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侗语地名研究的意义 地名是地方的名称。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在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的语言符号。 地名是在历史上形成的,是人们对客观地理实体主观认识的产物。由于时代不同,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的不同和自然开发利用水平的不同,以及一个地方居住过居民的不同,这些都极可能在地名中得到反映。一个地方的地名一般总是由最先滋长生息在那里的民族,以其语言来命名的。由于语言或方言具有民族、时代和地域特征,因而地名也具有民族、时代和地域特征。 地名学是研究地名的起源、含义、特点、演变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侗语地名是侗族人民用侗语对自己居地的命名。本文拟通过对各地侗语地名的调查分析,来探求侗语地名的得名、含义、特点和结构规律以及汉译等问题。 二、侗语地名的结构 语言、语法、词汇是语言构成的三要素。语言研究就是探求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规律。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地名研究当然也要探求地名的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规律。 侗语地名大都是双音节,也有一部分单音节和个别多音节。例如: 单音节地名:  相似文献   

2.
侗汉两种语言长期直接接触。作为弱势语言的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侗语日常口语中,也深入到作为侗语书面语的侗族琵琶歌歌词中。对四类琵琶歌歌词中汉语成分的分布进行考察,不仅能看出具有不同社会功能的歌类在汉语词汇借用上的异同,还能从整体上看出侗语逐步汉化的趋势在书面语层面呈现出何种状况。数据显示,侗族琵琶歌的汉化程度已不容小觑,提醒人们要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就得从保护民族语言、提升其活力和纯度抓起。  相似文献   

3.
侗语声调     
声调是侗泰语族语言的特点之一。声调研究在侗泰语研究中应该占有重要地位。而侗语的声调系统在同语族语言中又有它的特殊之处,对探讨侗泰语声调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将就侗语的声调,特别是声母对声调的制约关系作概括的阐述。 阐述之前,为了行文的方便,先把侗语声调的排列次序和调类名称说明一下。侗语声调的排列是根据它本身的演变规律,结合其中和汉语有关词的调类排比确定的。和国内外学者对侗泰语族其他语言的声调排列是一致的。我们按照汉语音韵学上对汉语四声的排列和命名,把侗语声调的名称和顺序标为:  相似文献   

4.
根据语言接触引发语法演变的理论,分"语法借用"和"语法复制"两种类别考察黔东南方言与侗语、苗语的语法接触现象,认为:第一,黔东南方言不同于其他西南官话的地域特征与语言接触有关;第二,侗语、苗语中的语法借用和语法复制现象多于汉语,表明汉语为强势语言,吸引侗语、苗语向其靠拢。  相似文献   

5.
丁崇明 《思想战线》2002,28(5):123-126
汉语绝大多数修饰式词是偏正型的。大多数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形容词性语素在中心语素后。汉语、藏缅语“名语素 +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一般是修饰性语素在前 ,侗台语和苗瑶语部分语言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是修饰性语素在后。有的语言修饰式复合词有偏正型 ,也有正偏型的。支配式的复合词构词差异与这些语言主要语序有关。一般有补充式词的语言是有补语的语言 ,但有补语的语言不一定有补充式词。假设补语产生于补充式词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黎平县许多乡村和小学都在积极试验推行苗文、侗文。有些人对这一新生事物不理解,抱有许多疑虑。为此,就推行民族文字意义和作用,谈谈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和看法。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也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就以侗语而言,侗语是侗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侗文就是记录侗语的符号。  相似文献   

7.
田铁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5):191-194
本文通过汉语、侗语、英语人称代词的使用上的异同进行比较,探讨语言的发展规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剑河 锦屏、天柱、镇远、三穗、岑巩、玉屏、铜仁、万山、石阡,湖南省的新晃、通道、靖州、芷江、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融安、罗城以及湖北省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县(自治县)。人口约一百五十余万。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一种语言。侗语内部分为南北两个方言,方言中又各自分为三个土语。侗语是一个分歧较小的语言,不仅方言内各士语间通话无阻,而且两个方言皆可通话。 侗族自称[Kam~(55)](近似金字或(黑甘)字或黔字古音),意如“遮掩”“荫蔽”。有的地方自称[am~(55)]、[n~(55)]。据史籍记载,侗族属百越,可能是骆越人中的一支。魏  相似文献   

