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数与少数     
多数是个最吸引人的字眼。多数人的主张一定是多数人的利益表达.多数人的主张一定是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因此,一切愿意代表多数人的人.都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4,(1):40-41
唐吴在2003年11月20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说:有这样一则政治寓言:从前,一个村子里生活着十户人家,大家想要修一条路,结果发现,这条路要穿过某户人家的房子,是最便捷、最省钱的路线。如果这时采取“民主”决定的原则,让大家投票,恐怕会以9:1的绝对多数通过拆房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民主政治集中表现为公民之间享有权利的平等性和每个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立的人格及自由的权利。民主的真谛是少数服从多数,并尊重和保护少数。培育公民意识,可以为其运作和巩固提供有效的合法性支撑,在社会中真正地扎下根。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政治思想中从美国学者麦迪逊、汉密尔顿开始就意识到多数统治易产生多数暴政,随后,许多学者都不同程度的论述了这一问题,其中以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最为著名。这一担忧是必需的,本文提出了解决的路径,如完善民主程序、利用社会权力进行制约、使多数具有容纳性和流转性等。  相似文献   

5.
少数服从多数思想是邓小平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地位作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和程序、少数人的意见和权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全面、深刻、富有创造性的阐述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西方现代民主政治以其独特的方式应对了大众社会到来所引发的多数人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近代以来,“群众”逐渐成为中国语境中对多数人最为典型的概括,中国共产党基于群众而形成的价值信仰、组织制度以及工作方式确立了其对中国社会多数人的定位、动员与领导,群众话语和群众政治逻辑也由此产生、发展并长期延续.从群众走向公民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这一转变并非易事,群众以及群众政治仍将是中国政治中一个需要加以反思、利用乃至深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政府,无论是否民主,都自称民主政府,用“民主”一词为其合法性辩护,可以说民主成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同义词。民主的声浪也使人们忘记了共和,但“共和国”这个词到处都有人运用,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追问究竞什么是“共和”。难道共和与民主真是一回事?我们可以只谈民主而不谈共和?其实,我们以为民主与共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民主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要治理好国家就不能只有民主。共和应当是民主的目标,民主是共和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民主便没有共和。共和离不开民主,民主也离不开共和。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内聚力和执政力的集体,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以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利为关键点,以提升党员的民主素养为侧重点,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为支撑点,切实提高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保障党员权利是党内民主的核心,但是,如果对基层党组织的权利不加以规范和保障,基层党组织在党内民主中的主体地位就难以实现,从而对党员权利造成侵害.从基层党组织权利而不是权力的角度考察党内民主问题,既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新领域,也对党内民主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邵洁 《求贤》2011,(5):22-24
党员是党组织肌体的细胞.每个党员和党组织都有按党章的规定。直接或间接参与、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权利和义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取得的许多成果不仅对于我们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而且为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其中之一,就是"协商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是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3,(2):14-15,25
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是享誉中外的"民主政治的模范区",对其成功的历史经验进行解读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通过将其基本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双重维度下的"人",论证延安时期人的发展是以全体而非个体的发展为目标,以说明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对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培玲 《探索》2003,31(5):45-47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需要,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理念设计和价值选择上,一方面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为基本立足点,另一方面又以面向世界的开阔视野,将民主政治的建设置于人类现代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分析,努力汲取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形成了现代性和民族性有机统一的中国民主政治的价值体系.正确评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内涵,对于民主政治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权利整合是党的发展、党的事业壮大的内在需要,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权利整合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文章分析了社会转型期民主诉求增强的社会现实,并对其现状、成因与现实挑战作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宽执政党权利整合的有效途径,以形成平等合理的社会权益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有史以来,"政治"似乎一直是人们不愿亲近的东西。但现代民主政治,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和人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谁也没有理由逃避。文章在探讨现代政治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民主政治的条件和培育良好的民主政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民主政治与精英政治的比较后提出:政治民主是促成政治稳定,推动社会在其内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下稳步发展的可行途径。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失调的原因主要有;改革目标与旧的体制相矛盾,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与传统政治文化相矛盾,经济体制改革突前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相矛盾。文章还指出,要使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协调发展,关键在于进行政治民主建设时,必须解决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加强公民政治民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三是加强政治民主的制度和设施建设;四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9,(2):55-55
在2008年第5期的《随笔》上刊登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题目为《当今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的演讲,他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并正在形成三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二是以多元社会、文化并存为核心的宽容精神,三是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这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要学会关爱,学会宽容,要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近代西方“防止多数暴政”思想论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施雪华  胡勇 《唯实》2004,(3):31-36
"防止多数暴政"思想产生于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转型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所带来的阶级结构与文化传播方式的变迁、政治结构与政治思潮的转型反映到近代思想家的观念之中,产生了"防止多数暴政"思想.就整体而言,它不是一种反民主的思想,其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性与地域性,体现了现代基本政治价值--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冲突;它是一种在现存体制中试图调和现代社会冲突与阶级对立的努力;它完善了民主的传统经典定义;它还成为调节西方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20.
政治精英在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来,在西方解释和分析民主化问题的两大理论谱系中,强调政治精英作用的"过程论"在一些方面比"结构论"似乎具有更强的适用性。本文就在"过程论"的视野下对政治精英在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两个阶段中的作用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分析,进而发现政治精英在这两个阶段中的作用既有明显的一致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最后指出了本研究对推动现实的政治发展、完善民主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