 对高度腐败的无名尸体复原面貌进行身源识别,历来是法医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应用理化方法尽可能消除面部软组织的腐败液、气体,使呈巨人观肿胀的面部软组织恢复到能够辨认的程度。一、材料与方法取一具儿童尸体置室温31℃自然腐败呈巨人观状态。取离体尸体头部,经颈总动脉插管灌入脱水剂(饱和  相似文献   

16.
腐败尸体指纹提取方法有不少报道,大都其组织结构完整无损,采用捺印方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高度腐败尸体的残缺指纹如何提取,尚未见有报道。我们曾遇1例已白骨化的尸体,怀疑系一重大脱逃犯,需作个人识别。检验中发现仅左手食指残留部分皮肤,可见模糊纹线,采用直接拍摄法提取其指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提取尸体指掌印常用的方法有:油墨捺印法和银粉扫显粘贴法,当遇到尸僵、腐败、手皮脱出的尸体时,这两种方法都不能提取到质量好的尸体指掌印,这给认定尸源,排查现场痕迹带来很大困难。笔者建立的印模粉制模法,能完整地拓印尸体手上的乳突纹线,通过直接拍照或制蜡模后再拍照,可制作出效果很好的样本。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文聚焦腐败这一重要晚期尸体现象,以期找到更客观的晚期尸体现象关键事件或特征节点,为准确评估尸体腐败程度、进而推断死亡时间(PMI)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晚期尸体现象进行观测,对尸体腐败过程中肠道和尸坑土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以及尸坑土理化性质的检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尸体腐败过程中腹腔自然破裂这一关键事件发生的时刻前后变化。结果 研究发现尸体腹腔自然破裂前后,腐败现象和相关微生物菌群结构以及环境理化性质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且可观测性强,可以通过法医学观察、生物学和理化相关检测手段准确判断。本研究将这一关键事件发生时刻命名为“破溃点”。结论 本文认为“破溃点”可以作为法医实践中尸体腐败程度评估的重要节点,也可以作为基于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等表征构建PMI推断模型时的分界点,分段构建模型以提升PMI推断模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并不少见,尤其在北方地区的冬季较多见。此类死亡的法医学检验除了依据现场勘查和死者的体表及解剖所特有的尸体现象外,定性主要依据死者心脏血中检出碳氧血红蛋白(COHb)。对于新鲜死亡的尸体在死者的心脏中提取血液较容易,而对于高度腐败尸体由于腐败造成大量的腐败气体使心血管内压力增高腐败血液渗出心血管壁,  相似文献   

20.
现行教科书对水中尸体沉浮影响因素主要列出3种:水的特性、身体本身的性状、腐败的发生。一般认为,水中尸体上浮是尸体腐败后尸体浮力大于重力的必然结果,尸体腐败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不会很快上浮。但在日常工作中,有时见到尸体短时间内即浮出水面并未腐败的现象。如案例1:2002年4月份,本辖区某水域内发现1具漂浮女尸,经证实死亡时间仅0.5h;案例2:2005年8月份,在内河发现1具漂浮男尸,死亡时间为1h左右;2007年6月,在海面上发现1具漂浮女尸,死亡时间为2.5h左右。我国南、北方温差大,水中尸体浮出水面时问差别也大,难以有个统一的标准。通常在夏季尸体浮出水面需要2天左右,而冬季则需要14天左右。水中尸体的上浮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在不同的季节、水温和地域浮出时间差异很大。除此之外,还应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