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学理论》2013,(35)
汉语三身代词与意大利语人称代词的部分句法功能不同。与汉语相比,意大利语人称代词中的主语代词通常省略,这是由于意大利语动词自身有六个人称的变化,而其变化本身就能表示出所指代的人称,因此不需要再使用主语代词。与意大利语相比,汉语三身代词也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相同人称的代词之间的区别以及代词的活用上。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5)
淘宝体人称代词"亲"来源于网店客服,他们将客户统称为"亲",并以"亲"的频繁使用为标志。如今,淘宝体"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其使用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就淘宝体人称代词"亲"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从语言主观性的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观察、提炼和分析,进一步预测淘宝体人称代词"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万曙红 《学理论》2011,(27):81-83
本文试图从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角度来阐释广告语中人称代词,同时在汉语中被称为礼貌用用语的"您"的使用,选取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以及不同行业广告中的"您"的使用作为数据。作者认为",您"在广告中的使用除了体现中国传统的礼貌原则外,从面子理论的角度来看,既作为积极的也作为消极的礼貌策略对威胁消费者面子的行为进行弥补。而现今广告中"您"的使用逐渐减少",你"的使用逐渐普及的趋势也说明了社会对于"您"和"你"的接受度的变化,从标示差距的标记性称呼到平等性标记称呼之间的过渡也表明社会的逐步的开放化和平等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韩国语中的汉字词,无论是从词义上还是从形态、音韵、系统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从而与现在汉语中使用的汉字词有所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语、同形异义语、异形同义语三种形态。汉语和韩语中汉字词的特征存在着联系,但也有区别,有两个相同以及三个不同之处。对韩语中存在的汉字词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研究,挖掘其中的差别,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韩国语教育,可以减少中国学生在学习韩语中发生的错误,提高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淑君 《各界》2006,(12):79
文言虚词“焉”在新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用法也较难掌握。现整理出来,供学习者参考。1作代词包括作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作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们”、“它”等。例如:(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他们)(张溥《五人墓碑记》) (2)谨食之,时而献焉。(它)(柳宗元《捕蛇者说》)作指示代词,相当于“之”,作宾语,可译为“这”、“那”等。例如:(3)然力足以至焉。(那里,那个地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相似文献   

6.
张进 《学理论》2011,(11):229-230
语用学研究符号是指代的过程的生命特征,即研究符号发挥功能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现象、生物现象和社会现象(Morris 1938:30),所以,当一个语言结构被视为行为系统时,处理符号指代过程的生理性是语用学的确切特征。根据行为主义符号理论,"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它研究符号的来源、用法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Morris 1946:219)。作为语言符号的人称指示语运用于广告语及标语口号中,有着丰富的社会语用内涵。通过分析其彰显个性、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社会文明进步三方面的语用内涵,说明人称指示语运用于广告语及标语口号中是非常有前景和说服力的一种社会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7.
育文 《民主》2010,(1):21-23
<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又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美丽的方块汉字集形、音、义于一身,不仅有书法性的节奏美、线性美,而且本身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引起人们丰  相似文献   

8.
陈羽 《学理论》2012,(30):220-222
对于现代汉语的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其中的实践环节。而其教学对象,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在网络环境下受到各种信息冲击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较之前人,有了较为典型的差异性。文章试图从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出发,着重就"提高大学生口语运用能力"这个课题,作出相关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9.
贾婧 《各界》2009,18(11)
在世界逐渐了解中国的同时,汉语也在经受着一场来自新时代的考验,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冲击下,汉语的魅力似乎在某些方面渐趋黯淡,甚至引发了一场汉语保卫战,都体现在一场汉语危机当中.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汉语的热潮也以多种方式兴起着,汉语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守.  相似文献   

10.
仝金钟 《各界》2007,(2):6-8
汉语是我国交流、传播、学习,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代言工具,也是文化、教育、科技,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财富支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语用作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该文从现代汉语的几个层面来研究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生活中,有些为人们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或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物,往往反遭轻视乃至忽视。“们”字便是一例。“们”在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我们,你们,先生们”之类,常见诸文字或口语,但许多现代汉语的专著中却难见论及“们”的文字,至于现代汉语教材,提到它的则更少。因而,时至今日,它依然披着一层面纱,站在众多莘莘学子面前。近读《现代汉语辩难一百题》(简称  相似文献   

12.
郝世宁 《学理论》2010,(3):72-72
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这一特点跟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关,也跟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孙丽珍 《学理论》2013,(17):205-206,225
在现代汉语当中,动词"打"是一个很特别的词,意义丰富且庞杂,使用广泛。它是《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性辞典所收录的词义项最多的一个词条。其用法复杂。汉语"打"字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对它的研究便也有章可循。从语义引申,多义范畴与词语组合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出"打"字的意义及其变化,以开辟"打"字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许雁 《学理论》2010,(15):154-156
虚词和语序作为汉语中两个最重要的语法手段常常被配合使用改变句法结构,从而影响句子的句型变化。尝试从功能角度,对汉语和壮语的句型进行粗略对比,考察汉语和壮语句子的常态与发展,并从句型角度反观汉语的语序类型,对汉语的语序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周静 《学理论》2010,(23):202-203
语言随着社会和自身内部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变化最快,也是反应最敏感的部分,汉语新词语又是词汇系统中的“新鲜血液”,它既是对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是对语言生活实态的观察和记录。就此,从社会和语言两个方面来分析研究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原因,以期找出汉语新词语产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李肖 《学理论》2013,(9):211-212
汉语被联合国确定为正式使用的6种文字之一,证明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学好汉语,记忆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和场依赖性被作为认知方式的核心,它对个体记忆会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认知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八年由国务院确定的文化建设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的《汉语大字典》,其首卷现已出版问世,这是汉语语言文字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汉语大字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集国内外汉语字典之大成,集古今汉语言文字研究之精萃,有其重要的科研价值。究其特色,主要有三: 一是巨大。现阶段的汉字已超过六万,是通常使用汉字的六倍。正在陆续出版的《汉语大字典》,  相似文献   

18.
分裂句中的that所带部分很像一个限定性定语从句,本文通过对被强调词的意义、人称代词的照应、be动词的数、关系词的省略等方面的分析、比较,让学生充分认识两者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汉语热的兴起,汉语教材的出版也呈现从未有过的喜人景象.但纵观高校预科汉语教材的使用与编写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专业汉语教材的编写并未引起语言教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就我校自主研发的<医用汉语>教科书而言,其中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本文试从文本的遴选、练习的形式及单元的编排等方面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韩国《中央日报》最近发表文章,对在上海举行的翻译资格考试中考生的汉语水平提出质疑,指其对一些古代名言的翻译“令人心寒”,并在文章的结尾处提醒韩国人“回头看看我国是否也在上演着与中国类似的一幕”。以一个翻译考试中考生的表现来指代全体中国人的汉语水平,难免以偏概全, 然而中国人总体上汉语水平与汉语文化宗主国地位不尽相称,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