9.
侗语谚语,侗语称li~4 Wa~1' jm~1,译成汉语为:“语言之花道理深。” 在侗族民间流传着一些含义深刻的谚语,如: 我们侗家有谚语。 很早就有谚语了。 侗家不离谚语。 谚语是体现哲理之言。 谚语含意海样深。 以上几条谚语,说明侗族谚语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已经成为语言的精华部分。它丰富多采,至今闪耀着灿烂的思想光辉。 侗族,属古“骆越”的一支,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侗族人民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历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苗族、侗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差异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起源于我国古代"穴居"文化系统,侗族木楼起源于我国古代"巢居"文化系统,为我国古代北、南两大文化类型的不同代表.文献学资料、苗、侗民族底层语言以及苗族、侗族原始民居方式遗存等均从不同角度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语言年代学是以亲属语中基本词汇保留率的多少来推算其分化的年代。由于无确 凿的文献记载和过硬的考古发现,对于侗台诸民族的分化迁徙年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 过语言年代学对侗台语的研究得出:在百词表中,黎语同侗台语的百分比为31,其从侗台语中分化 出去大约在3000年前;侗水语同台语(壮泰语)的百分比为56,其分化年代大约在1500年前;临高话同侗水语的百分比为63,其分化年代大约在1000年前。  相似文献   

12.
侗语,过去的中外语言学家,大都将它归入汉藏语系,侗傣语族或侗台语族。建国以后,才划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但也有的学者,至今仍然坚持前一规范。当代侗语,分为南部和北部方言,其中,各又包含3个土语,且和壮语、布依语、傣语,特别是和毛南语,仫佬语、水语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现谨就文献之载,和与侗语有关的吴方言,作为沉淀于这一方言的越语,与侗语作一比较,借以映证两者的族属及其历史渊源。当然在这里只能因文中之书,以上古音或中古音来断其声韵,并取其与侗语相关者而较之。至于涉及语音学诸问题,为本文所难负,故错谬难免,望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3.
侗语,在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语言中是声母比较少的语言,但有十五个声调,其中九个舒声调,六个促声调。从汉藏语系语言历史上声母与声调的密切关系来看,如把舒声调以1至6的数字参照壮侗语族语言以及汉语的同源词调类来排列的话,其中2调、4调、6调我们称之为双数调,双数调调值一般比同类调中单数调调值低,以车江侗话为例,如:2调为‘皮肤’‘风’。4调为‘碗’、‘母亲’。6调为  相似文献   

14.
侗族语言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语在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之创新和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之地位两个方面论述其科学和创新价值,认为侗语、侗水语和侗台语在追溯和揭示南方族群文化和历史上有关键意义,侗语则是侗族文化的最核心成分,并且应该成为文化保护、整合申遗工作的核心资源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以锦屏侗语、汉语方言为例,说明在民族杂居地区语言接触会导致大量的借词产生。但是双方借词在意义范围、词类、数量、借入途径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从中体现出语言影响的一般规律:在两种语言的接触中,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使用人口占优势的语言,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有一百四十多万,主要聚居于黔湘桂三省(区)毗连地区。侗语属汉藏语系,侗傣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两大方言地区,由于大山阻隔,相互间交往较少,因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社会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就拿侗族曲艺来说,北部方言区除“说故事”部分村寨用侗语外,其它曲艺形式多借用汉语了;而南部方言区侗语曲艺则十分丰富。本文拟谈南部方言区的侗语曲艺,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7.
轻声是现代汉语语流中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轻声形成的原因,至少有这样三点: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大量产生是轻声形成的前提;语言节律的要求是轻声形成的内部原因;人们发音的生理机制对轻声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li32、(得)、ta33(过)、to11"(拿)、na:u33(住)"为例,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入手,考察侗语动词在共时层面的语法化历程.侗语动词语法化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句法位置的改变导致侗语动词由表示主要意义的实词演变为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二是语义特征的关联使得侗语动词能够由表示具体意义转移到表示抽象意义.  相似文献   

19.
壮侗语族(Kam—Tai Languages)又称黔台语族、侗傣语族,包括壮傣语支的壮语、布依语、傣语;侗水语支的侗语、仫佬语、水语、毛南语;黎语支的黎语;仡佬语文的仡佬语,此外还有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所说的拉珈话和海南岛的临高话。国外的泰语、老挝语、缅甸东部的掸语、越南北部的侬语、岱语、土语以及印度阿萨姆邦的阿霍姆语与壮侗  相似文献   

20.
仡佬族是我国优秀的古老民族之一。它的先民很早就定居在西南地区,贵州是他们在历史上活动的大本营。长期以来,他们与苗、布依、侗、彝、土家、汉等民族杂居在一起,对共同开发贵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仡佬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至今还保存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有人说:“语言是历史的见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每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语言中往往留下了多种痕迹。这些痕迹经常是由有时代特征的词汇反映出来。这就为后人研究讲该语言的民族提供了有力的线索。这一事实,在每个保留母语的民族中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